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忍耐力

 

  没耐性是这么培养起来的

  有时候,也会使宝宝受伤”——在一些父母的意识里,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就是有求必应,而且越快越好。这无疑带给孩子一种错觉:我要干什么就得马上干什么。

  欲望的沟壑因此越来越深、目标频繁地转移,很快令父母应接不暇。但紧急刹车,必然引来一场场哭闹并以父母的妥协告终。

  对孩子欲望的满足分为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超前满足、即时满足、超量满足五种。好的教育提倡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

  习惯于把自己的需要放在首位,是3岁以前宝宝的年龄心理特点,如果父母习惯于即时满足孩子,他就难以接受有限的等待和忍耐,有耐性的品格也就无法培养起来。因为,它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宝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学习和自我克制才能获得。

  缺乏耐性会埋下哪些隐患

耐性不足的孩子,情商和逆境商相对较低:他们比较散慢、自控力弱、做事有始无终;适应性差、喜欢依赖,不容易融入新环境;在挫折面前,往往表现出急躁、知难而退甚至暴力的苗头。另外,缺乏耐性的孩子很少有幸福的感觉,他们也不懂得什么叫珍惜

 

  
   忍耐力训练进行时

  
   灌输
的概念

1岁左右的宝贝还不太明白等一下的含义,他可能指着门、含混地说着:去外面。这时你可以说:等妈妈把你的奶瓶洗干净、装上水,我们就下楼。或者:等你把这小碗蛋羹吃完,咱们就去找小朋友。对宝宝,妈妈有必要把抽象的化成具体的事情,让他看到:实现自己的合理要求需要一点时间。

 

  延迟满足从易到难

操练宝宝的耐性要考虑其年龄和承受能力,一点点延长他们忍耐的时间。对1岁的宝贝,最初能等上三五分钟已经是不容易了,假如孩子以大哭来抗议,就让他哭上1分钟。别心疼,这可是训练耐心的关键。

 

  说出你的理由

如果让1岁的宝宝等待或把正在进行的游戏继续下去,妈妈应该用简短的语言告诉他们为什么,比如:你现在咳嗽,吃了冰淇淋会咳得更厉害,过几天好了才能吃;”或者把积木再往上搭一些,你的楼房肯定会更漂亮。

 

  创设一个压力情境

设立压力情境是锻炼孩子忍耐力的好方法之一。例如,孩子要买价格昂贵的玩具,而你的支出计划中没有这笔消费,你跟他商量:可以买一个便宜的你喜欢的小玩具,如果你能帮妈妈节省生活费,妈妈会很感谢你。如此,孩子心中有了矛盾,开始主动调节自己的需求达不到满足时的情绪,达到心态平和。

 

  制造一点困难

有意识鼓励宝宝在坚持的路上知难而进,能提升他的耐性。比如请孩子做稍稍超出他目前能力的事,即使失败了,父母不妨说:这确实有点难,但只要想办法还是能成功的,爸爸妈妈相信他。然后,告诉他一个窍门儿。借助这一方式,宝宝给了自己积极的暗示,避免半途而废。

 

  给点阳光雨露

  在培育宝贝耐性的过程中,表扬和奖励好比阳光雨露,因为控制情绪时非常痛苦,当宝宝经过努力刷新了自己以往的纪录,父母一定要肯定孩子,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小奖励。这是为了孩子能更好地自我激励。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