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2-05日 来源: 作者:
自心理学诞生之日起,心理学一直在向自然科学看起!
不管是实验研究范式,还是实验研究的程序,心理学家们都想通过实证的﹑可量化的实验方法和严密的有逻辑的实验程序来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例如,行为主义大师华生不惜把、情感、动机等一系列不具有可操作特点的内容从人身上剥离开,把人类复杂的心理活动简单地还原为客观外显的行为,把从动物身上取得的研究结果直接推论到人的身上;而现代则把人脑与计算机相类比,把人的意识活动还原为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
西方主流心理学的这种将人“物”化和“兽”化的做法对研究一些较低级的心理现象有一定效用,但却无法解读人之为人的最本质、最独特的内容。人不仅仅是一种生物的、自然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一种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存在。个体和群体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其心理必然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
人之为人,其本质在于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是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体。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是鲜活灵动的生命。实证的研究方法可以为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的外显提供一定的指标和数据,但是作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则更多地应植根于“人学”的沃土之上,加强我们研究过程中的人文取向。
马克思说,“在其现实性上,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心理学要想研究一个完整的人,真实的人,必须把人置身于现实当中,用更多的社会关怀和人文气息来尊重人,关怀人,理解人。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