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国啤酒产销量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在3亿之众的酒类消费人群中,5%为酗酒者,10%为问题饮酒。10年里,酒依赖病人上升了3.7倍,且酗酒者出现了低龄化,女性比例不断增加。
我们大都有过嗜酒如命的朋友。最初推杯换盏轻松欢乐的气氛极为短暂,他们像驾着滑轮一般,快速冲入酒精的泥潭,着魔般不加限制地痛饮,直至像个大麻袋一样瘫在那里,失去全部的尊严。这样的形象让人深以为惧。
无从躲避的,是那些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人。酒瘾是他们要共同对抗的魔鬼,这个过程就像经历炼狱。下面给出的一些建议,可以让我们和酗酒者更好地面对此事。
等他自动戒酒
对一个不想停止酗酒的人,我们需要等待。他明明知道酒精会喝坏他的胃,伤肾但他坚持喝,那就是他需要。躲进酒精的防御盔甲,现实世界中的恐惧、紧张和焦虑被抹除了,他们获得了自信科学家已证实,在酒精的作用下,酗酒者普遍觉得自己更优秀但超级玛莉蘑菇的作用只能维持一时,离开了酒精的掩饰,不久他就又回复到卑小的真实状态。于是又产生了对酒精的渴求,想要在酒精中重新体验那些感觉,这是心瘾。
事实上,只要酗酒者自己没有感到要停止,我们无论做什么都是无用功。你苦口婆心地劝阻,会加重他的压力,他反而会用喝酒来抵抗压力。应当做好准备,等待有一天酗酒者自己有动力戒酒。可以为他咨询现有的治疗中心的情况,但是注意,不能代替他去预约大夫,而是要帮助他成为主动的康复者。
帮助,意味着陪伴酗酒者度过治疗的每个阶段,面对治疗中出现的反复而不惧怕。他会出现戒断反应:一些没有明显原因的疼痛,伴随着焦虑和恐惧,如腰痛、头痛、失眠等等。谈论你们的事能缓解这一状况,帮助他更好地去看问题,避免陷得更深。
别让他承认自己酗酒
与酗酒者生活在一起,所面对的主要困难是沟通。的确,每个人所说的和听者所理解的,往往有偏差甚至是相反的。因此,在心理专家的帮助下叙述自己的处境和情绪,能够帮助你和酗酒者之间减少误解。
玛丽·克来尔乐诺解释:“酗酒让爱人变得陌生,当认不出以前的爱人时,人们通常去寻求一些容易的理由,比如‘酗酒的人是一个弱者,他并不愿这样’,或者采取一些幼稚的解决办法,比如藏酒瓶子,这样人们会减少一些无助感。”
每个酗酒个案都是独特的。试图套用一些现成的理论和解决办法,只会使冲突不可避免。例如:人们通常认为应当让病人承认自己喝酒上瘾,但他会极力抗拒这个说法;人们还认为酗酒者应当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停止撒谎行为。玛丽·克莱尔乐诺认为这几乎是强人所难:“你认为这是谎言,可对酗酒者来说,这是正当防卫!一个由于沉湎于酒精而痛苦的人,不愿意自己的名字后面被人刻上‘酒鬼’的记号。”
当酗酒者说没有酗酒问题的时候,即使他满嘴酒气,这也应当被理解为“我是有问题,但这是我个人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酗酒!”
理解你自己的角色
酗酒者为什么求助于酒精?这其中是有原因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周围的人会影响到酗酒者,酗酒者也会影响到他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应该在系统中找到自己的角色。
燕子得了产后抑郁,不久便开始酗酒。力扬将家务全包了,却让燕子觉得自己更加没用,酒喝得更凶了。可能情形还会变得更加复杂。即使酗酒者周围的人都清楚地意识到他们已经受够了这一切,恨不得酗酒者立刻滴酒不沾,但还是会有些更深层的心理是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比如,他们已经习惯了扮演受害者的角色和照看病人的角色。小英的情形就是这样。她在梁子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让她在心理上很满足的感觉,那就是:“我是梁子的全部。”
而想要酗酒者戒断酒精依赖,就要停止玩“酒鬼”游戏。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李宏进说:“让我妻子独自应付酗酒的后果,对我来说等于见死不救。但如果我没有停止‘你喝酒/我来救你’这个游戏的话,我们就会一直玩下去,她不会自己挽救自己。”接受他或她已经去治疗并在康复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小英说:“梁子开始参加一个戒酒匿名会组织(AA)的活动。那个团体对他很有吸引力:他们是一样的人,一起分享其中的困难。但我难以接受他不再依赖我。他戒酒的阶段,我感觉自己几乎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接受一个不再喝酒的他
恭喜,他戒掉了酒瘾!但,戒了酒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困难都结束了。心理学家卡特丽娜·居索解释说:“停止喝酒会导致一种平衡的破裂。人们替代酗酒者做他原来无法做的事情,等他康复回来后,要回到他原来的同事、配偶和亲人的角色上,这让人接受起来却是有困难的。”
成功戒酒的杨艳回到家里,却发现一切似乎都不一样了。丈夫和女儿显然也没有做好准备,他们看着她很陌生,很客气。“我无法再让她照顾女儿!”丈夫曹磊说他无法忘记女儿在酩酊大醉的她身旁哭泣的场景。通常夫妻关系破裂或工作关系解除,是戒酒人重新获得自己位置和尊严的唯一办法。人们能够帮助戒酒者重新组织自己生活的最好方法,就是做好准备去接受一个不再酗酒的人!
成瘾:对酒产生恋情
酗酒并不是以喝酒的量而定,而是以喝酒者和酒之间是否存在依赖性关系而定。酒依赖者经常有喝酒的欲望(强迫性),他失去了抵抗喝酒的能力(冲动),他需要以增加酒量来获得同样的效果(耐受性)。酗酒者不能停止,无论他长期地喝还是周期性地喝,酒成为他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辅助物。
“破唱片”:挡住劝酒攻势
如果你经常身陷酒局,这个技巧可以帮助你挡住劝酒者的攻势:无论他以什么样的理由劝你喝,你都回答他一模一样的一句话,比如“我不喝了”,这就像一张破损的唱片被卡住、不断地单调重复一样,在这样的节奏下,劝酒者自会无趣地放弃。
酒依赖治疗机构(有些成立有AA组织)
北京安定医院中国药物依赖治疗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北锣鼓巷38号
电话:(010)64044356,(010)64045758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
电话:(010)82801984
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中心
北京东城区东四六条南门仓5号
电话:(010)64042241,(010)66721952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600号
电话:(021)34289888
对于我来说,酒精这个词,如同我情人的名字一般,属于亲密的隐私和该死的诱惑的混合体。
酒有很多品种,对于酒徒来说,只有醉人的和不醉人的两种。半醉半醒,是酒徒最想具有最不容易做到的境界,轻易就能微醺着说明白话的人,是骚狐狸、鸡贼和才子,前两者经常见,后一种不可得;所以,我最怕酒后表态的活动,真的跟谁要好,我一定在清醒的时候跟他说清楚;酒上来的时候,我多半选择闷喝,不敬不让不推辞。
不喝酒的话,我挺能聊的,不过,看见酒以后,我会比较收敛,专心地喝酒,一口也不浪费。我对酒的态度越郑重,参加的饭局越少;因为,北京的饭局原本就是要借酒搞出很多事情的,我这一单纯,就没意思了。我的工作比较简单,用不着多少人际关系,酒也是,喝一杯没感觉,多喝就醉。“老狗学不会新花样儿”,日子累积,我和酒相处默契—难怪在上海话里,“吃老酒”代表一种境界。也许是年过30就可以承认自己老了,也许,只是这个阶段,反正,我两年没喝到失态的地步了,这是一个意志薄弱者的小小胜利。
我曾经酗酒。那是一段很丢人,很痛心,保不齐不再重演的苦涩回忆。我在国外生活过几年,至今我都怀疑,如果不回来,会不会就没有后面的事情。出国前和回国后,我个人在事业和感情方面产生了很多落差,这不是简单的言语可以概括的,而最明显的恶果,是用酒精试出来的。
传说里的白蛇,是雄黄酒现原形,我是什么酒都现本性。那时候,我一个人很少喝酒,骨子里,是看不起酒,觉得一个人喝没劲。酒量是可以练的,我不练,到人多的场面,就现了。偏偏,因为刚回国,老朋友的邀请特别多。从喝酒入门,吐朋友一身,胡言乱语,狂言演说,丢东西,摔伤自己,种种没出息的套路,我都演绎过。酒是越喝越上瘾的,朋友却越喝越少。酒后的我,经常变成一个自己都不认识的人,不能怪他们冷落我。为了遗忘自己的失态,愧疚,必须加倍地喝,就和想翻本的赌徒一个道理;我渐渐深深地理解了酒徒……不管因为什么样的理由,我们都是诚实、胆怯、好面子的一帮人,真正的酒徒,肯定是和他人沟通有障碍的人,是某种情感的牺牲品,遗传基因的缺陷分子。酒徒可以理解酒徒,却不能在一起相安无事;累积的酒精过一段就会造成情绪的偏执失控,越是亲密酒友,越有可能互相攻击,大打出手。这种打,不怀有恨,只是纯体力发泄,低级得如同动物标本。
我喝了一阵子,闹了一阵子,没有解决任何个人问题,也没有造成多大社会危害。要说后悔,那是肯定的,不过,我觉得出错的是我的心态,而不是酒精。酒精从被制造那天起,就是利大于弊的一种物质,可以消毒,助兴,御寒。别对号入座喝酒和酗酒,当然自然以及必然完全是两回事。
治疗方案个性化
治疗方案都不相同。酒精病学专家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每一个病人情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跟踪检查取决于病人生理和心理的伤害程度。
戒酒治疗:就是说完全停止喝酒。治疗可以在患者家里进行或在医院进行。戒酒之前有可能需要几周时间的心理辅导,患者才感到充分做好了准备。心理治疗:是要帮助患者认识到酒在他的问题中扮演的角色,辅导患者,让他重新塑造崭新的形象。夫妻治疗或家庭治疗:帮助治疗对象弄清楚,什么样的因素会引发酗酒或妨碍他戒酒。集体治疗:“戒酒互助会”(也称“戒酒匿名会”,简称AA)的治疗方法,在国际上非常流行。酗酒者相互讨论酒给自身带来的问题和如何戒酒,并由戒酒成功者为希望戒酒者提供帮助。中国也有相关的AA组织。
《摆脱痛苦的心理依赖:成瘾心理》
“酒依赖者饮酒的方式与大多数人只在特殊场合才饮酒的社交性饮酒不同,但酒依赖大多从社交饮酒过度而来。”一本帮助我们了解烟酒依赖等成瘾行为的普及读物。
张明主编
科学出版社
定价:2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