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已经不知道在内心下了多少遍决心,再也不看韩剧了。但,每到那个接近午夜的时刻,当她的婆婆和小姑子准点地端坐在电视机前,抛开一切阻碍看韩剧的时候,她就知道自己又完了。
一部又一部的韩剧。算起来韩剧在中国已经整整放了13年。
那些编剧的套路,每一个“韩饭”几乎都是耳熟能详:总是一个苦难的“灰姑娘”,遇到一个超级仁厚的“王子”;故事总是在餐厅里、在卧室里,完成着永远也说不完的对话;总是要有泪水和笑声,陪着那个倒霉蛋起起伏伏......
都知道了。还是要期待,期待在下一部里重复这些感觉。浪费了太多时间!又在这浪费中,感受到自己像吸了鸦片一般,过瘾。
不做爱的韩剧
三分之二的韩剧在讲爱情。剧中的爱情干净含蓄。“在韩剧里,很少有亲吻、做爱,却总有一种淡淡的少女情怀,就好像爱真的会永存。而太多的影片,一爱就上床,反倒没什么可回味的。”每一个爱情的男主角,都是好的恋人,帅且多金,忠诚专情。然而,现实生活中,爱从来都不是容易的。韩剧提供了一个爱情的理想国度,让人,尤其是女人,实现了爱与被爱的最高渴望。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安慰。
28岁的郦晓失恋时,每天看《爱上女主播》就成了她的精神支柱。剧中的结尾是男女主人公在车水马龙的街头拥吻,那一刻,郦晓“放声大哭......”她实实在在地认为自己就是善美,她自己得到了爱。韩剧,在某种程度上,修补了郦晓生命中的情感碎片。
在韩剧里,有一个定律:最有竞争力的富有女孩儿,再美丽,再有心计,也得不到心仪的男孩;获胜者总是那个相貌普通却心地善良的女孩儿。一部部韩剧编织了一个又一个永远是美好的结局,或许正因如此,我们才会在现实生活中更有勇气。
看韩剧,做女人
“我看韩剧,就是跟女主角学习如何做女人。”萨玮说,“她们身上的女人味像温火一样,很香,很干净。我研究她们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与男人交往。”姚乙乙的母亲是中学教师,永远朴素、严肃,“她很少笑,很少表达感情。我一直以为如果女人温柔,就会失了原则和独立,而这正是妈妈灌输的。”看了韩剧,姚乙乙才发现,温柔与坚毅绝不是对立的,那种女人味比坚毅有力多了。
周茵说:“在韩剧里,连食物和医术都渗透着女性气质,比如‘菜肴没有秘方,时间、诚意和汗水就是秘方’,这话又朴实,又感人,让我重新认识了食物与人的关系,现在我不论多忙,每周都会抽两天,用心地给老公做饭。”
学习韩剧好榜样
2005年,中国最火的女明星是“大长今”。“她的一生,遭遇无数PK......”湖南卫视将《大长今》解读为“古装版超女”:平民,青春,追梦,竞争......这些现代元素,微妙地对应了当代中国职业女性的生存状态。
“长今是我最喜欢的韩剧女主角。”上海某公司董事会秘书朱琴看了四遍《大长今》。“经常有放弃的念头,但每一次,我都会想:如果是长今,她会怎么做?长今的忍耐让我成熟了很多。”
三十多岁仍单身的何晓晴是金三顺的铁杆“粉丝”,她是一位“没女”:没长相,没身材,也没太多钱。但金三顺的价值观让她振奋,“三顺是个典型的‘没女’,就连她的名字‘三顺’,也是俗得不能再俗。她嫁给了帅气的蛋糕店老板,她的‘好命’完全是通过自己努力拼来的。”记住金三顺的话:“去爱吧,像不曾受过伤一样;跳舞吧,像没有人欣赏一样;干活吧,像不需要钱一样;生活吧,像今天是末日一样。”
“韩式婆媳关系”
而对于那些遭遇了“亲情矛盾”的人来说,韩剧中的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姐妹关系、亲子关系,为她们找出了“正确的解决之道”。
张佳琦说起自己和婆婆关系的改善,应归功韩剧的影响。“原来我们处得也并不融洽。婆婆经常挑剔我。我也理解,我永远不可能是她的女儿。但韩剧帮助了我。”张佳琦说,“婆婆逢韩剧必看,每一部韩剧里的婆婆都拥有绝对的权威,让我婆婆特别高兴。后来,看得多了,我婆婆看出味道来了。人家韩国的婆婆也不是滥用权威的,她们在生活中与儿孙辈努力沟通,设身处地为家人着想。这些年,婆婆知道心疼我了。我得说是韩剧重塑了我们的婆媳关系。”
卫道士的韩剧
李娜说,每次看韩剧,她都被这样一种场景感动:一大家子人,一起吃晚饭,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每当有家人按铃回家,一定会有人守在门边,递上一句“您回来了!”
“有这样的家,谁还愿意做不回家的人呢?”李娜说,小时候自己也曾经生活在三代同堂的大家庭里。但现在,家的结构越来越小。迷恋韩剧,也许正是对逝去时光的一种记忆。
看了《人鱼小姐》,36岁的赵斐则很吃惊。她怎么也没有想到,传统的力量在现代韩国还这么强大。“第三者在他们的剧中遭到这么强烈的批评。无论贫富,每个家庭强调的还是年轻人要尊重父母、朋友之间要以信义为本、做人要诚实等。这本来是我们的价值观和传统!”她说,“不过,如果只是一种传统,也未必会那么吸引我。韩国人在尊重传统时,你还是能够看到他们对个人权利的捍卫。这样的勇气才让我欣赏。”
访谈:看韩剧,一次漫长而免费的心理治疗
贾晓明,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教授。她的“韩剧中的心理学”课每周都吸引了上百学生。她认为,看韩剧本身就有心理治疗的作用。
■ 《心理月刊》:作为一个心理学家,您在韩剧中看什么?
贾晓明:韩剧的许多剧情,都涉及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重要主题,如家庭关系、友谊、爱情、生命、丧失、死亡等等。而人类的许多情感,都跟以上这些主题紧密相关,这使我们既深深地体会到幸福、快乐,又深深地感受到痛苦和悲伤。
■ 韩剧最吸引您的是什么主题?
比如死亡的主题。韩剧里的人物总和死亡有关系,要不就是主人公得了不治之症直到死亡,要不就是从小成为孤儿。那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是不是真的会面对这么多死亡的问题呢?我们曾对大学生做过一次抽样调查,结果是经历过亲人死亡的占50%以上,这还不包括间接地接触到死亡,比如朋友的死亡,偶遇他人的死亡,甚至自己喜欢的明星偶像的死亡等。
死亡是人类所面对的最大的丧失,它既造成痛苦,又引发内心的焦虑。在我咨询的个案中,许多来访者的心理困扰跟死亡有关。韩剧不断地触及死亡的主题,无形中让人们面对死亡,思考死亡,以及怎么样更好地生活。
■ 请您举个例子。
像《加油!金顺》里的主人公金顺,在出生前父亲就去世了,又被母亲抛弃,结婚不久丈夫也因车祸而死亡,留下个遗腹子。她有着太多的创伤和丧失,剧中展现了因失去亲人,金顺、金顺的家人、婆婆的家人的痛苦,也展示了金顺怎样坚强地生活。事实上,面对死亡的痛苦,人们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消化,也需要通过一些仪式来处理,包括追悼、发泄愤怒,也包括积极地努力生活。
■ 吸引中国人的韩剧,多是家庭剧,这是为什么?
韩剧展现了家庭中的各种关系,如《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四代同堂,多种关系错综呈现。心理学的家庭系统理论认为,家庭是个系统,人与人是紧密相连的,一个人有了心理困扰,不是他个人出了问题,而是家庭出了问题。
韩剧对家庭诸多关系的细致入微的演绎,使我们看到家庭内部是如何互动的,人在家庭中处于什么位置,它又怎样影响了每个人。
■ 我们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看韩剧的,喜欢看美国《绝望主妇》的人很少。
韩剧和美国剧都很有趣,很美,却完全不同。他们的主题也有些类似。比如婚姻、家庭、暴力、创伤等,但在表现方式上,韩剧更含蓄,主角做事考虑他人,注重家庭成员间的彼此照顾,有许多亲情在里面。而《绝望主妇》的主人公,张扬个性,注重自我感受,不过多考虑他人,情感表达也更直白、激烈,这也许不符合东方人的价值观吧。
■ 看韩剧,可以帮助我们的生活吗?
我觉得韩剧有许多的心理功能。比如,它真实地再现生活,每个人似乎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满足了人们寻求自我、理解自我的需要。
同时,看韩剧也有替代性满足。韩剧中,有许多恋人间的不期而遇,也是许多人的幻想,绝大多数人似乎都随着韩剧的主人公谈了一场恋爱。我们看一百多集的电视剧,随着主人公的命运一起感动一起担忧,跟主人公一样经历许多情感,体验宣泄各种情绪,不断对自我进行反思和思考,这无异于接受一个长程的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