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哪里卡住了自己?

  时常听到有人感叹:“好多事情,没有办法。”那份浓重的无力感,容易让自己消沉,也容易感染别人。真的那么多事情没有办法吗?会不会是我们的无意识设下的屏障,卡住了自己?

  谭洪岗,心理助人者、治疗师、培训师,著有《电影与心理人生》等。

  画面A:

  她几次想挤进纷争着的两群人,去调解他们的纠纷,几次都被推出来。那群人有的对她视而不见,有的不耐烦地甩给她一句:“走开!不关你的事!”她几乎被推倒在地上,眼泪都快下来了,无辜而困惑地向众人自言自语:“我只是想帮他们,我应该能帮得上他们。我不单是一番好意,为了帮他们,我还付出很多啊。可他们不领情,非说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处理!”

  画面B:

  他背着好几个包裹,堆在一起几乎要把整个人遮住,步履艰难,蹒跚前行,勉强走上几步,已经累得快要趴下,却仍然咬牙支撑着,嘴里念叨:“要是没有铺排这么大一个摊子,我一个人,干什么不行,早就干出一番名堂了。可是,现在已经做了,我不能不坚持下去……”表演者说,见过好几个朋友,原本是出色的专业人士,在某些领域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但“学而优则下海”之后,为张罗一家公司累得人仰马翻连轴转,甚至有人一番忙碌后,其实只是挣出来自己的工资而已。他们自己也屡次感叹,若没有背这么沉重的一个壳,其实一个人做什么都可以。

  画面C:

  她愤怒地指责另一个人:“都是你的错!你害得我不开心!跟你说了多少遍,你还是老样子,一点改变都没有!”而后回头,愤慨又无奈地向观众抱怨:“你看,多少年了,我跟他说什么都没用。我不知道怎么才能改变他……”

  画面D:

  他戴着墨镜,蜷缩在角落里,抱着膝盖,喃喃自语:“世界一片昏暗,一点阳光都没有!所有的人都离开了,没人关心我,没人理解我!”

  画面E:

  他站在虚拟的巨大路障前,执著地努力了很久,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尝试绕行,绕不过去;想要攀爬翻越过去,却无法攀爬;恨不能拿钻孔机钻个洞,像穿墙一样穿过去,仍然不行。劳累半晌后停下来喘息:“老天怎么这么跟我过不去呢!”

  观众几乎也以为确实没办法了。这时,表演者退开几步,示意大家他已退出刚才的角色,改做解说员,而后伸手指向另一方向,加了句旁白:“其实这个人的目标是要去那里!”

  画面F:

  她闭上眼睛,小心翼翼伸手做摸索状,脸上充满惧怕忧虑,口中念念有词:“我要格外小心,不能碰着别人,不能让任何人注意到我,不能跟别人的眼光对视,不然他们一定会马上看出来我心里有不好的想法,就没有人愿意跟我打交道了……”而旁边的人其实各忙各的,没谁特别注意她。

  画外音:她常常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担惊受怕,却从来没有想到,去跟现实核对一下,是不是想象的那样。

  画面G:

  他在一片盐碱地里栽花种树,看得出来很辛苦,却没什么收成。他很痛苦无奈,茫然四顾说:“该做的我都已经做了呀,我松土比别人要勤,选种子比别人要精心,浇水、施肥哪个都没少,这里的阳光、空气也都不错,怎么还是长不出东西来?我已经这么辛苦努力了,为什么还是不能把这块地改造成沃土良田?”

  画面H:

  她疲惫地走在街市,背着巨大的装满水的水囊,看起来累得不轻。有路人好心提醒一句:“这里随处可以买到水,不用自己背。”她十分警惕地说:“你们根本不懂差点儿渴死是什么滋味!我好不容易才从沙漠里活着走出来,我知道,必须随身带上足够的水才安全!”

  画面I:

  苦恼中的人,抱着酒瓶狂饮,之后踉踉跄跄走在街头;苦恼中的人,在电脑前狂打游戏……他们麻醉自己的方式不同,有一点是一样的:逃避问题不肯去面对。

  “心囚”

  在团体训练中,在大家感叹很多事情“没有办法”时,我常会问:你相信每个正常人都拥有足够资源,让自己成功快乐吗?在感觉无力、被滞住的时候,会不会是不小心做了什么,卡住了自己?

  以上这些画面,就是我请大家做的游戏,看看自己常以什么方式陷入困境。你也可以: 

  1、回想一段自己经历过或是看别人经历过的处境——现在你知道那是可以解决的,当时却曾经很无力——看一下当事人是怎样让自己陷入无力感的。

  2、用你的表情、动作、身体姿势等,加上几句话,模拟出来。不一定要说具体情况,模拟怎么卡住自己就够了。

  3、每个人轮流上。需要的话可以请同伴配合表演。

  我自己常做的示范是,站到高高的椅子上,远离人群,傲视四周,并伸手做指责状,发出失望的叹息:“这些人都不中用!没有人了解我要什么,没有人帮得上我。我这么聪明能干都处理不了,他们更不行!没人能为我分担!”这是常见的一种孤立无援,一个人先把自己隔绝在众人之外,而后认定无人可以信托。

  这些,其实就是各式各样无意识卡住自己的画面。

  增强自控

  无力感往往与走错方向有关,如果方向对,改善方法并不困难——如果确知这条路适合自己,通常会从暂时不适应渐入佳境,本身会很愉快,不会持续感觉无力。

  无力感代表有向往而不知如何去追求;努力过却一时找不到出口。无力感背后,隐藏着对改变的渴望,这比危机四伏而仍然毫无知觉地做着美梦要好多了。

  一个人会卡住自己,就有能力脱困而出,只是资源和力量用错了地方。看清楚卡在哪里,便容易出来。专心去看当事人可控的范围,就有利于快速找到摆脱困境的着力点。增强自控,这是当事人最可以依靠的化解无力感的直接方式。

  如何找到增强自控的关键点,看到新方向?

  将处境简单勾勒成一幅画面,已经是从特殊情境中抽取核心要素。描述准确时,一个画面抵得上千言万语。讲自己的故事或听别人的故事,都容易迷失在细节中,找不着北。真的看清那幅画面的本质,重点和方向便出来了。

  当然,看清别人的故事和处境容易,看清自己的真实处境却比较难。将困难想象得太大,害怕挫折,停留在对他人的期望里,以为该由别人负责改善自己的处境,都会让我们不愿去看到自己的真实处境。 

  想要寻找新方向和改变的关键点时,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 我的想法、感觉是不是真实的?

  活在想象中时,无论是美丽还是可怕的想象,都不利于有益的行动。

  不切实际的想象很多,躲起来问题似乎可以消失;做出牺牲便可以改变他人的命运;足够努力会发生奇迹;成为救世主去拯救别人;自己不必努力,有人会来拯救自己;自己是悲剧主角,为世人所抛弃,并无任何过错,是全世界都对不起自己……将过去的不安全感投射于现在的环境,也是一种想象。

  ■ 我想改变的,是我自己的生活吗?还是在插手别人的事情?

  ■ 我为自己尽力了吗?还是无意中总想让别人或环境先做出我要的改变?

  这两个问题若有一个回答是后者,并且不太甘愿放手,不妨再问自己另一个问题:我凭什么要求别人按我的想法来生活?

  改变世界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决心去面对现实并承担,便足以带给人力量。有效的行动,需要针对自己的影响范围。

  ■ 我知道自己要去哪儿、想要什么吗?

  如果没有目标,那首要任务是要找到和明确目标。内心渴望的目标,可以带来动力;清晰具体的目标,可以为人生定向。

  ■ 我正在做的,和目标一致吗?

  不时看看自己所走的路,是否通向目标,会增强自控感。以免无意中反复做习惯的事情,却忘了要去哪里。一个人确知自己要去哪儿,全力以赴为之努力,并能欣赏进展时,就可以有事做、有人爱、有期待。

  ■ 我所待的这个地方、所做的事情,适合我吗?

  在多次尝试、反复努力后,仍效果不佳时,需要考虑这一点。五金店里没有牛奶——有时候,在一个地方持续守候,也不太可能得偿所愿。如果是为了之前的“沉没成本”不甘心退出,不妨像盘点资产一样,做一张损益表,详细对照一下:在此地停留下去,有哪些好处和坏处?

  ■ 我为改善现状试过所有的办法了吗?

  比如,有没有跟生活阅历更丰富的人交流过,看看有何不同的应对?有没有寻找曾经成功走出类似处境的人,看看有无可借鉴之处?有没有找专业助人者交流?先稳定心态后,看看会不会有不同的眼光和力量?

  脚踏实地

  以上这些,可以汇成寻求更好生活的关键:看见自己生活的全景,看到发自内心渴望的目标。时常确认一下,正在做的事支持目标吗?如果支持目标,是最重要的事吗?有无其他更重要的事要去做?所用的是最好的方式吗?不断寻找最好的方式做支持目标的最重要的事,那是脚踏实地活着的幸福。

  早先听一位智者说,他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没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