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教师应该了解的十大心理学规律(二)

 孩子不好教,怎么说都听不进去;学习成绩不好,又没有积极性怎么办……针对教育中的难题,家长、教师不妨多学点心理学,一起来看看十大心理学规律,掌握和孩子们沟通的教育心理技巧。

心理规律六: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的罗森塔尔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罗森塔尔教授得到启发,他想这种效应是否也发生在人身上?他来到了一所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为什么会这样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点评】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老师、妈妈都是孩子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相反,如果老师、家长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心理规律七:霍桑效应

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然愤愤不平,生产状况很不理想。后来,心理学专家专门对其进行了一项试验,即用两年时间,专家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高。

【点评】让孩子尽情说出自己的不满、困惑

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困惑或者不满,但又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来。作为母亲,要尽量挤出时间与孩子谈心,并且在谈的过程中,要耐心地引导孩子尽情地说,说出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困惑,说出自己对家长、学校、老师、同学等的不满。

孩子在“说”过之后,会有一种发泄式的满足,他们会感到轻松、舒畅。如此,他们在学习中就会更加努力,生活中就会更加自信!

心理规律八:蝴蝶效应

据研究,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来的微弱气流,由于其他各种因素的掺和,几星期后,竟会变成席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紊乱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蝴蝶效应”,并作出了理论表述:一个极微小的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可以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影响力。

【点评】教育孩子无小事

“蝴蝶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孩子无小事。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的处理,正确和恰当的,可能影响孩子一生;错误和武断的,则可能贻误孩子一生。

心理规律九:贴标签效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而战争又的确需要一批军人。于是,美国就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为此,美国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

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他们并不过多说教,而是让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如何地好、如何改过自新等。3个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勇敢等。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后来,就把这一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

【点评】别老说孩子“笨蛋”

这一心理规律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我们老是对着孩子吼“笨蛋”、“猪头”、“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等,时间长了,孩子可能就会真的成为了我们所说的“笨蛋”。

所以,老师、家长必须戒除嘲笑羞辱、责怪抱怨、威胁恐吓等语言,多用激励性语言,对孩子多贴正向的标签。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