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络区皮层
颞下回又可分两部分:远离枕叶的部分与三维物体的认知学习有关,与枕叶距离较近的部分与二维图形鉴别学习有关。来源:考试大
(考过问答)对猴进行了延缓的物体不匹配训练。首先让猴观察一个圆柱体,当它将圆柱体移开就会发现下面有一小块食物。间隔10秒钟以后,猴的面前出现两个物体,一种是刚刚见过的圆柱体,另一个是未见过的长方形。这时猴移动长方体也会得到一小块食物,如果它移动曾见过的圆柱体,则得不到食物。训练几日,这种行为模式就得到巩固。对猴手术损毁与枕叶相邻的两半球颞下回,需对之进行73次训练才能重新习得这种行为;而损毁与枕叶远隔部位的颞下回,则训练 1500次仍不能重新学会这种行为模式。将行为训练中匹配时间间隔从10秒逐渐延长可达120秒,损毁与枕叶相邻的颞下回,不影响这种逐渐延长的延缓反应;损毁远隔枕叶的颞下回,则猴不能学习这种延缓的不匹配行为。根据这一实验结果,他们认为在认知学习行为和物体记忆中,远隔枕叶的颞下回具有重要作用。电刺激颞中回和记录颞下回神经元单位发放的实验研究,也证明了颞下回在不同颜色物体匹配学习和延缓记忆中具有重要作用。(考过论述)什么是延缓反应和交替延缓反应,它证明了什么问题?
关于前额叶皮层与学习记忆的关系问题,1935年杰克逊的延缓反应实验,一直被誉为经典研究的范例。
让猴观察眼前的两个食盘,其中一盘内有食物,然后将两食盘盖起来再用幕布将它们遮起以避免猴盯食盘。几秒或几分钟后将幕布拿开,观察猴子首先打开哪个食盘盖。如果猴打开原先放好食物的食盘盖,它就会得到食物奖励。对实验程序稍加修改,只有当猴记住前一次获得奖励食盘的位置,下一次打开另一位置食盘的盖,才能再次得到奖励。这种行为模式称为交替延缓反应。延缓反应和交替延缓反应既是空间辨别学习模式,又是短时记忆的行为模式,即是时间、空间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正常猴对于不同延缓时间的延缓反应,甚至是几分钟的延缓反应,也很容易建立起来。但是,对双侧前额叶损伤的猴即使是建立1-2秒钟的延缓反应,也十分困难。前额叶皮层损伤引起短时记忆障碍,是导致延缓反应或交替延缓反应困难的主要原因。仔细分析延缓反应的行为模式,我们可以将之归纳为两个不同的因素:空间辨别反应和时间延迟反应。只有两个因素同时存在,前额叶损伤行为障碍才能表现出来。如果仅仅要求动物进行空间辨别,则前额叶损伤并不影响这种行为模式的训练;对动物仅进行延缓条件反应不伴有空间辨别,这种行为模式也不受前额叶损伤的影响。由此可以认为,前额叶联络区皮层与时间和空间关系的复杂综合功能有关。海马在学习中的作用
辐射形8臂迷津证明空间辨别学习;
海马损毁的动物,多次重复某一新异刺激,朝向反射也不消退;在食物强化的延缓条件反射中,动物在延缓期内就出现过多的过早食物运动反应,这些事实说明海马具有抑制性调节作用;
海马对学习的调节作用更可能是由于它属于边缘系统的结构,参与情绪反应的调节机制,对学习行为发生的间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