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晒偷听最近特别流行。“偷听城市”“偷听广州”等就是专门晒偷听故事的网站和论坛。常泡咖啡馆的Eva就经常上网晒她偷听到的故事,很多都是猛料。比如,一个娱记八卦她采访的一位女明星,说她就是一个假的人,什么都是假的;还比如,一位大龄单身女性说,她在一个交友网站注册,前来相亲的男人中,有一个竟然是已婚的!慢慢地,这种偷听就变成了一种必须坚持的生活乐趣,她开始主动偷听……
“你有怎样的耳朵,我就有怎样的舌头”,偷听之道基于听者阅历的想像力的发挥,事关性、爱、欲、人性和本能的偷听,对飘进耳里的只字片语的分析,或许永远不可能有答案,却让人乐此不疲地自由想象。无论是“你实话告诉我,到底还跟她过不过了……”——公园里一位忧心忡忡的大妈对着电话那头说出的只言片语;抑或隔壁的中年男子在阳台上粗声粗气地大吼:“都20年了,这日子没法过了……”;还有北京地铁里“你好,我现在不在北京,估计得下周了,到时候再联系”……听到这些内容,无须认识他们,就会觉得生活如此丰富,如此多元,也是如此地不简单。但这就是生活。
英文将偷听一词分解得很详细,eavesdrop是有意偷听,overheard强调的则是无意中听到,带着一层被动偷听的意思。被迫偷听容易把自己带入其中,但很多时候我们无法选择——一旦进入公共空间,个人就会成为这个公共空间中开放的一部分——声音覆盖的范围,往往是人活动的外延,会影响到周围环境中的人与物。主动偷听者则将之变成一种生活方式的一种,从偷听中感受到莫名的快乐。
但是到底是被动偷听还是主动偷听,谁能分得清呢?说是被动,不想听也得听,可是这个世界有无数外界的声音,那些话语本来可以被空气吸收掉的,为何你会听到?还是因为想听吧?而大声地把秘密说出来,根本不怕你听到的也大有人在,对于他/她,陌生的你就像是空气一样不存在——但也许,他/她可能就是要让你听到,想让整个世界都听到!生活的维度因偷听与被偷听变得丰富,所有这些无论喜悲,都比平淡更具吸引力,让偷听充满妙趣。
这一天我们去偷听
2008年11月2日,《心理月刊》的两个记者联系了20个有着不同的生活规律和工作性质的人,邀请他们在11月8日那一天去北京这个城市的大小角落偷听。他们中有早班工作者,有自由职业者,有普通白领……这是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他们偷听到的城市生活——它们就像一块块碎布,拚接起来,却是一幅生动的城市生活浮世绘。
6:00 清晨机场一个女孩的哭
偷听者 蒋瑶 机场检验人员
那天早晨还不到6点,国际厅那边突然传来很不客气的声音“你开个价格吧,只要能放我过去……”
原来,一个女孩子刚从俄罗斯回来,事先不知道入境宠物需要隔离7天,她不想把狗留下来。突然,女孩带着哭腔的声音放大着传来,就听到她说“我要变成精神病了”;又听见有人劝她“你一个人在国外留学跟父母分开了这么久你也过来了,现在跟小狗只分开7天,不是很难的事”;那女孩说“父母不需要我的照顾,但小狗需要。”蒋瑶回忆当时的场景说:“我那一整天的心情都很差。她的感情已经被扭曲了,也许是过度孤独造成的,其实这种感受我和我身边很多人都有,就是没这么极端罢了。”
12:30 安静午休时的震惊
偷听者 Afra 文案策划
Afra说那天并没有偷听到什么新鲜的消息,但她却想到小时候的一件事。那是一个夏天午后,她正在睡觉,突然听见隔壁舅舅舅妈在谈话:“我肯定这不是个聪明的小孩,不会有智商问题吧?Afra从小是一个很内向的小孩,不太说话,但很敏感,“当时听见有种说不出来的震惊和难受,虽然很小,但我已经有种被背叛和不被信任的感觉。这件事给我的负面影响很大,从这之后,总觉得周围的人会对我隐瞒些什么。”
17:00 书报亭的电话
偷听者 光猪 自由画家
光猪每天傍晚都会去楼下的书报亭看看报纸杂志。这天,他同样正在那翻杂志,突然听到一个少年正在打公共电话,他冲着话筒喊:“第一,我不是一个记吃不记打的人,发生了那样的事,我怎么还会搞你女朋友?”光猪看过去,打电话的少年背着书包、跨在单车上,可能刚刚放学,少年气也不喘一口地接着大声喊:“第二,我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你给我帮了那么多忙,我怎么还会搞你女朋友?第三,自从我上初一后,QQ改版以来,我就没动过QQ空间,里面有什么内容,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怎么能说明我搞了你女朋友?”听了这些,光猪忽然觉得这个孩子是个人才。
18:00 咖啡馆小调
偷听者 卜华 会计师
这段时间卜华总去家咖啡馆准备注册会计师考试,“偷听别人说话能提神,咖啡馆这种地方就是一个看似光鲜的集贸市场,流言蜚语好像市场叫卖,奇妙无穷”。
那天傍晚,隔壁面对面坐了一双男女,只听那女的低声问道:“哥,我弟弟的工作这回能落实了吧?”“哎呀,你怎么也不关心关心我呢,你不知道我是大老远跑来的,我们事业单位进个人很难的。”“哥,那怎么办啊,你不是答应我了吗?”“我托了很多关系,现在正在节骨眼上。”“那咱们送礼吧?”“你以为送礼人家就收啊,得看人。”谈话到这里,那女孩挪到了男的边上。“哥最好了,我就喜欢你肯帮人。”“为什么不早坐过来,那你晚上还回去吗?”“回啊。”“我来了还回去干嘛……”卜华偷瞥过去,感觉那男人不像有钱人,他于是像一个威严的法官一样给他们下判决:此男犯有欺诈罪,此女有二奶倾向。
20:00 餐馆里的锵锵三人谈
偷听者 李劳 媒体人
在餐馆里等着女朋友吃晚饭的李劳正百无聊赖,“我想每一个等人的人都会习惯性听听别人在讲什么吧,这就像哈尔滨人在吃饭时听二人转,时不时飘进一两句话,断章取义才来劲。”隔壁传来女声“我的一个女朋友和一个有钱的男人在一起,只要他不提结婚什么都好……”另一个女人说:“我的那个比我小,不会要求我结婚……”第三个女人说:“你们都活得滋润啊,我和他不死不活地吊着,我们都一年没做爱了。”李劳看过去,这3个女人都衣着光鲜,看起来白净、颇有风情。可是听这几个人谈恋爱,怎么都不像恋爱呢。
24:00 楼下传来的嘿咻声
偷听者 秦海楠 广告公司高级文案
秦海楠的体验非常有意思,那天她正对着窗写邮件,突然听到一个女人有些激动的叫声。“当时我没明白是什么声音,一会儿这女人又叫起来了。”静夜里这声音像波浪一样起起伏伏,颇有节奏,还有股风骚。秦海楠突然明白了:这个女人在叫床!细听声音方向,感觉就是从楼下窗户里传出来的,还有间或的“咚咚”声,想必是男人正在激烈地做着自由体操的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邮件不写了,她就静静地听着,有时候还想象一下这对妙人的体位。“听上去那个男人的能力还不错。俩人嘿咻了好长一段时间,好像同时达到了高潮,然后就没音了。”秦海楠把这段子写进了邮件与朋友分享:“拥有性福的人们真是幸福啊!”
“偷听者体验到一种潜入他人生活和关系的快感”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心理治疗师 姬雪松
■ 《心理月刊》:偷听让我们释放了什么?人在偷听中能获得什么乐趣?
姬雪松:偷听是一种获得信息的高效方式,偷听者为此付出的“劳动时间”远远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偷听者不必苦心经营地建立关系联络感情,在这一点上,偷听和偷一样都是“致富”的捷径。偷听还满足着偷听者的窥私欲。对于这样的偷听者而言,偷听的过程比内容更有意义,偷听者体验到一种潜入他人生活和关系的快感,正如孩子的恶作剧一样,这是一种幼稚的快乐。
■ 说话人能在情知被偷听的情况中获得乐趣吗?
如果享受被偷听不是一种刻意安排的计谋(如蒋干盗书),则很可能是暴露欲望的满足。咿呀学语的孩子不停地在妈妈面前晃来晃去,肌肉发育的青少年在同伴面前看似无意地展示发达的四肢,成熟的中年男子似乎漫不经心地露出腕间的百达翡丽……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享受着暴露带来的愉快体验,享受着别人的欣赏、嫉妒、惊异、同情甚至鄙夷,总之,被偷听者享受一种联系和关注,之所以有人在被偷听中能够体验到乐趣,是因为建立联系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而本能的满足总是带给人愉快的体验。
■ 为何说话人说话时可以忽略周围的人?
如果不是计谋也不是满足暴露,人们可能只是不认为谈论的内容需要受到保护,或者他们对环境的安全存在错觉而已。
■ 偷听的情况会给被偷听者以及偷听者带去什么负面的心理影响?
偷听和偷东西一样,让被偷者感到尴尬、愤怒、危险和惶恐。当然,被偷的危险也会让人们不断警惕人际的险恶,加固心理的防线。对于偷听者而言,除了享受上述的各种乐趣之外,可能也体验着不同程度的内疚和罪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