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吧,谁都说过别人坏话

  知道有人获得了自己垂涎已久的职位,佳琳恼火地对一位同事抱怨:“那个混蛋得到这个位置,我一点也不奇怪,他每天都在勾引女主任!”同事惊讶地说:“什么?就是那个芦柴棒吗?我敢打赌她有厌食症。”瞧,说人坏话不仅可以令彼此开心,恶意的分享还能迅速拉近两个人的距离。

  在朋友和同事之间或在家庭内部,说别人坏话很有好处,因为它可以促进团结。当然,坏话都是有关别人的。除了可以肆无忌惮且毫无根据地非议,最有意思的是被说的人毫不知情。喜欢说别人坏话只属于那些操纵欲强且心术不正的人吗?绝对不是。

  在这个世界上,恐怕很难找到从不说别人坏话的人。社会心理学家洛朗·贝格(Laurent Bègue)相信这是一种普遍行为,因为“60%的成人对话都是为了谈论某个不在场的人,而且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对此人有所评价。”

  所以,尽管每个人都知道说人坏话不好,而且任何人也不想自己被视为“烂舌头”,但很少有人会在“故事变得有趣”之后起身离开……我们为什么会不可抑制地一头扎进这种有罪的快乐之中呢?

  说坏话的妙不可言

  说别人坏话是可以创建社会联系的。洛朗·贝格分析:“与分享积极的信息相比,一起憎恨某人能够铸造更加牢固的关系。”原本不熟悉的两个人一旦说了同一个人的坏话,就会彼此感到亲近,因为他们确信对方与自己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和判断力。这样的情景,对大多数的职场人而言并不陌生。

  林可与另外一个部门的同事并不熟悉,偶然培训机会坐在一起,林可故意说起那个同事上司的坏话,两个人之间的芥蒂,林可之前有所耳闻。那个同事顿感遇到知音般,一吐内心的不快,掏心掏肺。就这么神奇,不在场的人顿时变成了坏人,而评判者却都一下子变成了好人。最值得玩味的是,有时候,说另一个人坏话更能显示自己的真诚和信任,对方也会因此受到感动,并领情地自愿吐露心中的“秘密”。

  这超越我们的社会规范,道德标准的范畴。尽管名声不好,说别人坏话却有着一种积极的作用——可以传递集体的规则和价值。很多时候,职场新人就是通过单位里的流言飞语,迅速融入新集体,了解单位潜规则。

  此外,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说别人坏话还可以是一张王牌。我们不断重复竞争对手的不幸遭遇,尤其当他们是异性或上级时,隐藏的目的是利用这些信息获得社会攀升。即使不能攀升,至少诽谤的过程能令我们心花怒放,就像是幸灾乐祸的快感。精神分析学家维吉妮·梅格雷(Virginie Megglé)解释道:“在无意识层面,我们总是渴望比自己想要消灭的人活得更加长久。”因此,当我们得知自己讨厌的人遭受重大打击后总会情不自禁地大笑……尽管这么做始终伴随着一丝负罪感。

  对自己的正常性安心

  哪里滋生那么大的憎恨,让我们对说别人坏话欲罢不能?坏话反映了说坏话那个人的劣等感、优越感、妒忌心和真实的想法,等等。当人沮丧/愤怒/嫉妒……时,都有可能产生这种攻击性行为。

  根据观察,维吉妮·梅格雷总结道:“说人坏话的行为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出现了,只要身处家庭环境以外,我们就不可避免地与人比较。”相对于肢体暴力,语言暴力用得更顺手,更让人安心。“为了维持父母等最爱人的地位,我们会贬低同学。为了对自己的正常性感到安心,我们会说那些看起来不同的人的坏话。这是自我确认的一种失败,当人们无法认同自己时,会通过与别人的比较来确认自身的价值,最容易的方法就是诋毁别人。”我们说别人坏话,还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焦虑,以获得安慰和帮助。

  有时候说别人坏话还能带来很多快乐。比如激起对方的好奇心,垄断语言的空间,证明自己知晓很多内情,是个万事通。有些女人会对丈夫轻声议论:“你看那个女人穿这么短的裙子,腿又如此粗壮,不正经又难看!太缺乏气质了!”这么说其实隐藏了她对自己吸引力的担忧。别人越是反衬出我们的缺陷,越是让我们对自己的弱点感到不安,我们就越会针对他,说他的坏话。譬如,通过诸如“那个人是花了钱才拿到这个学位”之类的话,我们可以为自己的不成功感到安心。

  精神分析学家维吉妮·梅格雷进一步解释:“通过投射,我们还可以将自己拒绝承认的缺陷加到别人头上。”不过,专家指出,说坏话并不一定都是出于恶意。为什么我们会说新的项目主管在从前的岗位上受过纪律处分?可能有很多原因,比如出于模仿(我经常听见父母说别人坏话,我觉得自己也可以这么做),为了使自己的情绪合理化(比如害怕竞争)或为了收集信息故意说瞎话等等。

  为此,洛朗·贝格提醒我们,说别人坏话是一种高风险的运动,可能很快就沦为粗鄙,因此有必要努力避免。

  承认自己的攻击性

  有时候,说坏话还可能对被说的人造成危险。不知情的被说者可能会丧失所有自我保护的可能,成为长期遭受怀疑的目标。所谓无风不起浪,让最虚假的信息也具有了可信性。口耳相传会使坏话加重、放大,并转变成流言。洛朗·贝格指出:“一旦我们的名声受损,其他人就会主动承担起维持我们坏名声的责任,甚至进一步抹黑。”这是因为我们更容易记住负面的信息,并相信它们更有价值。

  为此,维吉妮·梅格雷提醒我们:“说坏话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不能给人任何持续的满足,除非在接受心理治疗期间。”因为在治疗过程中,说别人坏话在私密的诊室中得到许可。“承认自己的攻击性,可以打开一条新的道路,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接受自己,包括自己的阴暗面。病人可以因此走出诋毁别人的心理习惯,将这分能量用于自我建设和获取幸福。”

  自信的人无须通过诋毁他人来彰显自己的价值。承认自己的攻击性并加以化解,毒蛇的舌头迟早会变成和平的信鸽。

  如果非要说些坏话

  说坏话时,掌握一个原则:要只针对这个人做事的方式,而不上升到人格攻击。比如“我不能理解他为什么这样解决这个问题”;坏话说过之后,还有一个“结尾好,一切都好”的原则——就是把坏话的结尾结好了,比如“唉,我发了这么多牢骚,心里不堵了,谢谢你借我耳朵啊!”这样能够减轻说的那些坏话的分量,也能化解尴尬——其实听你说坏话的人也许很不安呢!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少说别人坏话,因为这事真是挺冒险的。

  如果有人说你坏话

  坏话具有严重的破坏性,它会给被说者贴上一个标签,然后他/她做什么都会被人按照坏话指控的那样来理解。法国人会怎么做?法国行为主义心理治疗师弗雷德里克·方热建议“要进行沟通!”他举例说:比如,A对B说了你的坏话,B告诉了你。此时你应该对B说,会与A核实有关内容。然后,你可以找到A:“你似乎这么说过我,我不明白你为什么不直接对我说,但既然与我有关,我希望一起讨论一下。”如果A试图将矛头转向B,千万不要上A的贼船,明确地告诉A:“我不想说B的是非,我更愿意谈一谈我们之间的问题。”

  要是说坏话的人来个死不认账,我就是没说,你怎么办?弗雷德里克建议:“这是一个机会,你可以要求对方严肃地考虑一下自己的行为,并重新建立对话。”如果你作出如此冷静的反应,对方再在背后说你坏话的可能性将会少得多。

  不过这种解决方式可能太理性了,这要是在中国,就是卖人了,就是在A面前把B卖了,这样你就把A和B的关系都搞砸了,也把你和B的关系搞砸了,等于不会做人。可行的方法应该是:反思——也许你曾经有意无意地伤害过A的自尊心或在A面前自恋地表达过优越感?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向B表明你不是A所说的那样,要是有机会,希望B向A及其他的人澄清和维护你的名誉。而在A面前,就当自己并不知道A说过你的坏话,同时可以巧妙地讨论你被A说坏话的那部分内容。如果这坏话很恶意,广大人民群众尽人皆知,严重影响你的人格和形象了,你跟A当面锣对面鼓地对质也不迟——要知道,谁也不是好欺负的。

  《人为什么会说别人坏话》

  作者:(日)齐藤勇
  译者:孙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4-01
  定价:16.00元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