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心碎关系”模式:下一个男人会更好

 

青少年期之后,男女的恋、爱、性、情、缘、命开始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在设定机制的系统中,我们选择情人的模式与我们和异性父母的关系纠结有关。心碎关系的设定机制与之前父母关系的设定机制成一种延续的现象。

例如一个男人,他与他的母亲有以下的设定机制之牵扯,死亡恐惧、胎中设定、平衡父母、愚爱替代、不敬自惩,甚至是另一个在后面会说的“亲人死亡”有关(这发生在异性父母早亡的情况中),这些设定的机制都会反应在我们与情人的关系之中。

在原生家庭的成长历程中,我们不断地吸纳父母亲对我们的影响,对于我们而言,这世界上第一个男人就是我们的父亲,世界上第一位女人就是母亲,我们与异性父母互动的状况,会决定你日后择偶或是选择伴侣的模板。

只要认真地想想,你会发现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情。若是你身为女性,你与父亲之间有某种纠结,你就会找与你有相同纠结的男性当你的情人或伴侣。

曾有朋友提起自己很要好的女性朋友,而这位女友所交往过的男朋友居然都有暴力倾向,她一直觉得很纳闷为何总是如此;当她的这位女性朋友结交了第四个男朋友时,她松了一口气,因为这位男孩子是个风度翩翩、文弱书生型的瘦小大学生。不过几个月之后,她又再度接到这位女性朋友的电话,对方告诉她:自己又再度被男朋友打成重伤、正在急诊室医治。她觉得非常纳闷?为何这样的男人会出手打人?后来她与这位女性朋友讨论了很多次,她发现这位女性朋友与男朋友吵架时,就会跟她的男朋友说:“你来打我啊!你就是不敢打我,你不打我就是你不爱我,对不对?你现在明明很生气,为什么不打我?!”

原来她的这位女性朋友不断地引诱她的男人打她,而追溯其真正原因,是源自这位女性朋友与她父亲之间所发生的情境。这位女性朋友小时候经常被父亲殴打,父亲在打她的时候就会跟她说:“我就是爱你才会打你!”

这就是“设定”!所以她便以这样的模板去选择她的男人,此即是典型的“心碎关系”模式。通常你与你异性父母之间的纠结,就会影响你选择什么样的伴侣。在你的“设定”尚未解除之前,你所交往的异性一定都会与你的异性父母具有相同的特性,而且下一个男人绝对不可能会更好!你的下一个男人还是会一样,因为你吸引来的异性就是如此。

反观自己交往过的女人,她们都与我的母亲很像:忧郁、善良、很有爱心,也非常固执,但我在一开始都没有发现这样的现象,等到事后回头一看,我也很惊讶自己曾经交往过的竟然都是这样的女人!这是种无意识的作用,你都来不及想清楚,它就已经发生了!请你回去试着想想自己的伴侣或情人,并且与自己的异性父母对照,你会发现你与异性父母的纠结,一定会反应在你与伴侣或情人的身上。

简单地说:女性以父亲为择偶的模版,童年与父亲经历的设定机制,会一一地在与情人的关系上重演。男性的情形相同,在他的情人上重演与母亲所有相关的设定机制。许多的婚姻与情感问题,从这个设定机制下手,很快就解决了。古语:迷则千万劫,悟则一瞬间。   (文/ 黄鼎殷《人生动力疗法》)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