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波伏娃:她知道女人是什么

  女人是什么?波伏娃一生的使命就是回答这个问题。她的《第二性》成为世界各国女性成长的“圣经”,并使她成为现代女性主义运动的教母。

  西蒙娜·德·波伏娃可能是对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女人:她是世界女性主义运动的先驱,她最重要的著作《第二性》,被誉为“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

  “是机遇,现代科学尚无法预测的机遇,使我生为女人......我必须把我存在着这个事实作为我的出发点。”她与存在主义鼻祖萨特缔结了长达51年的契约式婚姻:相互之间不存在任何义务和约束。这根植于两个自由心灵的深深理解。她的经历被世人公认比任何虚构的作品都要复杂、丰富和神奇。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女性,巴黎塞纳河上的第37座桥以她的名字命名。波伏娃曾说过:我的生命将在坟墓外延伸。毫无疑问,她做到了:《第二性》已经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无数的女性读着她的《第二性》成长为独立自主的女人。

  五个关键思考

  1.“女人不是天生的,女人是变成的。”

  女人是什么?通常的答案来自生物学意义:月经、卵巢、子宫、生育等。波伏娃则一语惊人:“女人不是天生的,女人是变成的。”

  波伏娃剖析了从摇篮时期开始就压在女性身上的限制。人们为女孩子设定的生活就是取悦他人,在没有任何自主思想的状态中完成她们的自然宿命,承担不妥协的人生义务——婚姻和生育。

  波伏娃的结论是:妻子和母亲的命运,是男人发明出来用以否认女性自由的。女人之所以成为女人,绝非单纯的生物学原因,而是取决于社会制度和文明。

  2.打破性别神话

  波伏娃认识到,很多女性并不了解成为女人意味着什么。

  “我们在目前女人的处境中如何才能获得成就?在我们面前展开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哪一条路是不通的?如何能从处处依赖男人的环境下变成独立?什么样的环境限制了女人的自由?她们如何能去克服那些困难?”

  这些最基本的问题,成为她创作《第二性》的最大动力:“至少能使我同时代的妇女了解自己、了解她们的地位。”波伏娃打破了笼罩在“女人”这个命名上的性别神话:社会性别是社会强加给两性的。

  3.婚姻和家庭可能限制了女性的探索

  “父系制度公开允许男人有释放、满足自己性欲的自由,却要求女人必须忠贞。”

  “没有人想否认婚姻生活的悲剧性及不堪回首的缺陷。”

  波伏娃认为妇女若要充分体验人的价值,就应该拒绝一夫一妻制度的保障和家庭的限制。

  在她看来,任何东西,哪怕爱情,都不应该阻碍我们去充分地生活,探索整个世界,让自己经历更多的事情、更多的邂逅,即使有时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4.女性必须成为主体

  波伏娃发现并定义了女人的“他者”地位:“定义和区分女人的参照物是男人,而定义和区分男人的参照物却不是女人;她是附属的人,是同主要者相对立的次要者。他是主体,是绝对,而她是他者。”

  波伏娃鼓励女性由“他者”成为“主体”,打破一切社会成见、习俗观念以及自身的心理偏见,不要让自己禁锢在女性功能中,要去追求有主观意识的生活,承担自己。

  5.自由至上

  波伏娃把自由置于一切之上,她认为,人没有天定的本质,也没有什么宿命,他要成为什么,取决于自己的选择,自己的行动,自己的“介入”。这一份自由既是人所获得的最好的礼物,也是加在人身上的最重的负担。“我之所以能自然而然地转向存在主义,是因为我的经历为此做好了准备......在19岁的时候,我就已经坚信,只有自己才能赋予个人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生平

  ■ 1908年:西蒙娜·德·波伏娃出生于巴黎一个资产阶级家庭。
  ■ 1929年:通过哲学教师资格考试。在准备口试时,与生命中的伴侣萨特邂逅。
  ■ 1943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女宾客》,结束教学工作,走上专业作家之路。
  ■ 1946年:哲学寓言《人总是要死的》出版。
  ■ 1949年:最重要的著作《第二性》出版。
  ■ 1954年:以长篇小说《名士风流》赢得法国最高文学奖“龚古尔文学奖”。
  ■ 1958年:第一部自传体回忆录《一个循规蹈矩的少女的回忆录》出版。
  ■ 1986年:在巴黎去世,与六年前去世的萨特合葬在巴黎蒙帕纳斯公墓。

  “在黑暗的50年代和60年代,新的妇女运动尚未降生,《第二性》就像是我们正要觉醒的妇女之间彼此传递的暗语。”——爱丽丝·史瓦兹,德国著名女性主义记者

  见证  秦川,女性杂志编辑,35岁

  “20岁,我读到波伏娃的《第二性》。它打开了一扇窗,我的女性的命运豁然开朗。我不再听从必然的命运的安排,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我都加入了自己的意志。我一直在追求并且实践着有主观意识的生活。”

  《第二性》(全译本)

  波伏娃广泛涉猎哲学、历史学、经济学、生物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等众多学科,考察女性的生命史。

  著:(法)波伏娃
  译:陶铁柱
  中国书籍出版社
  定价:49.80元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