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妻的心路历程,我们该怎么做?(下)

如果你不幸成为了同妻,不要慌,很多女性都曾怀疑,或者是正在怀疑自己的丈夫是否是同性恋。但是我们却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列举30个问答,条理清晰,从怀疑丈夫到做出选择,下面的问答对你很有帮助。

16.我该怎样保护自己,如果我想离婚?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了解本地的离婚法。离婚法各地不同,你必须去学习。许多法律事务所(在美国)首次咨询不收费。

此时此刻,此问题特别使感情脆弱,要尝试一直保持情绪稳定,自我控制。有的地区针对出轨,非人道行为,判离婚有“过错方”一说,而多数地区的规矩是离婚无“过错方”。在无“过错方”的离婚案审理中,法官(或者陪审团)不会区管谁有错误。他们只是简单的把婚姻看作是一个破裂的事务。

如果你还没有牵扯到家庭财产,你该清楚的告诉自己你的财务状况,也该动手划分财产。

关于孩子


17.我该不该告诉孩子?怎么告诉孩子,什么时间告诉孩子?

一般来说,该告诉孩子。怎么说,为什么说,什么时候告诉,比较难决定。如果异性恋伴侣和同志伴侣能够做到友好相处,那么告诉孩子最好是父母同时在场。要注重于孩子的需要和这些会怎么影响孩子。

告诉孩子多少需要看孩子的年龄和需要而定。许多人说,最好开始时是最简单的说,然后让孩子问问题,如果他们需要澄清一些问题。

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异性恋和同性恋父母需要给孩子肯定一点,不论同志父母的性倾向对婚姻有何影响,孩子始终有父母两个人关心和爱护他们。

(如果在美国)去看心理医生与心理医生提前讨论透露的问题,会帮助你准备孩子有可能提出哪些问题,也让你对和孩子的讨论有所准备,让讨论更为舒服。

多数孩子更关心出轨对自己的影响,而非爸爸、妈妈是同性恋的事实。做好准备讨论他们关注的问题。

18.孩子和他/她在一起安全吗?恋童癖是怎么回事?

是安全的。作为同志本身,不会造成对孩子不安全的情况。许多异性恋伴侣反映(同志伴侣出柜后),她们对孩子的安全担忧,比如酗酒、吸毒、和其他的青春期行为举止。

如果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你必须和同志伴侣诚恳的说,以保护你们的孩子。现在不是歇斯底里的时候,而是诚恳的商讨责任和风险问题。听你孩子说,看他们的接受程度,如果他们对有些东西不自在,那你需要想办法解决。

关于恋同癖,没有研究证明同性恋比异性恋更会成为恋同癖,也没有根据说同性恋更会侵害儿童。

19.有什么地方可以帮助孩子吗?

(在美国)最大的对同志孩子的支持组织是COLAGE. 他们有各种各样的网上支持小组,也有地方分支和笔会。他们的自我认同意识很强,因此有些异性恋伴侣可能会难以接受。

我们有些阅读资料可以推荐给孩子们,里面有信息帮助孩子提高认识。我们还尝试使用新的途经去找到孩子们,给他们提供进一步的帮助。如果你所在地区有面对面的支持小组,其他有孩子的异性恋伴侣可以为你的孩子提供许多资源。

20.孩子和另一个父母亲的关系怎么办?

一个父母绝不要为孩子与另一个父母的关系负责。重要的是异性恋伴侣要鼓励孩子和其同性恋父母保持良好关系。离婚后的关系亦如此。

这可能会很难做到,因为你受到伤害,为你的婚姻失败而伤感,但是从长计议,你的孩子会为此而感激你。尝试着把自己的感情放到一边,听你孩子的感觉,这会很难,但是作为父母,这样做是对的。

别用孩子当你和同志伴侣的“桥梁”。要让孩子自己和他们的父母有一个关系,一个舒服的关系。

21.我要不要担心孩子在学校里受到嘲讽?

孩子们经常会嘲笑讥讽任何与其不同的事,这是事实。每个孩子都有不同,有些孩子对于父母是同志毫不隐讳,有些则闭口不谈。

对孩子有帮助的做法是和孩子诚恳的交谈讨论,遇到讥讽嘲笑该怎么办;与学校管理人员协商,如果发生此情况,学校可以介入和制止。

22.我的孩子是否会是同志?

他们也许会是,也许不是。我们(或者其他人)都不可能做出有任何准确程度的预测。

我们对此问题无法提供完整的回答,建议你问自己一些问题。如果孩子是同志你会不会失去对他们的爱?你希望孩子有怎样的前途?你怎么帮助你的孩子实现他们的理想?

很多孩子在父母出柜后,会问自己的性倾向,特别是有个男同父亲的青春期的男孩。困扰着异性恋伴侣的问题是“我以前怎么不知道”,与此相似,孩子会问“我会和他一样吗”。

作为父母最好的就是支持孩子,不论他们的性倾向是什么。真正关心孩子,心理咨询是个好办法,由其发现自己的感觉。

我们觉得,要教孩子忠实于自己的感觉,这是我们可以给孩子的最为重要的礼物之一。如果他们真是同志,你愿意看到他们对己对人作真实的自我,还是让他们生活在恐惧和否认自我之中?

告诉别人


23.我需要为他/她保守秘密吗?

许多异性恋伴侣感觉被迫为她们的同志伴侣保守秘密在他们出柜以后。对于是否告诉他人,你愿意多久保持沉默,你才是唯一的对此做出决定的人,

通常异性恋伴侣为了多种原因保持沉默数年之久,其原因包括钱财,同志伴侣如果被迫公开身份他们的就业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对孩子产生影响(特别是在保守和宗教势力大的地区),以及其他原因。

如果你为了任何原因保持沉默,至少你要有几个朋友能够理解你的处境,这很重要。请你考虑加入邮件支持组(你可以选择匿名如果你觉得需要的话),或者找一个心理医生(法律规定他们必须为你保守秘密)。

同时,你不必非要为你的同志伴侣保守秘密,因为这会影响你的生活,你有权出去找能够对你有帮助的任何人或机构。

24.我的家人呢和朋友不理解怎么办?

这的确是每个异性恋伴侣面对的问题。有太多的媒体报道同志与异性恋结婚,大多数的观众以为就是简单的“她/他受骗了,离了得了”这类的事情。

事实上作为异性恋伴侣我们有太多的问题需要处理。我们常常需要重建我们对自我和对他人的信任感,重建我们自我的性价值(感觉我们也许该有责任),以及如果有孩子我们需要决定如何共同抚养孩子。

对于那些仍然住在一起的人,也会有问题,比如怎样在公众场合定义彼此的关系。如果是开放式的婚姻,“主流”社会会对此无法接受。

通常我们的朋友和家庭(没有经历过如此情况的),会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表达他们的感觉,或者表示他们的支持。很多人会对同志伴侣能够作真实的自我表示支持,可是却对异性恋伴侣产生的影响不理解,或者不能够对异性恋伴侣做出有意义的支持表示。

这时候,面对面的支持小组,邮件组和一对一的异性恋伴侣网络的支持系统则可以对此进行有效支持,因为我们都是经历过来的人,我们理解,我们可以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做出帮助。

关于信仰


25.我的宗教信仰说同性恋是错误的

这对许多新的异性恋伴侣来说是困难的斗争。越来越多的教堂和寺庙现在对同性有吸引力的人持“开放和肯定”的态度。但是,多数还是认为同性恋是错误的。

如果你生来的信仰这样教你,就很难使你与你爱(过)的她/他进行调和。我们见过很多伴侣每天如此疑问。大多数人产生信仰危机。每个人对付危机的方式不同,有的人换教堂或者聚会地,去找一个更加包容的祈祷的地方,有些人则在内部更换祈祷的地方。还有人追随宗教的教义,与她们的同性恋伴侣更加疏远。

在异性恋伴侣网络里,没有人会告诉你该去相信什么,这完全是个人的决定。我们只会支持你,由你自己做出对自己的正确决定。

26.我的宗教团体不支持我怎么办?

即使你参与的宗教团体不说同性恋是个错误,你可能也不能从中得到多少你所期待的支持。

这与你的朋友和家人不如你所期望的对你(应该)有所支持相似。通常人们只是不知道怎么支持你。她们可能想要支持你,也知道怎么支持刚刚“出柜”的同志,但是却不知道怎么支持受此影响的我们。

这些也会引起宗教信仰危机,每个伴侣需要寻找途经解决自己的问题。要知道我们会在这里提供帮助。

27.我能让他/她变成异性恋吗? 我做什么能让她/他改变?

最简单的回答是不能。有人说性倾向是可以变化的,如“性像多变”和双性恋才是事实,多数情况下,当我们的伴侣出柜时,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性倾向 “改变主意”。

我们认为对异性恋伴侣最重要的是怎样会对异性恋伴侣和孩子最有利。可能是离婚,可能是继续在一起,而对关系进行调整或有新型的关系。

试图改变别人很少可能成功,通常也对大家都不利。

住在一起的问题

28.出柜以后还有可能维持婚姻吗?

可以的,有不同的安排和不同的原因。

每对伴侣必须商量他们的关系怎样发展。这个工作比较难,关系中各自的性倾向不同,而你们要维持下去的原因就是你们关系的组成的内容。

关键的是留在一起要彼此真诚相待,互相沟通,双方也愿意意识和满足对方的需求。

我们强烈建议伴侣愿意保持在一起的,加入一个允许双方都参加的支持小组。混合性倾向伴侣邮件组是与异性恋伴侣网络关联的支持系统,它允许单方或双方加入其中。我们也建议每个人加入一个支持小组,而另一方不在内,这样她们可以随意问问题,而不会使对方尴尬。

同时,专业的咨询师可以协助你们学会沟通,互相开放和诚恳的沟通。

29.我需要做什么调整才可以保持婚姻呢?

这需要看个人情况和他们觉得什么对于自己最为重要。

许多异性恋伴侣发现做一个“不容协商”的目录可以帮着她们与同志伴侣进行对话。这个目录列出的内容既是关系的“交易中断器”。
有了这个情况在手,即让你注意那些目前对你最为重要的东西,也让你们走到一起,组成一个关系对你们双方都可行。

关键的是你要认识到什么最重要可能随时间变化而发生变化。有些东西你过去从未觉得可以接受,可能随时间发展而变得可以接受。同样,你也许想过婚外情对你适宜,经过试验,一段时间后,发现并不适宜。

双性恋问题


30.真的有男女双性恋吗?

确实有男女双性恋者。男女双性恋意味着性和感情上的对两种性别的人都有吸引力。很少有人的这种吸引力是各50%。通常是对某个性别更有吸引力。而且,会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

双性恋是个难以捉摸的题目。它与我们非此即彼的看待事务的方法根本不同。如果想要好好理解此问题,可以看 Fritz Klein 的书“性倾向填空”。 Klein 把性倾向分解成为7个不同的层面,也让人们从3个角度过去、现在和(个人心里的)“理想”去看这几个层面。

7个层面包括性吸引,性行为,性幻想,情喜好,社会喜好,生活方式(你是否以女、男同性恋、双性恋或者异性恋者的姿态生活),以及自我认同的身份。前5个问题是有关性别的。后两个是个人如何生存,个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性,和个人想怎样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搞明白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自己去填空。

所以,有些人说自己是双性恋,那只是部分情况。一个人的性行为和感情上的感觉,和个人如何看待自己,无论感情、性和社会因素,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来源:天涯部落)

编辑推荐:

测试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