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学生精神盲区令人忧

鬼怪惊悚读物盛行

时下正值全国中小学暑假期间,阅读课外书成了学生们暑假生活的一部分。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大量以“恐怖、悬疑”为噱头的青少年读物大受青睐,不少学生甚至把此类“鬼书”当成“科普读物”阅读,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对此,专家呼吁应加强引导学生暑假精神文化生活。

“鬼书”畅销学生称:越恐怖越想看

记者在兰州市多家图书市场和学校周边的书店里看到,“鬼书”的封面多以“极度心寒、魂飞魄散”等吓人的标题,再配上阴森的白骨、滴血的骷髅头之类的诡异照片来迎合青少年的猎奇心理。内容以墓地、幽灵、死尸为主要描写对象,将闹鬼情节与学校或学生身边的人和事联系在一起,令人读后不寒而栗。

一些学生告诉记者,看这些恐怖的故事他们也经常会被吓得不敢继续看下去,但大家都在看,谁不敢看就会被嘲笑为“胆子小”,所以只好硬着头皮看完。一些名为《恐怖的人体》《邪恶定律》等的恐怖悬疑类书籍甚至被当成科普类读物推荐给学生,而青少年百科全书、世界名著等社科类和文学类丛书却被放在不起眼的地方,乏人问津。

恐怖读物大行其道暴露青少年读物监管漏洞

通过调查,记者发现市场上恐怖读物的种类五花八门,内容也是层出不穷。由于此类书籍销量不错,竞争也十分激烈。西北书城儿童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图书市场拼的就是销量,书卖得好,书店当然会加强经营此类书籍。

引导暑期精神文化生活需“多管齐下”

针对青少年迷恋恐怖读物的现象,甘肃省青少年心理热线的心理专家解释说,从心理学层面分析,中小学生一般认知水平较低,易被一些感官上的刺激所吸引,尤其是目前在校学生学习压力普遍较大,而恐怖读物的刺激往往能够给他们带来暂时的快乐,通过阅读恐怖血腥的描写释放压抑,所以他们会乐此不疲地沉迷其中。但青少年的人生观尚未成形,沉迷此类恐怖读物会造成精神紧张,留下心理阴影,不利于青少年心理的健康成长。

对此,心理专家建议家长和老师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引导,培养其形成健全的人格,通过心理教育来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压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使青少年自觉地远离不良信息的侵害。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