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独一无二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经历金融危机,经历流感,迎面台风,告别亲人朋友,也迎来爱情和孩子。我们成长并且成熟,失去也曾拥有。回首这一年,有那么几个词语,坚硬有力地烙进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同时写进了整个历史。
1、忠诚
热点:《潜伏》《风声》……谍战片风生水起
建国60周年,各类战争题材大片风起云涌,以《潜伏》《风声》为代表的谍战片更是抢夺了大部分市场。从不看连续剧的赵子剑,也在赶博士论文的同时,看完了《潜伏》,他说:“很爽,那样的人生才有味道,刚正坚定,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看不见有点骨气的人了,都是圆滑老道惟利是图的人。”
■ 支撑这分忠诚的,正是对自己的忠诚
武志红 心理学者
是什么力量抵挡住疯狂的身心煎熬?是忠诚,而支撑这分忠诚的,正是对自己的忠诚,它源于对自己内心的真正了解——我感觉到了什么,什么打动了我,唤醒了自我,等等,这种感受会是根深蒂固的,而且具备坚定的力量。
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曾说:“我不是导演,故事本身是导演。”他说每个故事都有一个内在的逻辑,他只有听从,沉到那个故事里,自然地,故事和自己的内心有了联结,也就能沉到自己内心深处。股神巴菲特说他爸爸从小就告诉他,要遵从内心的感觉。可见,成功的人都会有忠实的内心。这样的内心,提供快乐、意义、安全和确定感。
但是,这些谍战片里,并不完全是对自己的忠诚,还有一种向外的忠诚,忠于恋人、父母、社会等,如果这种忠诚与对自己的忠诚是相互违背的,人会自虐,自己在别人虐待自己的过程中感觉痛苦,但又觉得好像是有意义的,这种施虐和受虐的逻辑,往往发生在那些内心不安全的人身上,他/她有受虐的需要,因为这将提供安全感。这种忠诚关系是不稳定的,是变态的。
2、传奇
热点:一代天王迈克尔·杰克逊意外离世
有这样一些数据:Google迈克尔·杰克逊,11,600,000条信息,Goolge迈克尔·杰克逊死亡,2,620,000条,11月1日,由索尼公司旗下的哥伦比亚公司制作、反映迈克尔·杰克逊生前为伦敦音乐会排练情景的纪录片《就是这样》(《This is it》)上映,5天后,总票房达1.01亿美元,中国内地票房超过2200万人民币,打破纪录……但这些庞大的数据能反映什么呢?
当父亲携家带口去影院看《就是这样》,老泪纵横,当数以亿计的人在7月7日以各种方式送别巨星,我们感觉到所有的评判标准都是无谓无力的。他散发的能量波及到的地方远远超过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We are the world》与《Heal the world》响彻洛杉矶,地球上所有的人似乎都借着天王的音乐,在这一刻彼此相拥。迈克尔·杰克逊,他是个传奇,他是神。
■ 他就像神一样
李孟潮 心理学家
他像神一样,创造了一个比较完美的形象。神是怎样的?既有男性的特质,也有女性特质,最厉害的是,神能把这两面整合得很好。而杰克逊就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他的面部表情很女性,很柔美,但在舞台上的表演充满了爆发性,充满了男性动作,比如会使用到军队元素等。这种双性同体的特质,既能激发异性恋需求,也能激发同性恋的需求。另一方面,他儿童成人同体,无论是音乐本身还是他个人,都有很多儿童的特征,也有很多很成人化的暴力。我们的童年都有一些遗憾,所以会把自己的儿童需求投射到他的作品里,并得到满足。
其实,这两种特质,都不容易合而为一,都是矛盾背离的,但杰克逊在尝试去做,这本身就是一种传奇。也正因为这些,他的歌迷跨度很大,从1950年代到1990年代,他提供了一个机会,让各个年龄层次的人,把自己的各种需求都投射到这个形象和这个形象的作品里。
3、颠覆
热点:人“贱”人爱,小沈阳、曾轶可
犯贱、小贱人……是贬义词?不,它们蹿进了褒义词群里。小沈阳,当之无愧2009热点人物,从春晚火到年底。而年中,曾轶可的绵羊音,让大家惊呼走调大王唱得调子一点都不像走调,难怪评委伍思凯说她太好认了。面对“丑”角儿们横行,网友怒斥“人怎么能这么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丑陋!简直是文明倒退。”更多的人却称快喊好。不可否认:“丑”正在人群中迅速蔓延,成了新一代的个性化娱乐标杆。
■ 所有英雄都是颠覆了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
刘丹 心理学家
表演是一种对生活的反应,我们希望生活更美,但又没法超越一些缺陷,那该怎么办呢?于是就有人拿短处来娱乐,这成为一种战胜缺点的方式。我们审“丑”,是因为在内心深处,我们总有成为伟人的愿望,他人的“丑”,让我们感觉更好、更具掌控力。那些“丑”,也是我们自己“丑”的投射,我们谈论它便正视了自己。这是一种替代性满足。
对于这些“丑”角自己,其实他们长得都不错,这背后是一种更强大的力量在推动他们扮丑——颠覆。想要在生活里创造喜剧,往往需要颠覆生活中的正面形象。颠覆往往体现了魄力和创造力,所有英雄都是颠覆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颠覆的好处是——别人都记住这个独一无二的有掌控力的自己。虽然我们都需要美,但也希望别人对自己印象深刻,这是个体性的满足,是人的内在需求。
4、期待
热点:嫁人要嫁灰太狼
哐……平底锅!每次灰太狼不争气,老婆红太狼就甩平底锅,猛砸过去!但无论老婆怎么狠,灰太狼依旧爱得无怨无悔,永远把老婆放在第一位,每天要出门抓羊给老婆吃,但坚持做家务,洗衣服,收拾房间,什么活都不用老婆插手。至于为老婆花钱,不藏私房钱等好男人的种种优秀品质,灰太狼一应俱全。10月18日,大连一新娘把灰太狼和红太狼放在了自己婚礼的花车上,图个好老公好婚姻的兆头。
■ 在婚姻里,女人的期待从未改变
王智 情感教练
女性对灰太狼的喜爱,投射了一种对完美婚姻、完美伴侣的期待——好丈夫的心理形象。希望另一半的出现来“解放”自己,把自己的幸福理想“托付”给婚姻中的另一半。比如灰太狼的老婆红太狼需要安全感,被照顾,被爱。这种需求,也是每个女性对婚姻的需求。其实,这种期待并不是很当下,而是一直以来都存在的,可惜的是,似乎女人们一直未获得满足,所以一直期待,甚至以其他方式来替换被爱的感觉,填补安全感。当下,社会似乎有了一些标准——房子、车子、票子,但其实,大家对爱情的期待并没有改变,最终还是落到爱本身。
5、共存
热点:甲型H1N1流感
人类很强大,能抵挡天灾,能制止人祸,却对看不见的病毒毫无办法。诗人马帮写下了这样的句子质问人类:“你们到底吃了什么?做了什么?隐瞒和制造了什么……那些号称人定胜天和自以为是的人,他要面对瘟疫屈膝了,还有那些顽固的人、愚蠢的人、傲慢的人、骄狂的人,他们还正在等候瘟疫的审判。”
■ 病毒在帮助我们
李子勋 心理学家
事情已经留下了惊恐,17~18世纪的大瘟疫,导致人们在集体无意识里,对瘟疫充满了恐惧。但其实,现在情况还不错。
人类只是几万种生命体中的一种,病毒是另一种。如果我们认可任何生命形式都有自己的意识,有自我的出现,病毒也有,那我们就不必那么恐慌了,我们只是和病毒一起存在着,我们每时每刻都可以有新的想法,每一个新生儿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么,病毒也一样,也保持变化,保持随机性。不仅如此,还有更好的情况,像农村猪圈就在床旁边的情况一样,其实我们和各种生命的关系很亲密,我们可以共同得一些病,也可以一起具备一些抗体。而那些针对我们身体产生的一些病症,也许是病毒在对人的行为方式进行修正,并帮助我们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
6、自毁
热点:富二代
曹培的父亲是山西煤矿老板,有10多亿元的身家。曹培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进修英语,打算移民澳大利亚。他说,除了用钱,他觉得“其实我一无所有,连朋友都不知道是真是假”。“在父亲强有力的保护下,我经常觉得自己连棵狗尾巴草都不如。”
■ 孩子们的自我摧毁
武志红 心理学者
老话说“富不过三代”,其核心原因是:父亲和儿子如何相处。生命中最基本的一对矛盾是,每个人都想找到自己的价值感,这种价值感要在关系中去寻找。在父母和孩子这一个最常见的人际关系中,父母和孩子都想寻找价值感,但假若父母的高价值感“我很能干”是建立在孩子的低价值感“你什么都做不了”的基础之上,父母就对孩子造成了伤害。这种关系越彻底,父母就越是孩子的地狱。没有人喜欢低下的自我价值感,当强人的孩子发现,他们无法通过超越父母而提升自我价值感后,他们就可能采用另一种方式——通过降低父母的自我以缩小自己与父母的差距。于是,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强人的孩子给父母添乱。
成功的父母往往更热爱自己走向成功的方式。所以,他们希望自己的方式能传递下去,而传递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全盘接受自己的这些方式。但是,如果孩子成为父亲或祖父的影子,这是否意味着,他们自己并不存在?
如果强人父母懂得这一点,去鼓励孩子找到自己生命存在的方式,那么孩子就没有这种诅咒。但假若强人父母非常渴望孩子继承自己的那一套生存方式,孩子的内心就会被劈成两半,一半是想做自己,一半是被迫走父母的路,这条路很危险,很可能就是自毁。
中国是集体主义文化,个人受群体的影响特别严重。知道骑自行车环保,可小区的邻居都开车上班的时候,很难有人独树一帜——至少,天天开车不会受到谴责。
在群体掩护下,我们的罪恶感湮灭了,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责任分散。不过,事实并没那么糟,相对这种责任分散,我们也看到限塑令让很多的年轻人背起了时尚环保购物袋,改变依然在倔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