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凤池,首都医科大学心理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心理访谈》节目主创及特邀专家。著有《幸福“心”帮助》、《实用循环式心理咨询技术》、《杨凤池焦点咨询对话录》等。
来访者:小林,女,27岁。
杨凤池:小林,你好!我想知道,你买了东西以后拿着它,心里有什么感觉?
小林:我感觉可以去选择,有一种痛快的感觉。
杨凤池:假如说你先试试蓝裙子,再试试白裙子,试完放回去,不采取购买行动,你感觉怎么样?
小林:不采取购买行动,就感觉这个东西不是自己的。
杨凤池:也就是说,你只有买下来,才感觉自己拥有了这个东西,就在自己掌握之中了。
小林:对!能够控制这个东西了,这感觉比较明显。
杨凤池:当你穿上这些漂亮、前卫的裙子时,服务员怎么说?你感觉怎么样?
小林:服务员会夸奖我,这比较吸引我,当时心情不好,也希望其他人肯定我,有点弥补的感觉。
杨凤池:这种冲动购物的情况,什么时候成了一个影响你的问题?
小林:有一次,我作好充足的准备,投标一个大项目没有中标,我非常诧异。而公司这方面只看结果,最主要的是公司通过这件事情,对我个人能力方面的认可程度降低了。当时比较郁闷,下班就去逛街,买了几件风衣还买了一瓶800多元钱的香水。
杨凤池:我想了解一下你小时候的生活状态,是不是家长老给你充足的零花钱?这与现在的行为有关系。
小林:对对对,我觉得非常有关系!因为在我的记忆中,确实没有“钱花完了就没有了”这个概念。
杨凤池:在你的记忆里,钱就像源源不断的泉水,只要花完就来了。
小林:对对对,真的是。
杨凤池:你现在还生活在童年的快乐时光里,那时你不用担心没有零花钱,也不用担心控制不住局面。你想要什么,这东西就能到手里,就有控制感。当你需要花钱的时候,手里老有钱,没有拮据感。所以你很愿意生活在那样的时光里。
但是你现在已经长大,意识到要做个大人了,所以希望合理地支配收入,同时攒些钱孝敬父母、交往朋友。可是心理还停留在幼年期,做事情时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就按儿童的想法去做了。这样一来,自己很困惑。一会说:“我就要买它!”这是儿童的思维;一会儿想:等买了以后,我自己连房租都不够,更何况尽孝心。
小林:我觉得您说到我心理状态的根源了,过去我可能没有意识到。以前情绪失控时,确实曾回忆起童年那些无忧无虑、掌控全局的生活状态。我想问一下,如果我想改变这种状态的话,怎么做比较有效?
杨凤池:你的进步已经很多了。
小林:我以前郁闷的状态,实际上是我不由自主地恢复到童年时比较快乐的状态吧。这其实是一种假象。比如说我去购物,当时确实挺开心,但是实际上我觉得那不是真正的开心。
杨凤池:从心理咨询师的眼光来看,你是很好的来访者,领悟能力很强,点几下就通了。
小林:确实是这种状态。
杨凤池:现在再联系一下你去购物时的状态,有什么感觉?
小林:茅塞顿开。开始我以为是因为自己失恋,现在来看,那可能是一个催化剂。
杨凤池:谈到这儿我有一个联想,想跟你分享,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
小林:您说。
杨凤池:你在销售业绩不佳,公司领导对你颇有不满时,你却用实际行动帮助卖香水的售货员提高了销售业绩。我估计当天她的负责人就会表扬这小姐,说销售业绩不错。说不定那瓶800多元钱的香水,是一些什么事物的象征?
小林:象征?
杨凤池:比如说那么难中的标,我控制不住。我把香水买下来,或许能补偿之前的失落感。
小林:似乎我用买东西来补偿些什么?
杨凤池:对。非理性购物现象的实质从心理学角度如何理解呢?有两个可能的机制:一个是你试图对你在现实领域不能控制的东西加以控制。当这种控制达不到的时候,你就用通过购买某种你喜欢的东西来加强,或者恢复你的控制感;另一个是你用这种非理性购物方式来补偿你现实中的挫败感和失控感。
小林:那这和我小时候有什么联系吗?
杨凤池:如果再深一层,你会问:“为什么我要补偿?为什么我要控制?为什么采取购物的方式呢?”这一层就是因为你在童年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从来不缺钱,而且向父母提出要什么,父母就可以满足你。
当失去控制或者你有愿望没有满足时,你可以通过购买的方式满足。现在你再用购买的方式恢复控制、获得补偿,是重复儿童时期“不用自己努力就达到个人生活目的”的行为模式。所以当我们理解了深层原因,就没必要再关注表面现象了。
小林:是啊。假如领导认为是我自己工作不努力,我自己会不开心,可以有很多办法去证明自己的能力。为什么我的反应就是去买很多东西?
杨凤池:你刚说的恰恰是成人的办法。成人通常是这样,我受了挫折,就努力获取信息,发现挫折产生有三个原因。我逐一扭转这三个成因,挫折就化解了。我再去做事,就不会失败了。这是成人的思维,但你不是这么想的,你不去面对应该解决的困难,而用其他的方式沉溺于儿童的幻想里。
小林:我觉得确实就是这样。
杨凤池:那咱们谈到这儿,我还想能够对你有进一步的帮助。请你回忆一下,在你以前情感失意或事业受挫的时候,有没有哪一次,没有采取疯狂购物的方法,也把这个烦恼排遣掉了?
小林:基本上没有。因为以前把问题的关键放在假想上了,并没有真正挖掘自己本身为什么郁闷。
杨凤池:你别着急,慢慢想,可能会有的。这么多年来,你不可能遇到困境后全去买东西。
小林:有一次给用户发货,因为当时用户把型号报错了,机器被退回来。但是机器拆封了,退不掉,回库就是积压产品,这样就给公司造成了损失,公司会给你压力,非常郁闷。我当时觉得,这是一个我分内的商务工作,需要自己来解决。后来我跟用户商量,辗转通过其他供货商渠道,出售给合适的用户了。当然这中间挺复杂的,最终大概用了4天把机器卖掉了。当时自己感觉如释重负。这次没通过购物去发泄郁闷。
杨凤池:要是你这次用购物的方式,会怎么解决?
小林:我想这机器最终还会压在库里,然后公司会对我个人能力的评价降低,给我更大的压力。
杨凤池:如果你用解决这件事当中表现出来的智慧,去处理当初你们丢标的问题,结果会怎么样?
小林:结果可能会好吧,可能有变通的方式可以改变结果。
杨凤池:无论最后怎样,至少你努力了。也许会有一些积极的改变,让心情更好一点,没必要去冲动购物。去购物,就又回到想象中童年的“天堂”里去控制了。
小林:好像我有的时候可以正面解决问题,很多时候又做不到。
杨凤池:你能注意到,哪些时候自己会采用比较幼稚、冲动购物的方式?哪些情况下,倾向于动脑筋、积极地解决呢?
小林:是不是难度大的事情容易采用幼稚的方式?
杨凤池:你总结的特别好。今天的谈话,可以得到一个启发:再遇到重大挫折的时候,你要想着,就像你处理积压的设备那样,用理性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你慢慢就变得成熟了。我们知道雪球都是从最开始那一把雪,逐渐滚成一个大的。遇到小问题,你能成功地解决,这种经验肯定可以用到更大的地方。最终可以在处理爱情和事业挫折的时候,也用这种理性的方法。
小林:这需要自己的努力。我需要首先去面对这个问题,然后自己再想怎么解决,而不是采用另一种方式去发泄。那在这个努力过程当中,有没有一些小技术,能帮助我从行为上控制一下?
杨凤池:我不是你的人生老师,我只希望你能明白自己的状态,朝哪个方向可以获得比较成功的人生。至于如何获得成功,你要动用两方面的资源:一个是你的智慧,一个是你的毅力。你动了脑筋,在困难情况下也不失去理性,还坚持着以问题为中心去解决它,必然会改变。
小林:我现在明白了一些。
杨凤池:我想通过今天的谈话,你可以去面对自己生活当中真实的困难,然后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去寻找自己美好的未来。
小林:好的。谢谢您。
咨询师的思考
许多女性都靠非理性购物的方式,减轻情绪情感困扰。帮助来访者回顾自己的行为模式,同时探索童年经历,以揭示导致冲动购物行为的诱因,使她明白,自己通过购物来逃避负性情绪体验。而后重新帮助她整理对生活中重要人、事、物的复杂情感,加强理性的自尊基础,支持行为模式的调整。
一周后
小林表示,其间也遇到了不少工作上的挑战与瓶颈,但不再依靠冲动购物的方式解决了,挺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