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第一次遇到张菲,她脸上正写满春风得意。不到30岁的年纪,就创建了一家自己的教育公司。她雄心勃勃地为公司制订了未来发展规划,她对每一个手下都关怀备至,她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她富有同情心,乐于同他们分享生活中的“小秘密”,“我就像他们的大姐姐,我希望手下充满创造力,不要有太多束缚感。”当年说这话时,张菲一脸的自豪。她手下十几个年轻人,个个干劲十足,言谈之间,无不是对“张姐”的仰慕和崇敬。
一个蓬勃向上的公司,正需要这样的领导者:具备很高的情商,富有凝聚力、亲和力,善于进行人际沟通,能与员工打成一片。
没想到,仅仅3年,张菲精心营造的“家庭温馨”就变了味道——她发觉自己跟下属们走得太近,很难用之前定下的规矩严格管理他们,甚至当个别员工犯下大错时,“你必须离开公司”这样的话,她也很难说出口。和下属齐心协力大展宏图的抱负不仅没有实现,她还得为员工的情绪、懈怠,和公司的生存苦苦挣扎。
很久以来,对于职场,人们一直有这样一种认识:做人比做事更重要。人在职场,要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要学会低调做人,要和同事、下属融洽相处。
这些我都做到了啊!——张菲不明白自己到底错在哪里。
她缺乏管理者应有的强势——我们采访的职场咨询师和企业高管,不约而同地为她下了同样的诊断。职场强势就是:本着公司商业利益至上的原则,在对待某些方向性的决策,或执行层面的问题时,领导者表现出一种强大的气场和内在的自信,用自己果敢的决定、不容置疑的态度去推动决定的执行,在这个推动和发布命令的过程中,不去太过介意、关心下属或是同事的反应和情绪变化。
对于张菲的苦恼,心理咨询师宫学萍有深层的洞悉:“张菲和她的下属都混淆了职场和家庭的概念。张菲无意识地错把自己当作员工的母亲,和蔼可亲,面面俱到地替他们思考和做事,这样不利于员工的成长;而员工也无意识地把自己当作她的孩子,习惯依赖和推卸责任。特别是在家庭里经常受到父母打压的人,寄望在职场通过领导不断的肯定找回自信,而领导的强势和批评会让他感觉受到伤害,如同被父母伤害一样。”“只有分清自己在职场和家庭的角色,大家才能更职业,更有效率地前进。”
职场强势真的可行吗?
“事实证明,那些不讨人喜欢、不合群的人反而可以工作得更为出色。”伦敦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阿德里安·弗恩汉姆如此分析。今年3月,德国的研究者通过调查发现,那些“和蔼可亲”、具有高情商的职场女性,她们和那些更具有“男性气质”、作风硬朗的职场“女魔头”比起来,一生中要少挣上4万英镑(约合人民币42.7万元)。
可是,恰如中国古人所暗喻的那样——“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职场强势的概念,引自西方。曾有一则报道说,在西方的谈判桌上,如果一方表现得咄咄逼人,另一方会因此让步。而如果同样的一幕发生在中国的谈判桌上,如果一方太过强势,导致的后果,很可能是另一方拂袖而去——对于相对而言更为内敛、含蓄、敏感的中国人,并不是一味的强势,就可以在职场上“大小通吃”、战无不胜的。
强势的资本
公司老总张鸣特别强势,对下属的每一步行动都喜欢发号施令。在每一个重要项目正式和客户谈判前,都会进行多次的反复排练,在下属看来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虽然每个员工都已经很辛苦了,但老板还是不依不饶,下面人稍有不慎,开口就骂。
下属积压已久的情绪终于爆发。在一个关键的谈判场合,携带重要文书的员工故意迟到,本来对己方很有优势的项目也被他故意表述得吞吞吐吐,似乎心里有很大的疑虑。结果可想而知,利润很大的项目以失败告终。
员工的情绪和做法,张鸣感到不可理喻。“一个公司的管理流程,最重要的两点是标准化和规范化。但一旦落实起来,总会遇到抵抗。因为在人类天性里,总是渴望自由、不受束缚。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必然是和人的天性相违背的。”
受不了张鸣强势而离职的员工也 有他们的道理。“关键问题是,他根本没有办法让我们信服。跟他意见相左时,他不是拿理据来说服我们,急了就一句:我怎么说你怎么做。没有领导能力,又刚愎自用,凭什么要求我们面面俱到?”
强势并不是独断专行的代名词。老板太强横,下属暗暗使坏的例子,曾著有《职场潜规则》一书的崔慈恩见过不少:“强势首先要有能强势起来的资本,张鸣这样的领导,不具备强势背后足以令人信服的自信和能力。他的强势其实是一种心虚的表现,虚张声势不是强势,它是把双刃剑,伤人伤己。”
“跟着你,有肉吃”
《杜拉拉升职记》里有这样一幕,当时还是职场菜鸟的杜拉拉不知天高地厚地揽下装修的活儿,当她要求各部门打包搬家时,首先遇到的阻力,就是在公司里堪称王牌部门的销售部。杜拉拉好说歹说不管用,冲动之下,发起火来,制住了销售总监王伟,这也让她在自己的部门里树立了“拉拉好厉害”的招牌。
在世界500强的外企做HR高管多年的谢小茁,称得上现实版的“杜拉拉”。她很少发火,但一旦发火,一定会作到准确命中目标,而且节约子弹。
她手下有一名专门负责做薪酬计算的员工。有一次,送上来的薪酬表里有个很明显的错误,影响到整个公司数百名员工的加薪百分比。谢小茁把下属叫来,指出对方的纰漏是因哪个技术问题引起,她说这些时,语调里透着严肃和隐隐的怒意。
“她发了一个很正确的火,我当然口服心服。”具有自制和体现专业性的发火,让下属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她说服你的时候,会把自己的一套思路和盘托出,我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谢小茁对待职场强势有一套自己的理论。那就是:不光要对下属强势,更多的时候,是要对跟自己同等级别的人、对其他部门,对外面的中间商表现出必要的强势。
“下属们都会希望自己的老板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希望老板在公司内外都有话语权。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觉得,跟着这个老大,我有前途,我可以放心地去做老板吩咐的每一件事情。”
“一个人的强势往往不是环境选择,更多是个性使然。对下级强势的人,对自己要求也会很高;为团队争取利益的时候,也会很强势,话语权也更高。而每个人都是以自己利益最大化作选择的,能为员工争取利益的‘带头老大’,当然受欢迎。”宫学萍说。
强势的“一刀”,温柔地“砍出”
在职场强势生态的背后,无论是领导者,还是下属,都有着微妙的心理诉求。“要获得成功,商业利益永远在员工需求之上,你要学会冷酷无情。但同时,你更需要知道,如何去温柔地作出无情的决定。”商业专栏作家凯莱维曾如此评论。这与中国文化中讲究的“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不谋而合。
曾是清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的刘晔,对职场强势与柔情的力度和火候,有独特的理解。在这方面,她也曾经历艰难的一刻。
她手下有一个员工,平时在团队中表现颇为优秀,本来按照惯例,到当年年底时,应该有较高幅度的加薪,更有富有诱惑力的升职机会。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刘晔发现,这名员工在上班时间里,偷偷溜出去,回自己家开的小店招揽生意。
面对这一严重违反公司纪律的行为,刘晔知道,自己作为顶头上司,按规定,必须要给出一封“警告信”。在外企,收到警告信,意味着该名员工当年不能被加薪,也不会获得升职的机会,是一种颇为严厉的处罚。
“但我必须这么做,尤其是在团队其他人都知道,我和这名员工平时关系还不错的情况下。如果不这么做,对其他人不公平。”
作出这个决定后,刘晔知道,这个手下肯定会心生怨愤,毕竟他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所有的努力因为一个看似微小的错误,将全部付诸东流。
刘晔估计得没错。这个下属是个刚入职场不久的大男孩。收到这封警告信时,他心里颇不服气:“毕竟,我在公司的表现一直很突出,而且那天溜出去看店,也没影响公司的业务。在公司里,有很多看起来一直在努力工作,但实际上出不了成绩的人。”
事后的安抚和开导,成为领导艺术的一门必修课。
刘晔在全部门公开这封警告信后,特意请这个员工下班去吃饭。“我告诉他,一个小细节足以毁掉整个大好的全局。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跌跟头,好过做到位高权重时摔下来,到了那个时候,一跤摔下去,很难再翻身。现在,还有的是机会。”
这个男孩听进去了。大半年后,他凭着优异的表现和出色的绩效,获得了加薪、升职。
强硬的“一刀”,温柔地“砍出”,这正是一个强势领导把握好分量和角度的准则。“在管理团队时,即要表现出强势和决断,又要能敏感掌握团队成员的情感。对于那些具备关键作用的员工,尤其要多留意他们的情绪变化。只有了解每个员工的个人职业规划需求,你才能更好地引领他们。”
个人价值感
面对同样一个领导,有人被越“骂”越勇,有人愤然离开。
初入社会,赵倩遇到的就是一个气场灼人的强势主编。“第一次面试两个小时,几乎前1小时59分都是她一个人在说话,完全不让我插一句嘴。”
入职后的日子,也很不好过。“她是个工作狂,也会强迫你跟她一起工作。甚至周末都会追问你工作进度。她对工作要求特别严苛,稍有差池就会被批评再批评。我受不了会跟她吵架,还用邮件吵,群发邮件。”
牢骚归牢骚,赵倩的心态保持得还不错:“从小我某些事没做好,我爸妈都会说,下次你一定行。这个领导是严苛,只看结果,不听你解释过程。但她批评时会具体指出我的不足,教我如何改善。所以领导每批评我一次,我就会进步一点。虽然态度强硬,我觉得她是就事论事,而不是针对我。”
与赵倩际遇相同的李蔷却完全被这位主编的强势激怒了,“她就像我爸一样,习惯挑我的刺。她总是说这稿子这不好,那不好。我觉得她是看我不顺眼,故意为难我。”李蔷越发倦怠工作,稿件质量每况愈下,甚至发展到看到主编的来电都会恐惧。
在李蔷自信岌岌可危的时候,赵倩却慢慢觉出领导的好来:“有了一点点进步,她也会狠狠地夸奖你,给机会不断地让你突破自己。日子长了,你会发现跟她做事很有效率,我们部门在整个报社,工作是最出彩儿的。”
李蔷终于受不了,辞职了。而曾被主编骂得最狠的赵倩却被评为“最佳记者”。“我被她批评是最多的,跟她吵架也是最多的,可是年底,她居然给我评了个‘最佳员工’。我很意外。她不会因为讨厌某个人,而在年终总结时给人穿小鞋,只是用工作数据来评估。”
面对同一个领导,却是截然不同的心态和结果。心理咨询师宫学萍作了如此分析:“没有不犯错的员工。不够成熟的员工,喜怒哀乐是建立在别人的评价系统上的,自信很容易瞬间崩溃;而一个相对成熟的人,能够承受犯错带来的后果。这样的人能区分别人如何看待我,和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活得开不开心,没有必然联系。这需要个人价值感在成长过程中已经塑造得不错。”
如何面对强势领导?
北京心理咨询师 宫学萍
1、通常领导的批评是对事不对人的话,如果让你不舒服,你可以像下班跟椅子说声byebye那样。领导施加的压力往往是给在你位置上的那个人,而不是具体的张三或者李四。
2、强势领导往往不介意下属与其直接争论,但要有理有据。如果你拒绝领导的建议,不能说:这个感觉不好;我觉得我做不到……把实质的理由说清楚,领导往往能够接受。
做个强势员工
北京心理咨询师 宫学萍
员工也可以强势。强势与否很多时候是责任感的问题。譬如,在一个会议中讨论问题,有的人给出立场,有些人扯些闲话,这其实是自我效能感强弱的表现。我能完成这件事,我能承担这件事可能发生的后果,就敢于大声表达自己,容易脱颖而出。
不强势的好处是方便抱怨。职场不得意的人常常都爱抱怨。真让这样的人作决定时,他常常就胆怯了。这些员工应该理解自己为什么不够强势,为什么自己不敢说出来,怕的是什么……理解以后,可能就能更好面对或者改进了,抱怨也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