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欧达梦、《心理月刊》 绿色专刊客座主编李冰冰对话。
《心理月刊》:WWF英文为“World Wildlife Fund”,在人们印象中,它一直致力于保护野生动物、拯救濒临灭绝的物种。近年来为何把重点放在人类行为上,发起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Dermot:WWF到今天已经有40年的历史了。一开始,我们的确以保护濒危物种为主,从我们的LOGO——这只大熊猫就可以看出来。但是,随着近2、30年对于地球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人类不可能将保护野生动物与人类自身的行为分开。
我们目前使用的自然资源超出了地球能否负荷的25%以上,物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或直接的威胁,它们灭绝的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到10000倍。而且,上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为人们所知的气候变化,也在影响着生物的多样性。我们的吃、穿、用、住、行都靠它们,地球多样性的丧失和人类共同的命运息息相关,和每个个体的生命都息息相关。当这一切共同作用的时候,我们不可能只关心濒危动物和保护动物的栖息地。
冰冰请你讲讲自己在“地球一小时”关灯那一刻你在干嘛?
李冰冰:我在参加活动,8点钟到8点半的时候我们在做这个“地球一小时”的活动,我们是8点钟准时关灯的,是关了灯再做活动的。8点半结束活动,我去医院看我妈,我妈那屋关着灯在看电视,我说你关着灯干嘛呢?“我这响应你的号召呢,你们这不是地球一小时嘛。”我当时就觉得心里一下子好感动,那个滋味很难说的,哎呀,我就觉得她都病成这样了,还响应号召呢。
但是,“地球一小时”比起其他项目,显得形式大于内容。为何要这样做?
Dermot:2007年的悉尼是“地球一小时”的发源地。三年来,“地球一小时”从悉尼走向了全球,今年约有4200个城市参与其中。其实熄灯一小时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我们希望的不是地球每年熄灯一小时,而是每天人们都能节约用电。
上帝在第一天就创造了光。有人说,节电可以关掉洗衣机、空调,都比关灯更有效。可把光拿掉的象征意义就是,我们的城市生活需要一个变化。而这个变化,是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的。政府可以制定政策,企业可以提供技术与产品,媒体可以来宣传。大家都在行动。“改革”就在生活中发生!
从今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中,我看到了环境保护的两大中坚力量。一是年轻人,二是企业。WWF其实做得很少,我们起的是动员作用——把想法、平台、技术信息提供给企业、社区、家庭……也告诉大家一些富有乐趣的点子,比如利用那一个小时开个小派对,或吃一顿烛光晚餐等。超过10亿人参与,说明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真的有很多人不仅具备行动的欲望,也具备行动的力量为地球做些什么。
李冰冰:其实我觉得,对于“形式感大于内容”这种声音,是因为他们对这个活动本身的认识是有偏差的,在这个活动过程当中,并不是说指望这一个小时能为大家带来多大的效益,节能带来多大的效益,这一个小时主要想做的是一个社会的影响,对全球的一个影响,这个活动做到现在,我们到底能节省多少电?做10年才10个小时,世界上节省多少电?相对于这样一个巨大的地球,有上千亿年历史的地球我们能做什么?太微乎其微了。对于这种声音我听到之后也有一些气愤的。这一个小时所要传递的,是说大家要传递出一个习惯。之前有一个采访我的记者说,今天已经约好朋友了,我们在这一个小时里面去吃烛光晚餐,到一个朋友家聊天,感受黑暗带来的感受。大家已经把节能、低碳、环保作为一种时尚生活的方式了。在今后的生活过程当中,我们会不会改变一些自己的习惯,小到民众、个人,大到集体,工厂或者是大的建筑,我们如何对社会尽自己的一分薄力?这涉及到社会上的每一个个人、单位、企业、社团,是整体的一个东西。
未来你们还有些什么实际性的举措?
Dermot:WWF在“地球一小时”之前,我们就做过一些以人为主的活动,比如2008年的“20行动”,帮助中国实现十一五提出的20%节能目标。还有“Topten”项目,通过建立一个独立的网站信息平台,为消费者、生产商、销售商及采购商等提供一系列最新的、最高能效产品的实时信息。这些活动都旨在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让人们在消费的时候多出一个思考过程:会给环境增添多少负担?
2010年,我们的工作有两个重点,都很实际,一个是对长白山东北虎潜在栖息地的研究,另一个是继续关注气候变化。我们会继续和企业、媒体合作,并在明年继续“地球一小时”活动。
李冰冰:好的项目我们会继续做下去。我的自主公益品牌[L.O.V.E]旗下的环保品牌[LOVE GREEN 地球绿点]将于近期正式发布,它将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落地项目,函盖生态和民生。我还是希望大家花精力、用梦想的力量去做的事情,是有理性的结构和强有力的执行,不作秀,不口号!
地球一小时
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李冰冰连续三次参与了“地球一小时”的推广活动,并于2010年3月12日,被WWF正式授予“地球一小时”全球推广大使的荣誉。这是世界环境组织首次任命中国人成为国际大型环保项目的全球大使。(图: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地标性建筑——故宫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