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养胃,先养心

  潜伏的炸弹:不良生活方式

  胃病是个非常笼统的称呼,我们常说的胃病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性胃溃疡、胃癌、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多种疾病,这些疾病虽然症状不一定相同,却在很大程度上有着共同的诱因——生活方式。

  Susan的母亲是宁波人,家里餐桌上长年摆着臭冬瓜、咸菜头、咸鱼等自己制作的腌制品,Susan从小就吃着东西这些长大,从来不觉得有什么不对。“我很少在外面吃饭,怕不干净,那些街边小摊更是碰都不会去碰,我只信任家里自制的食物,只要原料清洁,我想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Allan是一名工作繁忙的摄影师,工作忙碌的时候,常常会把一日三餐压缩成一日两餐甚至一日一餐。所以,每逢吃饭的时候,他总是吃得最多的一个。“因为不知道下一餐在什么时候可以吃到,所以就尽量在有的吃时多吃一点,可以储存体力应付繁重的工作。”

  Joe的职业是产品销售,常要请客户吃饭,饮酒简直是他工作内容的一部分。酒桌上推杯递盏,你来我往,Joe永远是不倒的那个。“有时候感觉快要不行的时候,就到洗手间吐一下,回来还能再战江湖。”

  以上这些故事,你是不是很耳熟?因为这些生活方式,很多时候其实也是我们生活内容的一部分。

  为赶上班而不吃早餐、带着空空的胃挤地铁;想瘦身而不顾胃的抗议刻苦节食;平时“三餐不济”却在周末的聚会中毫无节制地大吃大喝;喜欢吃油炸、腌制食品超过新鲜食物;早上洗漱完毕,先来杯黑咖啡提神……处于不良生活方式中的我们,就像养在一个不洁鱼缸中的鱼,身处险境却毫不自知。

  我们其实早就通过网络或书本或其他宣传途径得到以下这些跟胃有关的知识——

  长期吃腌制、油炸食品容易导致胃癌;过度饮酒、抽烟跟慢性胃炎和消化性胃溃疡有直接关系;不规律的进餐可能扰乱胃的正常消化吸收。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也许并不会一开始就给你点颜色看看,却很可能成为胃病的隐患,变成一个潜伏的炸弹,在你毫无提防的时候攻击你的身体。

  只是,我们有太多理由纵容自己:工作忙碌,生存压力,以及一种潜在的危机感和虚荣心。Monica在一家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常常诉苦自己工作过于忙碌:“吃饭像打仗,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但一旦真的清闲下来,又会更加不知所措:“是不是老板觉得我的工作绩效不够好?是不是他在暗示要我卷铺盖走路?”

  是的,职场上,我们其实并不真的羡慕那些“只需要饮茶看报纸等下班”的人,而常常会以“工作过于轻松”为耻。当你告诉别人“我一周要出3次差每天只睡4个小时一天只有到晚上9点钟才有时间坐下来好好吃顿饭”的时候,心里是不是有一种小小的自豪感?“瞧,我是多么重要!”

  情绪也会伤胃?

  我们还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心情愉悦的时候,食欲会比较旺盛,吃得也会比较多;而当我们心情不快甚至抑郁的时候,再美味的食物在味蕾间也会魅力尽失——这些,其实都是因为我们把承受的压力和焦虑的情绪转嫁给自己的胃。

  Heidi一失恋就喜欢一个人去吃自助餐,一盘接一盘地吞下刺身和寿司,随着胃慢慢地饱胀,那些糟糕的心情也仿佛跟着食物一起被胃液消化掉了,等到心情好转,她又会立刻很理智地想到身材问题,于是,又开始魔鬼瘦身,每天只往胃里塞可怜巴巴的几个苹果,一来二去,胃开始找她的麻烦,医生说,她得的是慢性胃炎。

  Rick在一家著名的IT公司担任高级运营经理,住的是市中心的高级公寓,开的是价值70万元的车子,吃的是昂贵却健康的有机食物,随身携带的包里,除了电脑、ipod之外永远有一瓶维生素药丸,周末一定跟朋友打网球,生活简直无懈可击,每年一次的体检报告也几乎完美无缺。可是有次他负责的项目出现重大纰漏,面临巨额亏损,他的胃忽然阵阵作痛。Rick去医院做胃镜,医生给了一个奇怪的诊断:应激性溃疡。

  以上两个例子,是当灰色情绪占领身心的时候,对胃产生的间接或者直接的影响的范例。

  据上海瑞金医院消化科副主任袁耀宗教授介绍,中枢神经系统跟胃肠道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时候,出现胃病症状的原因跟情绪有更大关系,而不是饮食或者其他环境因素。

  我们身体的指挥官——大脑负责接收来自身体各方面的信息,包括疼痛、温度、触压等基础感觉及听觉、视觉、进食等意识,并将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处理,然后指挥相应器官行使各种不同的职能。而当人处于恐惧、紧张、忧虑之类的情绪中时,大脑皮层由于其兴奋点集中于情绪,对周围神经的感觉敏感度降低,相应的控制和调节能力也会下降,使胃酸分泌和胃部的血流发生显著改变,让胃出现一些不适,严重的还会发生溃疡。

  所以,不要让胃成为装载负面情绪的容器。要安抚胃,先要安抚情绪;要健胃,先要学会养心。

  胃食管反流病——最善于“伪装”的胃病

  我们都看过一个电视广告,主人公在公交车上咳嗽不止,画外音指出“喉部不适”,“这是慢性咽炎”。事实上,慢性咳嗽、咽部不适、吞咽困难,这些症状很可能是由一种叫做“胃食管反流”的消化系统疾病引起。它的起因是由于跟胃连通的食管下括约肌发生功能性障碍,从而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因为胃内容物为酸性,所以很容易灼烧食管,产生泛酸、咳嗽、呕吐、烧心等症状。

  这种病的症状五花八门,因此很容易让人混淆,以为是其他疾病而忽略了胃肠正在发生的变化。如果不及时加以治疗,将会导致糜烂性食管炎、食管溃疡出血等严重疾病。一旦出现以上症状,最好不要尝试着自己做自己的医生,而是去医院就诊。

  哪些食物是养胃的

  从中医角度说,食物对胃起的作用,还要视个人体质属寒凉抑或湿热而定;而从西医角度说,事情则变得简单多了。凡是新鲜的食物,比如新鲜的鱼、肉、鸡蛋、蔬菜,都是对胃有益的;而腌制或油炸的食物,比如咸鱼、培根、火腿、咸肉、炸鸡腿等,对胃都是无益的。

  哪些人出现胃部不适后必须就诊

  如果二三十岁且从来没有胃病史的年轻人短暂地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持续时间不长且症状并不严重,可以自己到药房买药,如果3~5天后症状仍然没有好转,就应去医院就诊;但如果是三四十岁的人出现不明原因的胃部不适,且以前有过病史或遗传病史,最好马上去医院做详细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这些观念是错误的

  1.饭后散步能促进消化。

  饭后端坐会“停食”,这个观念可能从小长辈就灌输给你了。不过很遗憾,它是错误的。一般的,进食以后并不需要马上活动,因为进食过后,体内血液需要进入胃部帮助消化,剧烈运动反而会造成消化不良。尤其对有胃病的人来说,饭后最好是静坐一会儿。

  2.消化不良时,多吃酸味水果可帮助消化。

  对于喜欢凡事都DIY的人群来说,消化不良时,吃一堆山楂或者酸橙可能是他们迷信的法宝。但事实上,这些酸味水果对提升胃的消化功能来说收效甚微。要知道,胃酸的PH值可是远远低于水果的PH值。这就好比在拳击场上。如果一个81公斤级的大个子都击不倒的对手,你能指望一个48公斤级的小个子轻松解决么?

  3.胃病不会传染。

  正常情况下,胃病的确是一种“自作自受”的疾病,但导致消化道溃疡和慢性胃炎的元凶之一:幽门螺旋杆菌是可以通过唾液或飞沫传染他人的。这件事情告诉我们“病从口入”绝不只是幼儿园老师用来劝阻小朋友把不明物体塞到嘴里的说辞而已。出外旅游时,尤其是到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环境比较脏乱的地方旅游,千万不要贪图口腹之欲而乱吃路边小摊的食品。

  4.消化不良时,可以停止进食半天或者更长时间,让胃休养生息。

  《红楼梦》里也有一段,贾府有个传统,丫鬟小姐出现不适时,就“清饿”两天,认为可以让身体好转。

  当我们出现消化不良症状且跟进食习惯有关的时候,可以适当减少进餐量,少吃多餐,但不吃是不可行的,会影响正常代谢——除非你想像林黛玉那样,“吹口气儿就会倒”。

  5.只要做到一日三餐,即使是午餐加晚餐加夜宵的“三餐”也没关系。

  胃肠排空时间大约是3~4小时,所以一日三餐的进餐节点是合理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把这三餐的时间顺延,人类的作息时间之所以是现在这样是有道理的,因为它最符合人体的生理规律。而你的胃可不会像你那样“倒时差”。

  6.反正胃的大小可以伸缩,偶尔吃饱点也没关系。

  你的胃不是用莱卡材料做的。当食物进入胃内,胃壁会随之扩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不加节制地往里面塞东西。过饱容易导致食管下部括约肌松弛,而一旦食管下部括约肌松弛,就容易发生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的现象——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吃多了会泛酸、烧心的原因。

  7.辛辣的食物可以开胃,因此可以多吃。

  你可能还没弄清楚,那些辛辣的食物取悦的其实只是你的味蕾。你的胃可不欢迎那些粗鲁又大大咧咧的来客。辣椒、咖喱、胡椒粉、蒜、薄荷等刺激性的调料同样会引起食管下部括约肌张力下降,烹调中还是少用为妙。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