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年的兼职咨询工作中,经常遇到被自卑折磨的朋友(特别是一些神经质症患者),他们不论年龄和职业,不论文化层次高低,都共同的承受着自卑带来的一系列烦恼。<
他们典型的表现是容易自责。在与人相处过程中,非常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每做一件事,每说一句话,都担心别人的看法,对别人反应很敏感,也很容易把别人的不高兴的原因扯到自己身上(特别是重要的人物的意见,比如单位的领导),认为是自己的错误导致了别人的不高兴;一旦在某些地方出现失误,就会不断自责,觉得自己无能,这种自责导致对自我价值的否定,变得越发自卑。为了让别人高兴,常常不敢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做事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照着别人的想法做事。结果长此以往,丧失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变得唯唯诺诺,但由于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需要(表达的欲望、展现自己能力等)没有得到满足,情绪郁结在内心,导致情绪压抑、消沉。日积月累,便可能形成社交恐惧,更加不愿意在公共场合或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要。
/p>
在日常生活中具体操作时,一开始肯定会不顺利,当事件发生时,我们很容易用习惯了的思维方法和态度去对待,这些思维方法和态度是负性的,是我们以前积累的,由于形成了习惯,我们常常会 “自动自发”尊循,不假思索的运行。所以要建立起新的正面的想法和行为,在这里我就提出一个“给自己一分钟思考”的办法,当某件事发生后,让自己保持一段冷静的时间,克制自己不去马上得到一个什么结论,不去习惯性的行动,而是在习惯的责备自己之前,给自己一分钟的时间(时间长短可以由自己来定)作个短暂的思考,考虑一些这样的问题:“我重要还是别人重要。”、“别人现在的情绪不好到底是因为什么,确实是因为我吗,有其它原因吗”。当上司心情不好,也许他刚与老婆吵了一架;当工作没有完成,也许是是领导的分配有问题。当出现自责的时候,给自己一分钟,来思考哪些是自己的错,担起自己的责任,也要分清哪些是客观因素造成的,是我们个人不能改变的。就是我们错了,也要给自己一分钟来思考,谁也不是圣人,谁能不犯错呢?犯错也是允许改正的吗?这样反复的运用,慢慢的形成看清事实的习惯性思维,形成为自己“辨解和脱身”的思维方法,而这些正是自卑的人所缺少的。
在生活中带着这样的“方法”去与人相处,在每一个细节都给自己一分钟,来思考自己的需要,来思考事实的真相,经过半年以上时间的积累,肯定能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彻底从自卑中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