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通用电气董事长、被誉为全球第一CEO的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说:“一个幸运的职场人要拥有3个必备条件: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一个呵护自己的家庭,还有一个赏识自己的上司。”
有个好上司当然好处多多,那意味着更多资源,更大空间以及更好的心情。伦敦白金汉郡切尔顿(Chiltem)学院的研究甚至发现:连人的血压都能随着出现在面前的上司,是“好上司”还是“糟糕的上司”,继而发生戏剧性的下降或上升。
上司如此重要,然而靠运气获得一个契合自己的好上司,就像中500万元大奖一样,可遇不可求。幸好我们还有另一条路可走,那就是—管理上司。
上司能管吗
管理上司,听起来更像是“太岁头上动土”,充满职业风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王慧琳认为:由于中国5000年的文化一贯强调“上令下从”,这种集体潜意识使得中国人缺乏向上管理的意识。即使非常成功的职业人事实上做到了这一点,也往往是凭借自己天生的高情商。然而管理上司并不意味着对上司指手画脚—正如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所说:“管理上司并非去挑战他/她的权威,而是利用他/她的权威,去寻求更多的配合和资源。”
上司可以通过正式权力要求下级完成工作,但下级又该如何让上司给予自己想要的资源与支持?管理学大师约翰·科特(John P.Kotter)指出,管理者常常发现他们与下属的相互依赖程度,要远远大于和同事、外部人员的依赖。密切的人际互动产生相互影响。这意味着尽管缺少正式权力,下属仍然可以形成对上司的影响力,达到管理上司的目的。
其实“上司”这个角色首先是“人”。如果你试着从一个有压力、有担忧、有情绪、有弱点的“人的角度”看待上司,就会发现,“管理上司”其实也很正常。
如果上司是魔头
28岁的Lucy因为表现优异,刚刚获得公司的加薪。然而在工作中,她却非常不愉快。“不管我做什么,老板似乎都能找出各种毛病”,Lucy说:“我一点成就感都没有。还管理上司?我都快被她折磨死了!”
如果上司是个魔头,你还没有跳槽,说明你有继续待在这里的理由。那就作出改变吧,不要放任自己陷于这种糟糕的关系中。糟糕的关系双方都负有责任。作为下属,应该放弃“一切都是上司不对”的念头。诺贝尔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指出,人总是带着一种对问题先入为主的印象行动。他们总是选择性地取得信息,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和习惯,作出决策。这意味着如果我们认定上司很糟糕,就会忽视其善意的一面,错过修复关系的契机。试着放下成见,就是开始管理上司的第一步。
如何管理上司
古人云:“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想要从上司那里获得资源和支持,首先要让上司能够从你身上获得他/她所需要的东西。有了信任感,才有获取进一步资源的基础。
■ 给予上司安全感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从本质上说,安全感就是控制感,而“不可控制”,就是威胁我们安全感的罪魁祸首。对上司而言,安全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对工作全局的掌控感,以及管理者地位本身不受挑战。因此,下属给予上司安全感的最好做法就是让上司看到你在努力工作,并通过沟通让上司对你的工作进展心里有数。此外,还要服从上司的领导和安排。即使有异议,也要用巧妙的方式表达出来。美国管理专家肖恩·贝尔丁(Shaun Belding)认为,沟通、服从、支持、努力、态度,还有成果,是所有上司对下属抱有的核心期望。因此,上司的安全感来自“称职”的下属。
■ 帮助上司实现目标
做好分内工作与实现上司的目标,不一定完全一致。上司的目标涵盖了整个部门。同时,上司也难免有弱点和力所不能及的时候。帮助上司发挥长处,保护和弥补他/她的弱点,也是帮助上司实现目标的方式之一。
“接受别人好处之后进行回报的‘偿还制’,是人类一种独特的适应机制,使得互相依赖的个体结成高效的社会单元。”社会人类学家莱昂内尔·泰格(Leonard Tiger)指出:“这种偿还制植根于整个进化进程,成为人类行为最基本的驱动力之一—接受了好处就有回报的压力,不管这个好处是大是小,是别人强加的还是自己主动要求的。”这意味着,对上司的帮助会为他/她带来想要以某种方式回馈你的压力。
康奈尔大学丹尼斯·里根(Dennis Regan)教授一项有趣的研究还显示,给予后得到的回报常常会远大于付出;而且只要接受了给予,即使接受的人并不喜欢给予的人,也同样会做出回报。因此,不管你和上司关系如何,上司是否喜欢你,主动考虑上司的难处并给予帮助是一种双赢的行为。
■ 契合上司的“心理频道”
即使上司非常信任你,了解其工作方式和心理节奏,并以与之匹配的方式工作,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向校园里素不相识的大学生借一毛钱打电话。当研究人员的穿着与大学生风格一致时,借到钱的概率超过70%;不一致时,借到钱的概率不到50%。工作风格等深层相似性更容易使上司建立认同,提高对你意见的接受度。
你可以留意观察的方面包括:上司是偏向于关注过程,还是关注结果?喜欢下属“早请示”,还是“晚汇报”?认知风格是“读者型”,还是“听者型”?做决定时,喜欢被很多问题和选择所包围,还是喜欢授权?是否只关注主要问题和重要选择?上司在什么时候最放松,是提出建议和要求的好时机?
其实,管理上司也是帮助上司:帮他/她获得安全感,扬长避短,实现目标,以自如的风格做事。
“管理上司就是为其提供匹配服务”
杨立谦 亚太人力资源协会理事,9年国家人事部和8年世界500强企业大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经历。现为职业心理测量China Select(善择)公司合伙人。旗下产品《15因素人格问卷加强版(15FQ+)》。
我很认同这样一个观点:管理上司就是积极主动地去影响上司。我对下属也常说:要学会从我这儿拿资源,不是言听计从。其次,管理上司的战略眼光也很重要。我们可以假设上司是占在更高的战略层面。人力总监相当于老板的business partner,着眼于公司的策略,思考老板的最大需求,怎样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只有这个大前提正确,才能根据上司的个性特点,提供匹配的服务。
我就职过的一家企业,当时有两个老板。二老板能力强,但个性也强,因此不可避免地与他产生冲突。有一次涉及养老保险,我们各执一词。我认为我的想法可以更好地为员工服务。因此我对他说:“如果谁都说服不了谁,咱们投标吧?”他同意了。我就把投标组织得很公正,甚至找了他信任的员工去做。最后投标的结果印证了我的观点,他就接受了。我与二老板发生冲突时,自然需要获得大老板的支持。在大老板面前,我必须把腰板挺得很直,为自己辩护。当然,我会做得很职业,提供有说服力的数据:这儿可以省钱,那儿可以为员工提供福利……最后大老板说:我相信你,这属于你的专业范围,我希望你去说服二老板。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是本很著名的管理类书籍。里面介绍的第一个习惯就是主动积极。这就包括管理上司。书中有这样一个“平凡”的事例:一次堵车,作者的父亲主动站出来,充当临时警察,指挥交通,他自己也走得快了。但如果大家都坐着不动,这个问题永远无法解决。因此,主动去影响上司,就能让上司成为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助力之一!
管理上司是否意味着冲突?
管理上司难免发生冲突。放弃吗?以下是一些有用的技巧——
● 用上司的正确来投射他/她的错误:通过赞美上司曾经的远见,来说明他/她今天的短视;用他/她自己一贯坚持的原则,来反衬他/她今天的偏差……因为,任何人都最听得进“自己的意见”。你用上司的作为与逻辑,是最容易说服他/她的。
● 建立上司的平衡感:学会用其他的荣耀与满足,来平衡他/她自我否定的尴尬与懊恼。没有上司能轻易接受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还不如你。事实上,“闻过则喜”是反人性的,也是不可能持续的。所以,在你慨然直言而让上司产生心理垃圾后,还要想办法帮其排空垃圾,重获内心平衡。
● 在问题之后紧接着提供解决方案:只提出问题而不提供解决方案,本身就是在制造问题。你的方案可能给上司以启发,同时也是展示个人能力与责任感的机会。
《如何管理你的上司》
撑开一把伞比期待雨停简单许多。当上司把你逼向绝境,你会如何反应?斗争或是逃跑?你的信心在哪里?何不试试“三明治反馈法”,让成功离你更近。全新的欧美管理理念,实用的职场对策宝典。
作者:(德)加布里勒·施特格尔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定价:21.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