灾难来临时,你该怎么办?

  王家岭矿难牵动了亿万同胞的心,115名矿工被困8天8夜终于获救,生存奇迹的背后,有哪些科学的道理?面对不可预测的灾难,我们应该具备哪些科学常识?请关注——灾难来临时,你该怎么办?

  3月28日下午,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5000余名救援人员全力搜救,4月5日凌晨,部分矿工在被困井下8天8夜后终见天日,截至目前,153名被困人员中已有115人成功获救。

  奇迹背后的科学道理

  国际SOS全球医疗服务部中国区医疗总监周勇介绍说:“一般来说,在没有食物而有水源的情况下,人可以生存长达数周。媒体报道称,遇险的工人在井下靠吃树皮、喝煤水,因此王家岭矿难的生命奇迹是有科学道理的。当然,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下,个人内在因素和外界环境对人的生存会产生很大影响。如果焦躁不安,情绪低落,意识混乱,或者身体本来就虚弱、免疫功能低下;如果环境温度很低导致人员低体温,或者环境温度很高导致中暑等等,生存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北京市急救中心主治医师陈志表示,人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生存极限是7天,这次受困矿工在8天8夜后生命体征还比较平稳,是有原因的。“首先是井下有水,虽然煤水较脏,但矿工还有头盔将水沉淀后再喝,而矿工喝煤水也没有造成腹泻,说明水里还没有严重的致病菌群。第二是早期抢救到位,在无法进行下井救援的时候,将营养液输送下去,使有些矿工能够得到水和营养,如果8天8夜水米未进的话,不可能支撑下来。”

  周勇和陈志都认为此次救援过程中很多做法相当科学,获救后有很多事项都做得很好。例如,救援的第一时间就立即将被救者的眼睛用遮光的眼罩蒙上,因为瞳孔长时间在黑暗中会散大,突然遇到光线会导致视网膜灼伤;长时间遇险可能已经导致了低体温,救援时应立即为获救者盖上被子、毛毯、衣物等以便保温;遇险者可能已经长时间没有摄入食物,获救后应避免立即进食太多的食物,特别是固体食物,以便让消化道逐步适应。因此,尽管矿工饥饿要求吃大米饭,医护人员也只给他们进食米汤和面汤。

  生存技巧应该普及

  生存技巧是应该普及的常识,它不仅针对矿难,还应该包括在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下如何保存生命。周勇告诉记者:“生存技巧通常涉及到如何获得饮水和食物,如何选择相对有利的避难地点,如何求救,如何安全撤离险境,如何避免有害的动植物,如何急救等等。这些技巧的普及非一日之功,但有些知识是可以随时分享的,例如,有一个与‘3’有关的生存原则——人类在极其寒冷的环境中仅能生存3个小时,在缺水的情况下仅能生存3天,在缺少食物的情况下仅能生存3周。掌握这些常识,将有助于遇险时将重点放在求生要点上。”

  矿难毕竟是特殊群体可能遭遇的险境,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公众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可能遇到一些意外,学习一些生存技巧和急救常识,就很有必要。

  周勇说:“如果地震后被压在废墟下,不要使用火柴等明火,以防煤气爆炸;不要盲目的挣扎,以免消耗体力;使用手绢或衣物遮盖口鼻,以防粉尘呛入窒息;敲击管道或墙壁,以便救援人员发现掩埋处;如果不能肯定有救援人员赶到,尽量不要喊叫,以免消耗体力或被粉尘呛入窒息等等。”

  陈志纠正了一个关于地震躲避的错误认识:“很多人认为地震时要躲在桌子底下或床下,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横梁或天花板因强震倒塌时,会将桌或床等家具压毁。事实上,地震时应该以低姿势躲避在桌子侧面与地面构成的三角空间里,这样家具可以先受倒塌物品的力道,让一旁的人取得生存空间。”

  心理因素不可小觑

  “强烈的求生欲望是遇难者生存下来的强大动力。古今中外,突破极限生存下来的人不在少数,除了生存技巧外,强烈的求生欲望和不放弃的精神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危急时刻,对家人的责任,对生命的尊重,对未来的憧憬,对现实的坦然面对,都有助于遇难者减少恐惧、增强信心,最终获救。”周勇对心理因素起到的作用毫不讳言。

  陈志也认为心理状态很重要。他说:“越是恐惧的人情绪波动越大,体力消耗也很大,如果遇险者在很好的心态下面对环境,安静下来,就会使血压平稳,基础代谢率降低,从而消耗也少。这次被困矿工处于一个个小集体中,拥有良好的秩序等也很有帮助。如果独自一人遇险,心理挑战会更大;而如果团队的秩序不好,出现争抢行为,也会带来不好的结果。”

  周勇认为,应对灾难的心理准备是灾难应急知识的一部分,需要平时的培训和积累。而灾后心理干预是非常专业的知识,在应急管理中不仅要重视获救者的心理干预,也要重视救援者和周围人群的心理减压。只有那些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心理工作者,才能做出正确的干预和护理。

  事前预防是第一位的

  “在所有的灾难应急管理中,平时的减灾和事前预防应该是第一位的。例如,减少矿难比有效救援更为重要。仍以地震为例,在没有地震的时候做好应急准备非常关键。例如,您的家中是否准备了应急包?是否有一个全家都知晓的应急预案?小孩子是否也掌握了相关的应急知识?老弱病残是否被特殊关注了?”周勇说。

  在西方国家和日本,应急包已经比较普及,应急包里除了食物、水和药品之外,还应该备有手电和半导体。半导体平时可能显现不出太大作用,但是地震等灾难发生时,半导体的信号能够帮助受困者听取政府发布的灾害信息。

  陈志告诉记者,在急救中心处理的案例中,经常遇到现场人员处置不当造成的二次伤害和由于不懂急救常识贻误治疗时机造成的遗憾。他感慨地说:“急救中心针对普通公众的急救常识培训,只需要两天时间,却能受益终生,这样投资回报比非常大的事情却不受重视。美国每4人中就有1人受过急救常识培训,香港每10人中就有1人,而我国受过急救培训的人占总人口比例还不到1%。”

  只有事前充分准备,事中才能有效的应急。如果每个人能多掌握一些生存技巧和自救互救的常识,灾难来临时就多一些生存下来的机会。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