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职场“豆芽菜”现象

热点话题

某知名网络公司目前对应届毕业生启动了“牛人招聘”计划,对于最终签约的“牛人”,将会分为管理类和技术类的人才分别进行一年的培养期,其间,“牛人”们不仅将得到30万元的年薪起薪,各大业务公司CEO、CTO等最高层亲自带教3-6个月,一年之内就有机会直升经理。

针对这样的现象一些资深职业指导人士表示担忧,认为企业的这种行为更多是做秀造势,而社会大众传媒对年轻职场精英形象的过分塑造,容易让年轻人对职业发展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心态浮躁。初入职场的的人来说,追求快速晋升和发展容易导致职场的“豆芽现象”,从长远来看有害无利。

关键词解析

豆芽现象

那些快速成长的事物往往是以牺牲了质量和内涵为代价的。比如豆芽生长的速度之快,令人叹为观止,短短一夜之间,竟能抽长六七厘米,且外表看起来既壮硕又饱满。然而,豆芽的质地却异常脆弱,稍遇外力便应声断裂。

迈入资讯科技时代,事物的变化极为快速,个人与组织为顺应外界环境,追求短期绩效而忽略实质内涵的“豆芽现象”,也俯拾可见,值得警惕。于个人来说,在职场上,如果过分追求快速和短期收益而忽视了个人实力充实及长远发展,那么可能会导致职业发展的成就是非常脆弱的。

小Y本是朋友眼中的职场达人。并非名校毕业的他,人聪明伶俐,学什么都很快,做事又颇为勤快周全,颇得领导赏识。正逢公司快速扩张发展,小Y在做了一年多总经理助理后便被调到分公司去做部门经理。正当同学们纷纷对其眼红羡慕之时,小Y却因为团队内部严重不合而焦头烂额,为难以完成的业绩指标而感到心力交瘁。

小L毕业后即从事了物流方面的工作,刚工作两年,他觉得这行里的门道他都基本上摸得差不多清楚了,那些早几年进公司的同事前辈在他眼里似乎也没什么多高明过他的地方。看到一起毕业的同学从事别的行业的都发展的不错,他在这里却资历尚浅,看不到什么晋升或是大幅加薪的希望。小L开始有些按捺不住,想着是不是要换个工作试试。

七嘴八舌

当物价,房价,白菜价都像打了激素的豆芽一般噌噌的长个不停;当你身边的每个人都和打了鸡血一般的不要命的奔跑;你很难不恨恨的期望自己的薪水和职位也像施了大肥的豆芽一般噌噌地涨个不停。管它是豆芽菜还是卷心菜,长的够快才是硬道理。 ——W 30岁男IT咨询顾问

对于初入职场的人而言,都会想着自己如豆芽菜般一夜成“芽”。但等到工作了一些年头之后就会明白,一夜所能成就的“芽”,说到底还是菜。 ——海峰28岁男Sales

我觉得急于求成其实也可以理解,可能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心态就是会比较浮躁一点,但是在职场上,这样的态度是不是会对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起到很大的帮助,至少我个人持保留意见。少在我们看到职场成功人士里面,很少有不经过时间的磨砺和基层的锻炼经历成长起来的老总,CEO。不论是民营企业,外企还是国企,我想都是一样的。成长还是需要沉淀许多,积累更重要。 —Wendy 29岁女HR

现在的社会风气浮躁,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厚积薄发了。那些朝自己的理想一步一步地迈进的人少了,很多人因为贪图一时的利益而丧失自己的理想和原则,进而成为墙上草、水中萍。对于豆芽现象,我不予置评,但是我希望我们的未来不能仅仅只做一颗小豆芽。 ——小鱼36岁男大学老师

在飞速发展、什么都要求快速的年代,一点点跟不上步骤似乎就彻底的落伍了,出现豆芽菜现象是很能让人理解的。在我看来,豆芽菜现象说到底就是拔苗助长,而拔苗助长在这个年代也不能一概而论被认定是错误的,有些有能力有潜质的人就乘着这样的“拔”而飞速的茁壮成长起来也尚未可知。最重要的是对自我的定位,如果你觉得你有这个能力、体力和精力,也愿意付出多过常人的“痛苦”代价,那么也许你能换来胜人一筹的先机。反之,如果你觉得希望一步一个脚印的慢慢来,那么就耐住寂寞,继续自己的步调前进吧。 ——Amy 26岁女Sales

我觉得无论是快速成长还是稳步成长,都是一种成长,各有利弊而已,当然,每个人喜欢和能适应的节奏速度以及方式不一样。有时候,先成长起来,再去补先天的不足,也未尝不是一种好办法。当然,自己要有清醒地认识,那么可能就永远不会有折断的一天。——Lynn 30 女咨询顾问

其实大多数发展快速的事物,都不可避免的存在豆芽现象。现如今的社会,经济剧烈起伏,科技迅猛发展,我觉得想要快速成长和成功是无可厚非的,说来说去就是要拿捏好“度”。一味地讲求竞争,变换招式,不顾内功的增强与个人修炼,早晚遭灭顶之灾,被大环境淘汰;然而过度强调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也很可能会错失良机,沦为时代的牺牲品。 ——Sam 28 女咨询顾问

心理解读

“职场豆芽菜”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因为在我们一般人的感受中,被过于快速提升,而导致能力无法胜任的现象其实并不多见。尤其在大多数传统行业和职位中,行业资历还是被非常看重的,年轻人抱怨的是没有机会而不是被过度提升。

但是近些年,一些新兴行业,如互联网,IT,游戏动漫等行业里,一些技术上具有天赋,充满激情和冲劲的年轻人确实获得了快速提升的机会。他们中的一些人借此实现了职业生涯跳跃性的发展,而其中定也有些人,因为发展过快或成了所谓的“职场豆芽菜”。

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一类的企业的从业者普遍都比较年轻,而行业本身的高速发展必然给企业和个人都带来很大的成长压力。被揠苗助长的“豆芽菜”们,有的可能是技术精英,但团队管理和人际沟通等软技能欠缺;有的可能本身还不具备相应岗位的能力,只是迫于快速发展的要求,被推到了前线。

对于“豆芽菜”他们很大程度上是非常幸运的。在职场的激烈拼杀中,他们已经抢得了先机,占据了有利位置和地形。但某种程度上,他们的职业发展也是危险的。努力胜任和适应新的岗位和职位的挑战的过程,必定是一个充满压力的过程,而如果没有及时意识和调整自己,那可能就面临着在压力下的“断裂”。

对于个人来说,重要的是意识到自己的实际状态,把握个人发展的节奏。在一阵突飞猛进的冲刺后,你可能需要调整速度慢跑一阵,并补充营养和水分。而对于企业来说,重要的是在给予个人快速提升的同时,不要忘记针对个人不同的情况配套相应的培训和辅导。

借用前惠普中国的总裁孙振耀有过的一个的比喻。职场竞争像是一场马拉松,一开始跑在前头的人不一定是最后的赢家。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我们需要做好工作35年的准备。

另一方面,通过“豆芽菜现象”看到很多年轻职场人对职业发展的不安和躁动。

我们在大众传媒里惯于看到年纪轻轻就成就一番事业的精英形象。如此可能的影响便是,年轻人容易给自己定下过于苛刻或是不切实际的职业发展目标。所以会不奇怪常常听到初入职场者信誓旦旦的说到40岁前赚到足够的钱,光荣退休环游世界的梦想;看到满世界书店里堆砌着的成功学和励志类书籍里菜谱式的秘籍或是规条。

在真正开始生活前,大多数人总是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应该被上天眷顾的幸运儿。但实际上我们期待的或是为之挣扎和奋斗的,可能只是重复那自古到今千篇一律的他人的故事。

身在功利浮躁的社会中,要执拗的做一个完全恬淡脱俗的人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身在职场中,我们需要的是在飞奔的过程中,时不时地慢下来仔细的审视反省一下自己。看看自己的欲望和忙碌,有多少是因为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和渴求,而有多少又只是这个时代无数闪亮的泡沫映射出的光泽。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