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6步,轻松和孩子达成一致意见

“家里有个难搞的小孩,总没有隔壁家孩子那么乖?要怎样才能让ta听我话,让家里可以太平一点?”这是许多家长的心声。专家们总说教养孩子无定法,但其实,看似毫无章法的教育,也有一套规律可循,心灵咖啡教你只需6步,轻松和孩子达成一致意见。

这个方法叫做“问题解决法”,一共有6个步骤:

Step1:倾听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Step2:总结孩子的观点。

Step3: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Step4:邀请孩子和自己一起进行“脑力风暴”,共同寻找解决办法。

Step5:写下全部的意见和建议,不做任何评价。

Step6:共同决定保留或剔除哪些意见和建议,并商定如何付诸行动。

来看看他们都是如何实践的:


A. 三个未成年女儿的母亲

她的问题是:三个女儿都太喜欢买东西,让家里承担不起。

她按照“问题解决法”来处理的过程:

    Step1:倾听孩子的感受和需求+Step2:总结孩子的观点:

    召开家庭会议,让她们写下她们觉得新学年必须要的物品(我们也列了一张如果家里中了彩票她们想要购买东西的清单)。

    Step3: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以最浅显易懂的语言告诉她们,我们需要节省一点开支,以便我们能继续享用像吃、住之类的基本生活必需品。

    Step4:邀请孩子和自己一起进行“脑力风暴”,共同寻找解决办法+Step5:写下全部的意见和建议,不做任何评价:

    开始她们报怨,但过了一会儿,便开始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例如“我们烤甜饼,卖给邻居”,还有“我们自己做衣服,但你得给我们买台缝纫机”。最后,我12岁的女儿杰西卡的主意最吸引她们:“把钱给我们每个人,我们自己来管理。”她甚至愿意主动帮助妹妹们管理开支。

    Step6:共同决定保留或剔除哪些意见和建议,并商定如何付诸行动:

    我尽管有疑虑,但还是同意了杰西卡的提议。

    结果:

    我不敢确定孩子们是否明白这个决定的全部内在含义,但这种决定已经对杰西卡产生了影响。我陪她一起买毛衣,我指给她架子上一件漂亮的蓝色毛衣,她拿起价签一看,说:“妈妈,不能听你的,这太贵了!”

B. 一个三岁女儿的妈

她的问题是:女儿要上学前班,但离不开妈妈。

她按照“问题解决法”来处理的过程:

    Step1:倾听孩子的感受和需求+Step2:总结孩子的观点+Step3: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Step4:邀请孩子和自己一起进行“脑力风暴”,共同寻找解决办法:

    吃完早餐,我让她坐在我的大腿上说:“爱丽丝,你真的想让我在学前班陪着你,而且(注意我说的是‘而且’,不是‘但是’)今天我需要离开去做我的事情,我在想,我们该怎么办?”

    Step5:写下全部的意见和建议,不做任何评价:

    她茫然地看着我。我说:“让泰迪熊陪你好吗?”她摇摇头说:“不。”“让我的绒毛围巾陪你行吗?”她又摇摇头,把脸埋在我的肩上说:“你别走。”可一分钟后她又说:“你走吧。但是你得抱我一下。”

    Step6:共同决定保留或剔除哪些意见和建议,并商定如何付诸行动:

    突然,我灵机一动,抓起她的手,吻了吻手掌,然后合拢说:“现在你有了我的吻,快点,放进口袋里。什么时候想我了,你就把它拿出来,亲亲妈妈的吻。你觉得怎么样?”

结果:

她的脸放出光彩,迅速把“吻”深深地塞进口袋。那天早上,她第一次主动让我离开。

问题解决法

答疑时间


□ 父母的疑问

1. 我注意到在问题解决的开始,得先听取孩子们的意见。如果倒过来,让大人先说他的困惑,这样行吗?

或许可以。然而当大人一开始就表达他们的愤怒时,有些孩子就有了防卫心理,会闭口不谈。对于孩子来说,大人先表明他们真正关心和接受孩子的感受,他们才更容易理解和关心大人的想法。

2. 我和孩子一起开始解决问题时总抱着很高的愿望。但是当我开始表达我自己的感受时,发现很难不去责备和斥骂孩子。有什么办法吗?

避免责骂的办法之一是避开针对“你”的指责,如“你这孩子永远不……你总是……你的问题是……”用“我”来代替“你”,比如“这是我的感受,当……我很生气,我希望看到的是……”只要孩子不受攻击,他们就会不带戒备心理去听你的感受。

3. 我发现,有时我和孩子们一起想办法时,他们会指责我。比如,我建议“或许我可以那样做”,可他们往往会说“你不会的,还记得上次你……”,突然地我们就偏离主题,长时间地争论过去发生的事。有什么办法避免这种情况吗?

如果你的孩子开始指责你,你可以用一段话让他们回到正题,比如说:“我们不要为过去发生的事情互相指责。现在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将来的解决办法。”

4. 使用“问题解决法”时得进行完所有的步骤才有效吗?

不必。一位老师讲述了9岁的斯宾塞的故事:他是一位认真而勤奋的学生。当他们科学小组的其他孩子到处胡闹,不好好工作时,哪怕就一会儿,他也会很生气。一天,他无法控制自己,把书和纸扔得满地都是。老师决定用“问题解决法”和他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老师坐在他旁边,说:“斯宾塞,看得出来,当组里的其他孩子捣乱时,你非常生气。一旦开始了一项工作,你就不希望受到任何干扰。”

斯宾塞立刻回答说:“是的,因为我想做完,可他们让我忘了要做什么了。”停了一会儿,他站起来说:“我能不能回到工作台?他们开始捣乱时,我就一个人干。”

老师很惊讶,她说:“你认为这样做对事情有帮助吗?”

他点点头,说:“那样我就不会发火,扔东西。”

从那以后,斯宾塞一直那样做。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很显然,略过了头脑风暴的那一步,解决方案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但是这并不影响事情最后有个好结果。

5. 我用“问题解决法”试着解决孩子的问题,可是不起作用,她还是胡闹和装傻。有什么建议?

如果孩子抵制你要解决问题的努力,那么未必一定要当面沟通,基于同样的原则,写张纸条,可能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比如,你可以写:

亲爱的得比:

你跟我说,你要记住把书带到学校来比较难。有时,你只是“忘了”。

我需要保证我所有的学生每天都把他们的书带来了,这样他们才能上课。

请想个办法每天早上提醒你自己带书,我也会帮你想。我们互相交流意见,看看你觉得哪一种办法实用。

你真诚的G老师

3. 作为老师和孩子共同制定可能的解决方案时,是否有必要把它们记下来?简单地告诉对方,不行吗?

有时可以,然而,不要低估了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想法被老师们相当认真地记下来时,内心涌起的骄傲和喜悦所带来的无形力量。看到他的话被写在纸上,并不是给予孩子视觉享受,而是激励孩子继续进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

问题解决法

课后练习:你掌握了吗?来看看你能否识别出解决问题的每个阶段吧!


C. 小学数学老师:

他的问题是:遇到一个对数学毫无信心的孩子

他按照“问题解决法”来处理的过程:

    老师:珍妮,我知道你对做数学题很担忧。(Step1:倾听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珍妮:是的,我就是讨厌那玩意儿。(Step1)

    老师:因为有的地方太难?(Step1)

    珍妮:是的……我老出错。(Step1)

    老师:所以你很生气。(Step2:总结孩子的观点。)

    珍妮:是啊,因为接着你也会对我发火。去年G老师因为我笨,出了许多错,就大声骂过我。(Step1)

    老师愣住了。

    老师:这就是你担心的事吗?你认为我也会骂你?(Step2:重新总结孩子的观点。)

    珍妮:(眼里含着泪)嗯。

    老师:(抓起她的手)珍妮,你得允许自己犯许多错误,所有好学生都知道这点。错误对人是有帮助的。不是让人讨厌,而是有帮助。(Step3: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让珍妮知道老师不讨厌她,并且在老师看来,错误是有用的。)

    珍妮:有帮助?

    老师:是的,因为错误告诉你,你还需要学习。此外,错误还会带来发现,就像哥仑布因为错误所导致的发现一样。(Step3)

    珍妮:(开心一笑)美洲大陆!……所以,我要是做错了,你不会生我的气。(Step3)

    老师:不会,珍妮。(Step3)我只是希望能有办法让你做数学题时,不必担心那么多是否做得“对”的问题。(Step4:询问孩子这样做是否可行)

    珍妮:或许我自己能算出答案……但是如果我不行。(Step6:共同决定保留或剔除哪些意见和建议,并商定如何付诸行动。)

    老师:我会帮你。如果我忙,或许你的朋友克罗蒂亚也能帮你。(Step6)

结果:

接下来的几个星期,我发现珍妮一个人做题的时间长了,也更用功。珍妮问是否可以和克罗蒂亚坐在一起,保证在她自己做完作业之前,她们不会对答案。我想,与其让她坐得离朋友近一点,倒不如让她知道犯错误不是灾难,这更有助于帮她度过难关。

(资料来源:《如何说孩子才肯学》,文/Adele Faber,Elaine Mazlish)

>>>>>随时随地相约心灵咖啡——(安卓版)

(阅读更多心理学文章请进入

编辑推荐:

心窝:

测试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