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岳,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任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头脑风暴》主持人。著有《黑苹果——袁岳的人情课堂》、《谁说80/90不靠谱》、《我的江湖方式:袁岳致青年书》、《洞察:迈向复苏的新商情》、《深度访谈:如何结交陌生人》,等等。
“客人”这个栏目,是给予中国当代公共知识分子和意见领袖的对话平台。我们已经采访了蒋勋、宗萨蒋杨钦哲仁波切和崔卫平,袁岳是第四位——我们认为,袁岳是中国民意观察家。
袁岳拒绝了这个标签。他定位自己最主要的角色是生意人——其实很多年前我就认为袁岳是中国民意观察家了,并且想当然地认为这很准确(这让我看到了自己没有修理好的自恋)。
袁岳直言更喜欢5年前我对他的采访——那一次,他出现在我们的创刊号上。在我们的卷宗里,与闾丘露薇、马原等5位见证谈自己的自信是如何建立的。这一次他期待一个更有“心理味儿”的采访。好吧,世界有时候就是会这样满拧,我其实想让我的采访能够“去心理味”。
最后整理采访录音,又拾回一些良好的感觉:袁岳只要说话,自有其深刻洞察。
■ 为什么您会这么重视“生意人”这个角色呢?
我是生意人,它是我的职业,也是我安身立命之本。我喜欢研究事物,研究人,琢磨东西,不仅喜欢自己琢磨,也愿意帮助其他人琢磨,这个是我职业的偏好,也是我职业的特长,在这个方面挺容易有归属感。其他身份,都是玩票的,都是衬托我做生意或者是帮助我做生意的。
■ 从生意人角度,您成功吗?
我觉得还不错。我只是做一个我喜欢做的事情,按照我喜欢的模式做,不过基本上我自己热爱的事情,离社会成功的标准也不会差太远。
■ 我记得上次采访您,您说您家里有10个子女。
错了,12个!我是第12个!
■ 在如此众多的子女中,父母对今天的您满意吗?
一方面他们是比较欣慰的,另一方面,他们也没有觉得特别怎么样,就是觉得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特点。在我们家,兄弟姐妹各有成就。我二哥是我们那个地方最大国有企业董事长,我六哥是他那个地方第一代个体户,我三哥大概是我们那个地方最好的业余主持人……我们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成就,在我们家里面有个体会,就是像庄稼一样一茬一茬的。
■ 父母希望你成为什么样的人?
其实没有什么具体的期待,就是你将来得整一点什么事儿,但是具体是什么,由你自己去整,我父母不像现在的父母一样有一个框框给你。我父母教我的,就是怎么做人,我妈说你要勤奋,你只要勤奋什么都可以改变,我爸就会强调生活就是要享受,勤奋半天不是为了勤奋,生活要有品质——所以我感谢这种家庭教育。
有了这个基本的规则,又没有人给你设定框框,你选择什么东西可以让你尝试,使得我能够找最好的东西,就像我找的工作,我做的事情,我个人的归属感是非常高的,我不羡慕其他人挣钱比较多,地位比我高,我跟很多人相处都是不卑不亢,这是你的生活,这是我的生活,我的生活里面有让我高兴、让我认同的东西,你有你的,我们是不同的人,一头猪不会跟一头羊去争高低。
其实人的核心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你知道你是谁——当然一个有见识的人,一个有知识的人,一个有胸怀的人,他的自我会比其他人大。我还是强调,自我成为你自己的出发点,如果你的自我不清晰的话,你就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 你说自我要特别清晰,你是怎么完成的?
通过行动发现!社会学告诉我们,人们在行动当中定义自我,你不断地试,试不同的东西,这个东西我特别喜欢,这个东西我特别有感觉,你就会发现自己,实际上你找到的东西反映的就是你的自我。
■ 就是这种自我的笃定让你一直坚持做零点?
所有的事情做深了,就是没有止境的,我们看一位陶瓷大师,就是一辈子做这个陶瓷,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发现。实际上一种职业,是人跟世界联结的一种方式,任何一个职业既有宽度又有深度,你在宽度里面可以借这个职业跟很多方面建立联系,就像我今天看起来做了其他很多的职业,我只是借这个职业跟其他方面发展了联系。
你也可以有深度,因为你研究的这个社会本来在不断地变化,这个市场在不断地变化,这个产品在不断地变化,任何的行业都是没有止境的。你真的热爱一个东西的时候,你就会没有止境地热爱它。
■ 你做民调这么多年,你感觉到这个社会的变化大吗?你个人的变化大吗?
我没有什么太大变化。我10年以前就是这样,研究周围的生活,现在也还是这样的人,我可以这样说,不要说10年,我跟我40年前的自己相比都没有太大的变化,我是一个相当稳定的人,对世界充满好奇,会积极探索,会不断反思,然后会把它变成文字,然后会跟其他人分享。我天天写博客,我7岁开始写日记,天天写,尽管日记写得不好,也是天天写的。
■ 但是外在的世界难道不是变化的吗?
当然。但是很多人看起来是有变化的,但是他的内容是没有什么变化的,我虽然看起来很稳定,但是我的稳定的特点就是我永远充满好奇心,我40岁的好奇心跟14岁的好奇心是一样的。当然今天跟以往相比,掌握了更多的知识,有了很多的工具,这是一种变化,但从本质上来说,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东西,小时候有小时候玩的东西,现在有现在玩的东西,只是玩具不一样,世界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变化。
■ 为什么您能一直保持这么多的好奇心呢?
因为我从小生活在大家庭里面,父母也没有能力改变我,我保全了自我。其实你说一棵庄稼,再种多少代,就是一棵庄稼,玉米不可能种成大蒜的,你是一棵玉米结果你最后变成了大蒜,这是什么原因?其实你自己不是自己。我经常问一些人,你喜欢什么?不知道!你想干什么?不知道!这还是你吗?我们中太多人从玉米变成大蒜,我就是一棵玉米,就是一棵玉米!
■ 好奇心会促使你去做什么?
我探索,我了解,你看我的每篇博客都是新的,你睁开眼睛,每天的世界都是新的,每天都有你关注的新知识点,每天都值得你写一篇新闻,每天都值得你为它写一首新诗,每天都值得你去找一个新材质,每天都值得你搜集一朵新花,每天都值得去认识一个新朋友,这太多了,你根本认识不完,也就是说,就是你的这一种特性,在你的一生当中都用不完。
■ 您认为自己是生意人——很惭愧,我想当然地认为,也许您认可中国民意观察家。
为什么我应该是中国民意观察家呢?关于什么是民意调查,统计局也做民调,社科院也做民调,他肯定不会告诉你他是生意人,同样是告诉你他是官员!我是用商业的力量推动民调,我当然是生意人,只是标准不一样,服务不一样。
我们做民意调查的时候,第一原则就是设身处地地工作。所谓设身处地就是了解人家的想法——这就是现代商业的魅力,它就是专门帮助那些能出钱或者是有资源的人,把他们的服务或者是产品做得更好,然后因为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所以他们愿意给钱,使得我的服务继续做下去。
有一些人用朴素的愿望说,觉得好像你做民意调研这是个生意这个说法好像有问题——懂调查的人很多,懂统计的人也很多,但是你真的像零点这样,经过18年的时间,只有我们可以做,它代表什么?就是一个好的东西,一旦能够以好的商业模式,你才有可持续的发展性,所以这就是今天不仅要做一个善良的民意的反映者,同时要做一个精明的民意的反映者。很多的政府领导很不喜欢我们的一些民意调查,但是我告诉你,我不会改的,我做这个18年的民调当中,我没有改动过一个数据!我绝不会为了一个官员改一个数据,为了一个单子改一个数据!
■ 有人要求您更改数据吗?
经常会有,但是我从来没有改过!所以我的意思就是说,这个对商业的精明来说,他不是像你说的一点点善良,善良是道德层面的东西,对我们没有意义,我们说的是要有规范,要有一套你做事情的原则和规则,没有一个简单的善良愿望能够支撑着你做一件有规模的事业。但是你不要以为老百姓好蒙,你做一个东西全部是假的,你假不了几回你就完蛋了,所以你要做一个追求精明的、长久延续的事业,你就不能用苟且的方法来做。
■ 零点所做的其实就是研究人的行为及其变化?
是的。它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比如说,怎么样让艾滋病患者能够持续不断地吃一种鸡尾酒的药?这种药特别复杂,而且顺序要对,时间要吃对。那些人得了这么严重的病,你怎么样让他们有积极性,让他们按时按量服用药?你不要看防艾滋病这么大的事情,但就是这个问题不解决,国家给的药都白给!因为防艾滋的药,只要有几天没有按照规定吃,它马上形成抗药性,国家花这么多錢免费给药,就白费了——你看一个人身体这么大个,但是有关键穴位,一个穴位一点你就死了,你研究的就是这个穴位,这就是生意的精明,你在研究这个关键的东西,你就使得它的整体发生改变。
■ 您自己为什么有这么大的热情经营博客和微博?
我的人格特性就是第七型人格,就是9型人格里面的第7型,本身就是对很多东西感兴趣。
■ 看起来您对心理学很感兴趣?
我感兴趣的东西都是比较实用的,比如说,我碰到很多心理学家,其实他们不懂心理的,他们懂一些心理学理论,但不懂人的心理,我也碰到学社会学的人,懂社会学理论不懂社会。我们是应用这种工具的人,他们是懂理论再把这些理论教给其他人、但自己从来不用的人。
我从来没有学过营销管理,我的《洞察》这本书其实是研究营销的;其实我也从来没有真正学习人力资源,但是我也写很多人力资源的文章,是你留心洞察的,甚至你可能超越这个理论体系。你会发现我不是把所有的东西变成我新鲜的角色,手机游戏我就没有玩,但你会发现,我把它变成我的角色的,都会有一个深度和系统知识,是可以持续不断的。
一个人,整合能力越高,给人的感觉是功能越多,他可以干很多件事情,他通过干这一件事情感觉干了很多事情。所以,我是回答你前面的问题,为什么干这么多角色——因为你做咨询,所以你懂很多东西,你懂这些东西,你随便写一个文章,放在这里就是博客,把博客写了一段时间编起来它就是书,把这个书放在学校里面去教,就是教书,书教出来有很多的学生跟你做生意就是做生意,然后很多人觉得你这个声音很好听,就叫你去做主持,主持完了之后,嘉宾又会给你新的生意……你可以是一条章鱼,生出8条触须——你还是章鱼,只是你多了很多触角。
我选择的是外显型的角色
我愿意尝试,就是同样一个东西可以用成两面的功能。我跟我的同行比较,区别就是他们只当成来源,很少当成出口——而如果既是来源又是出口呢?来源是当成这个人学习的方法,出口让人们觉得是社会角色——你要知道所有的东西,就像物流,如果今天车光运东西,回来的时候,空车的话这个车的成本就很高,如果车子运过去的时候可以运汽车,回来的时候可以运衣服,它的效率就更高,人家说这个车到底是运衣服的车还是运汽车的车?你管它呢,它就是运东西的车嘛——其实还是这同一个车,就是利用率提高了。从本质上面来说,我所选择的是外显型的社会角色,所以你感知它的存在,而大部分的人选择的是内显型的角色,他是自己感觉,或者是朋友之间感觉,他不是一个社会认同的角色,其实大部分人差不多跟我一样忙,或者比我忙,但是选择的方向不一样。
晒晒袁岳“圆圆的月亮在地上”博客
袁岳多年如一日坚持写博客,并且每天按照固定的栏目结构写作博客,有趣,有益。我们随便挑一天吧——2月23日,晒晒袁岳的博客内容。
1、今日感慨:《人生莫惧少年穷》,谈贫穷如何成为成功动力,1500字;
2、昨日场景:附图并图片说明:“主持SMG影视年会,讨论资本与影视业的关系。会见商会网老总,讨论商会大会事宜。”
3、今日小诗:《含义》——“肺腑有看不见的能量/让关山飞渡过我的床前/这时/叹息是一种沧桑/餐桌是一垄桑田。”
4、本周袁氏推荐小菜:海椒鸡蛋,后附较详细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