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在科学的江湖中:从哪学?到哪去?

fixed" zzz="106439">

 摘自《心灵简札》

作者:郑军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心理学教育和产业化现状

      对一门科学的热爱,提供了学习它的动力。然而从现实角度讲,学习某门专业往往是职业选择的出发点。心理学爱好者免不了会问,学习这门课,就业前景如何?毕竟大家学习这门课,多半是为了用,不是为了研究,或者出于单纯的兴趣。

      目前,人们只能通过两个渠道接受系统的心理学教育。一是到高校里钻研学院派心理学。这些专业的学科设置以理论研究为主,实用部分可有可无。现在在一些高校里开设了应用心理学专业,然而就业渠道仍然很渺茫。并且,也没有多少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来讲课。从这些心理学专业里培养出来的,最合适的岗位就是接他们老师的班,留在象牙塔中继续从事心理学研究。一位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同学就说,她只能继续考研,去当“职业学生”。

      显然,学术研究用不了那么多新人。仅仅靠徒承师业来消化毕业生,很快就会造成心理学研究人员过剩。心理学的另一个专业出口是到教育系统工作。比如师范院校普遍开设的教育心理学专业,就业渠道便在各级学校。目前,高教和普教系统也要求每座学校里都开设心理咨询机构,可以吸纳一批心理学专业人才。

      然而,教育系统也并非就有许多和心理学专业对口的岗位。一般来说,只是在师范类院校开设心理学课程时需要师资。普遍开设面向学生的心理咨询还是这几年才有的事,尚未列入职称评定范围。在学校里从事心理咨询的教师同时还要教其它课,才能拿到职称评定资格,本身并不受重视。

      即使有朝一日,教师作心理咨询工作的业绩可以直接列入职称评定范围,对社会上的心理学爱好者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想进入学校工作,你必须有师范专业的相关学历。

      另一个学习渠道是就读于社会上的心理咨询师培训班。这是最近几年的新兴事物。特别是2002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联合制定“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以来,各地心理咨询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这种兴旺,间接说明心理学教育有着强大的社会需求。然而,目前的心理咨询师培训班教育高度局限于心理疾病的治疗,无形中大大压缩了就业前景。虽然从教学内容来说,心理咨询师也要学习“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内容,但它们在培训班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