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好妈妈尹建莉学习无痕教育

  也许你是80后,初为人母;也许你的孩子已经进入小学;无论如何,在今天,做父母是难度系数很高的。尹建莉,一年销售110万册教育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接受《心理月刊》专访,与我们分享她自己做妈妈的9条自然无痕的教育理念。

  “受益匪浅”,“相见恨晚”,是很多家长对《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评价。在这本教子手记中,尹建莉展现了她的一些非常规做法——

  比如孩子遇到惩罚性的“暴力作业”,她就会支持孩子不写这样的作业;当她认为女儿作业太多,而且孩子已经掌握时,她就会替孩子写作业。她从来不因为孩子考试成绩好而给孩子任何奖励,还给孩子一个观点:学习不要刻苦努力。

  她限制女儿看电视,却从来没说过一句“不要看电视了”,而是允许女儿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甚至在孩子住校看不了某个电视剧时,她还会用笔记录下内容等女儿回家后告诉她。

  尹建莉培养孩子课外阅读,但她绝不给孩子买一本作文选。尽管她也渴望孩子取得好成绩,但她从未要求过女儿考100分,很多家长鼓励自己的孩子“这次没得100分,下次努力得100分”,在她看来也是不妥的,认为家长把学习目标错误地定在满分上,忽视了孩子的学习能力、态度、方法、兴趣以及对知识的真实把握。

  她的女儿也酷爱玩电脑游戏,她从没因为这事跟孩子发生冲突或正面干涉,还在圣诞节主动送游戏光盘给孩子,和孩子一起讨论游戏。但孩子并未因此耽误学业,高考取得了超过清华录取线的22分的优异成绩。

  她还提出,在家庭教育中,“不管”是最好的“管”,做“听话”的父母等等看起来很另类的观点……她的女儿圆圆在她的精心教育下,品学兼优,曾跳级两次,被评为北京市市级三好学生。那么,她的教育理念来自哪里?她是怎样在教育中做到自然无痕的?根据我们的采访,我们总结出尹建莉的9条教育原则——

  1、教育要自然无痕

  一些人评价我的做法“反传统”,其实我在书中用到的主要教育原理不是我的原创,它是经过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流传下来的东西。古今中外,最优秀的教育原理都是相通的。比如尊重儿童,谁都会说,关键是如何转化成你的教育行为。还比如,人们都说现在的孩子被“溺爱”坏了,其实是被管制坏了,所以当下的教育问题不是少爱孩子一些,而是我们如何给孩子自由。自由和尊重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教育绝不是管制,好的、正确的教育一定是让儿童能愉快地接受而没有心理损害的一种无痕教育。

  2、你给孩子几样东西就够了

  教育一点也不复杂。作为家长,当你不知道怎么做时,就什么也不要做。如果想做,你给孩子几样东西就够了,我把它们提炼为几个核心词,就是:尊重、阅读、自由、表率、运动。

  首先是尊重。尊重怎么体现,打骂是尊重吗?肯定不是,所以我们就不要打骂孩子。孩子没考好,你羞辱他/她一顿,这叫尊重吗?尊重两个字很简单,关键看你在生活中怎么去应用。

  我还特别强 调要给孩子足够的阅读。好的阅读可以让人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反思。家长可以通过阅读改掉自己的坏毛病,儿童也一样。另外还有家长的表率作用,以及运动。以前在我女儿身上,运动这一点做的并不好,我没有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

  教育没有捷径可走,家长只有经过一个非常痛苦的自我改变的过程,自我蜕变,孩子才可能改变,家长不改变永远不要指望孩子去改变。

  3、让孩子在探索中得到乐趣

  “听话,乖”,已经成为人们评价孩子的一个简易标准。很多时候,要求孩子听话的家长骨子里就是个权威主义者,在潜意识中从未跟孩子平等过,会让孩子失去很多探索的乐趣。

  在我们家,我和先生很少对圆圆使用“听话”这个词,相反,我们倒是更愿意做“听话”的父母。比如我书中写到的一个小例子:圆圆大约2岁时,喜欢“独辟蹊径”,在天桥上不走台阶,要走两侧只有10厘米宽的小水泥台,我就任由她那样慢慢去走,本来一分钟的路走了十几分钟。我不认为这是浪费时间,这其实就是一个鼓励孩子探索和进行自主表达的教育细节。

  4、给孩子心理愉悦感比什么都强

  我接待过不少来找我进行教育咨询的家长。这些家长绝大多数都很精明强干,学历也不低。他们自己的事业做得都比较成功,但教育孩子却比较失败。这些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在孩子面前太强势,对孩子管束太多。他们的家庭在物质生活方面都比较好,但由于家长的强权心理,事实上他们已经把家变成一座豪华监狱,孩子不过是置身其中的一个小囚徒,孩子所感受的是被管制、不自由、不被尊重,而没有心理上的愉悦感。

  生命中什么最重要?自由。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难免犯这种强势的错误。但我会及时从孩子的反馈上有所警醒。当我发现孩子不高兴的时候,就会赶快反思自己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是不是太主观了,或是我跟孩子的交流方式有什么问题,等等,然后及时进行调整。

  5、表扬孩子要实事求是

  现在很多家长想到要给孩子精神鼓励时,只是一味地去表扬,整天说你这个棒那个棒,最后表扬就变得非常廉价了。这不但让孩子觉得不真实,甚至也会降低他/她的自信心。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的基础必须是4个字:实事求是。你在表扬孩子的时候,也要注意实事求是,精神鼓励要表扬到孩子的心里,让孩子认为自己确实是这么回事才有作用。

  6、教育拼的是你的用心和方法

  教育孩子不需要专门的时间。我跟很多家长一样,抚养孩子的过程中也一直上班。可以说,和孩子交流,主要不是看时间的长度,而是交流的方式。比如,有的家长,只要有半小时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开口问的准是今天作业写完了没,最近考试考的怎么样……同样是半个小时,用很好的方式交流,可能会起3个月的作用,而不恰当的半小时交流可能会破坏3个月。

  教育一千个孩子可能需要一千种方法,“方法”是表皮的东西;真正起作用的是“原理”。好多人对我说,我的孩子跟你的孩子不一样,你的方法不适用我。我说,你把我的方法生搬硬套到你的孩子身上,其实你已经在违反基本的教育原理了。所以,想做个好家长,不要简单地学习别人的三招两式,还得回到最根本的原理上,去改善你的教育思路,把握正确的教育原理。正确的原理好比一把万能钥匙,什么锁都能打开。如何能获得这样一把钥匙?那就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

  7、父亲教育和母亲教育是一体

  很多人仅从书名上认为这本书只是给妈妈看的,其实,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背后的原理都是一样的,怎么能分妈妈如何教育爸爸如何教育呢?家庭教育中最怕的就是父母教育态度的不一致。

  我在书中提及圆圆的爸爸不是很多,他在家庭教育中和我配合得比较好,但他有时也会起一些破坏作用。但谁能不犯错呢,我自己有时也会做错,我们俩经常讨论的内容就是如何对待孩子,分析和反思哪件事做得对,哪件事做得不对,什么话应该如何说等。

  总的来说,他是个好父亲,表率作用特别好。比如他是一个很吃苦耐劳的人,做事非常认真,无论在工作还是家庭生活中,都非常有责任感。他对孩子很尊重,从不打骂孩子。有时下班后本来很累,女儿会叫爸爸一起玩开小卖部的游戏,爸爸再累也会兴趣盎然地陪着女儿——这就够了。

  8、你很体面,孩子也会体面待人

  我和女儿的沟通一直比较好,她的很多事情,大部分愿意跟我说,当然有的事情也会隐瞒。比如上中学时,她对哪个男生有好感,哪个男生给她写纸条打电话。

  当我想给孩子一些提醒时,我不会采取偷看她日记偷听电话或监视她跟男生的交往,也不会直说她什么,我会假装无意中跟她谈到相关话题,给她讲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特正常,甚至像讲笑话一样给她讲我当年的故事,说妈妈上初中时特别喜欢一个男生……

  我的态度让女儿觉得自己喜欢异性是很健康很干净的,而且让她知道现在大家还不定型,主要任务是学习,只要自己出色,将来总会遇到出色的异性。这样她就很自然地对男同学没那么大兴趣,而把心思放到学习上。父母在和孩子相处中一定要把握分寸感,你很体面,很尊重孩子,其实就是教给孩子如何做个体面的人,并且如何体面地对待他人。

  9、推荐《爱弥儿》/《给教师的建议》

  我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也有困惑,也会着急,但我会赶快到书本里寻找。现在关于家庭教育的书太多,但最让我受益的还是经典的书籍,比如卢梭、杜威、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的书。作为普通家长,经典的好书不用多读,几本就够。卢梭的《爱弥儿》特别好,它是一部小说,一点也不深奥;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也许你觉得是写给教师的,你要看的是他背后的理念。理念一旦掌握了,方法真的全都有了。

  女儿圆圆谈妈妈对自己的影响

  “我从妈妈那里学会了理解他人”

  有一天,我和妈妈到商场买衣服,吃过晚饭乘公交车回来时已是晚上9点多了。下了公交车往家走时,路过那个天天站在路边天桥下卖糖葫芦的中年妇女,看到她自行车后面绑的草柱上只剩两支糖葫芦了。妈妈似乎很欣慰地悄悄跟我说,看来她今天生意不错。我们从来不吃马路边卖的东西,所以也从没有跟她买过糖葫芦,当时就边说边走过去了。

  走出十几米,妈妈突然停住了,对我说:“咱们去把她那两串糖葫芦买下来吧。”我有些诧异。妈妈说:“你看都这么晚了,街上人也不多了,她为了卖出那两串糖葫芦,可能还得在这里站好长时间。让她早点回家吧。”于是我们返回去买下了那两串糖葫芦。

  我写这篇小文章,首先想到这件小事,并不想说我妈妈多么乐于助人;我想说的是:妈妈特别善于理解人——这一点对我影响很大。

  妈妈是有个性的人,她凡事有自己的见解,不肯人云亦云。她在生活中或写作中,为了表达一个观点,有时语言会很犀利,不留情,有点咄咄逼人;但她内心的善意和对他人的理解,又像水一样滋润着周围的每一个人,让别人感到舒服。

  我和妈妈的关系,确实就是一种“朋友关系”。我从小到大,对妈妈有爱和尊重,却从来没有惧怕,也没有沟通上的障碍,因为她始终是那样理解我,理解一个孩子的内心,理解我成长中的种种不足和困惑,并且以没有痕迹的、让我幸福而快乐的方式去引导我。所以,如果说妈妈对我有什么影响,我首先要说:妈妈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如何去理解别人。这一点,让我在生活中感觉越来越重要。

  其实妈妈对我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有很多方面。限于本文的篇幅,在这里就谈这一点吧。

  尹建莉给80后父母的建议

  现在,不少家庭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月嫂、保姆共同养育着孩子。不同的人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的影响。建议年轻的父母,无论如何都要尽量自己带孩子,尽量多跟孩子相处,而不要把孩子交给老人或保姆就了事。很多人认为既然花了钱雇保姆,就要尽量多地利用保姆。事实上这背后可能有更大的损失。我是尽量不利用保姆,我女儿很小的时候是在上班时间送到一个老太太家,只要能早接孩子一分钟,我就绝不晚去一分钟,我会尽量延长和孩子相处的时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其实都在于你如何理解,如何处理;想做一件事总会找到理由和机会。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