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他的,减肥食谱

  不敢称体重、计算着卡路里吃饭还要尽量少吃、对减肥结果感到失望、时常伴有负罪感……很多人成天为那多余的2、3公斤苦恼,无时无刻不监控着自己的饮食,最终导致越吃越多,越吃越适得其反,甚至损害身心健康。我们邀请到法国营养学家让-菲利普·泽尔玛蒂(Jean-Philippe Zermati),请他分析了这种反常现象以及它所导致的悲剧性结果,并推荐了一些练习,希望有助于常年行走在减肥之路上的人,重新用正常的心态面对食物和体重。

  ■ 《心理月刊》:我们都会是“夸张性”食物神经症的受害者吗?

  让-菲利普·泽尔玛蒂:很不幸,答案是肯定的。在今天这个时代,有半数女性,也包括男性都已经患上了这种病症。他们认为自己肥胖,不论真假,尽管一直都遵守减肥食谱,但始终无法让体重降下来。心理学家称之为“认知节制”,就是无意识地去控制或意图控制饮食的一种行为。也就是说,吃东西这一行为是靠我们的理解力和判断力在进行着,而不是受身体机能,即饥饿、味蕾、食欲或饱腹感的支配了。所谓的饮食法则,比如“营养摄入要均衡、多饮水、不吃油炸食品”等严格地掌控着我们的饮食制度。这类饮食观念被灌输多了,吃在“条条框框”里的人或者节制进食者就把食物自然而然地简化成了两大类:一类是长胖的(脂肪、糖类等);另一类是减肥的(蔬菜、鱼类等)。

  ■ 为什么这会是一种病症呢?

  因为一味节制,这类人群就再也无法感觉身体是饿还是饱,食物是好吃还是不好吃,自己爱吃不爱吃了!况且,你仔细琢磨一下,在想着少吃或不吃的时候,其实首先想到的还是“吃”这件事。面对各种食物,总是要强迫自己不被“诱惑”,但这种抗拒的欲望越是强烈,就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想办法抗拒……长此以往,承受力总有限度,终究会有失控,也就是放弃减肥食谱的那一天,于是减肥就以失败告终,体重反弹也不足为奇。在与食物长期不懈的战斗中,节制饮食者最终不知道应该吃什么了。“吃什么最不会让人发胖?”“有没有什么食物既不会让人长肉又能满足对美味的需求?”“如果吃上了,我还能停下来吗?”反正是再也不能“想吃就吃”了。

  ■ 严格遵守减肥食谱,会产生哪些心理反应?

  刚开始的时候不会有什么影响。人们认为能控制食欲。尽管不能随心所欲,为了梦想的体重,会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并竭尽全力。有能力控制好体型,也就意味着自己具备强大的自制力而且心甘情愿。但这种混合着热情、快乐、成就感的美妙感觉,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减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躁动和超敏感,有时候令身边的人都很难理解甚至难以忍受。通常情况下,节制饮食者面对生活中的压力与失败也更加敏感和焦虑。当食物的限制级别被提升到相当严格的阶段,就会让人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最后,羞愧心和负罪感会让节食者放弃奉为圭臬的食谱,同时自尊心也受到不小的打击。

  ■ 人们一定会以放弃减肥食谱而告终吗?

  一些节制饮食者能坚持一段时间,1年、10年、20年甚至更长,而不会走到失控的地步。他们根据环境经营生活,在斗争中不断更新、改进、完善战略战术用以应对禁区里的食物,比如:拒绝参加朋友间的聚餐,成功地做到厌恶脂肪和糖类……他们被说服这一过程无需经济上的投入,但他们同时也花了相当的时间,来修筑强大的防御工事以击退对肉糖类食品的欲望。

  ■ 究竟为什么会放弃减肥食谱呢?

  对减肥效果的失望、担心减肥失败、害怕反弹等等,这些内心情感因素都会促使人们去吃东西。食物是精神调剂品、有安抚情绪的作用。然而,节制的饮食制度与食物的慰藉功效却恰恰是一对矛盾。在长期遵行减肥食谱的过程中,怎样才能接受“吃巧克力、奶酪等这类苗条天敌的食物以后心情能变得舒畅”的观点呢?后来,节制饮食者为缓解焦虑和压力,悄悄吃了一块巧克力时,心里自然不好受,美味食品却带来沉重的负罪感。这样他们就更需要安慰,总想着再从巧克力中找到慰藉。心理防线很快会被攻破,一旦沉湎于美食之中,减肥计划也就一推再推了。

  ■ 怎样才能摆脱困扰呢?

  说实话,很难,但也并非没有可能。经历了减肥过程的痛苦,收获到并不理想的减肥效果,一些人决定不依靠什么食谱,而对自己少一些限制,避免越走越远。另外一些人则做不到,时刻惦记着食物。相信我,他们真的能可怜兮兮地求你给他/她一些好吃的。当心理上对食物的节制加重时,我建议最好去找专家做一种叫“认知疗法”的治疗。借助行为观察练习,这类疗法可以区分正常的饥饿与想吃的欲望,建立起“饿了才吃”的机制,而且可以重新定义禁食食物的范围。学习感知味觉,承认一些食物的安慰作用。对这类情感因素,特别是针对害怕发胖的心理治疗,能够有助于尽快结束这场与体重较量的无休止的拉锯战。

  ■ 可我们不进行自我监管,又如何减肥呢?

  已经有人根据人体对能量的需求计算过,如果每日多摄入25卡路里的热量,也就是多吃一块糖,10年之后,体重就会增加9公斤。然而,我们身边都有10年间体重没什么变化的人,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他们当然不知道消耗了多少,因为不存在任何简单易行的方法测量能量的消耗,也不知道究竟吃了多少,否则这些人必须随时称量所吃食物。但他们最大的特点是,会根据情况调整饮食结构、均衡餐量(避免餐量大起大落),也从不自欺欺人。这其中秘诀是什么呢?——依靠自己对食物的感觉来支配饮食,清楚自身所需的能量,并准确量化所需。这样,面对食物就不会再焦虑不安了。节制饮食者可以拥有一个稳定的体重——也许与医生给出的科学数值并不吻合,但你也可能比当下流行的体型更匀称呢。无论如何,这确实是适合你自己、令你心满意足并坦然接受的体重呀!

  你是“减肥食谱”的受害者吗?

  食谱一:生拌蔬菜、鱼、蒸胡萝卜配无脂酸奶

  食谱二:西红柿沙拉、煎鱼配巧克力慕司

  你认为哪个食谱会让人发胖?你的答案是第二个,对吗?其实不然,因为食谱的菜量没有给定,是不能作出正确判断的。

  如果这两个食谱都含有750卡路里的热量,只是第一个里既无脂肪也无糖分,哪个更容易让人发胖呢?答案是两个菜谱一样,因为它们所含热量相等。然而,做这个测试题有90%的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第二个食谱,剩下的10%的人里偶尔也有选择第一个作为减肥食谱的。

  从心理上,人们感觉第一个食谱是不会令体重增加的,而且即便再多吃一份(750卡路里)也不会多长一两肉。相反,第二个食谱里又有脂肪又有糖,即使不全部吃掉(只吃500卡路里的食物),也肯定长肉。不管科学根据,人们直觉地认为巧克力的脂肪和糖分会堆积而胡萝卜所含热量少,进而得出结论,500卡路里热量的巧克力比1000卡路里的胡萝卜更易令人发胖!

  早餐“替代品”练习

  1、连续4天不吃早饭;

  2、用半板或1板巧克力取而代之(1板100克巧克力的热量是500卡路里);

  3、慢慢咀嚼巧克力,并试图在吃饱的时候停下来;

  4、下午饿的时候,随意吃些东西,感觉不饿了就别再吃了;

  5、不要忘记在练习的第1天和第5天称量你的体重。

  这是让-菲利普·泽尔玛蒂推荐的一项惊人的“替代品”训练。

  普通的一顿饭平均含有750卡路里的热量,早餐用巧克力代替可以减少250卡路里热量的摄入。在练习结束时,请称量你的体重。你会亲眼所见,这个连续4天吃巧克力的练习并不会让你发胖,说不定你还瘦了呢!

  还无需饿肚子!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