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因很神奇吧?喝完一杯咖啡,几分钟后,我们就感觉反应加速、警觉度提升、注意力也更集中了,这可算得上是一种真正的神经兴奋剂。
法国国家健康和药品研究院的院长阿斯特里德·内里格(Astrid Nehlig)分析说:“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咖啡因的摄入会立即导致心律加速,随后而至的就是清醒的感觉。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它同时作用于几种神经递质——咖啡因在阻挡腺嘌呤核苷接受器(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同时又刺激多巴胺和肾上腺素(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分泌。”
正因为这样的原因,咖啡因也会被添加于内啡肽类镇痛药和让人产生欣快感的荷尔蒙类药品中,它们带给身体的兴奋感让我们很容易产生“上瘾”的感觉,也难怪在某些食品分类中,咖啡因被定位于“软性毒品”。
虽然,咖啡因给大家带来了兴奋感,但每个人对咖啡因的反应是各不相同的。一些人对咖啡因的敏感程度比另一些人要高出16倍,而这种对于咖啡因敏感差异的最明显之处就在于它对睡眠节律的影响上。这种影响力,是由每个人对咖啡因的代谢能力决定的。
我们习惯上认为睡前饮用咖啡影响睡眠,其实从生理角度讲,这是个理解误区,因为咖啡因的活动高峰在饮用后的五小时才开始,所以有睡眠障碍的人群应该在18点之后就开始避免饮用咖啡。
那么如何解释咖啡因的活动周期与它进入身体后使人产生兴奋感这样一个时差呢?原因就在于我们吃进肚子里的咖啡因远比想象的要多。茶、可可、可乐、能量食品等等很多常见的食物中都含有咖啡因,在一些药品的成分中也能找到它。因此不经意之间,我们摄入的咖啡因很容易就超过了建议的最大服用量。
一般来说,女性的每日建议摄入量是300毫克,相当于两倍多的咖啡,而男性是400毫克。超过这个合理剂量,对身体健康有损害的一些症状就会显现出来:长期失眠、持续性焦虑、过度紧张、心律失常等等。因此,充分了解每日咖啡因的摄入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超过限量,就很有必要减量了。
当然这样一个“戒断”期是会伴有头痛、极度疲劳、强烈躁动等不适症状的,但为了重新找回咖啡的美妙和它的益处,还是很有必要的。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咖啡因的藏身之处。
咖啡里的咖啡因
咖啡因的含量取决于咖啡的品种以及制作的方式。比如,罗布斯塔(Robusta)咖啡豆里咖啡因的含量是阿拉比卡(Arabica)的两倍;而过滤咖啡比浓缩咖啡(Expresso)的含量多30%。淡咖啡比浓咖啡中咖啡因的含量高,也就是说咖啡与水接触时间越长,咖啡因的含量越高。
药品中的咖啡因
咖啡因被用来治疗偏头痛。在一些抗疲劳、抗感冒的配方中,当然还有在一些兴奋剂里也都能找到咖啡因的身影。咖啡因的含量在这些产品配方说明中会有标注。
茶叶里的咖啡因
与咖啡一样,咖啡因也是茶的主要成分。只是它的效果更温和、释放更缓慢,因为大量的丹宁酸减缓了咖啡因的释放速度。茶中咖啡因的含量取决于茶的冲泡时间以及品种。100克红茶里大约含40毫克,绿茶含30毫克。
巧克力中的咖啡因
可可豆中含有咖啡因。黑巧克力里的含量最多(30克黑巧克力里大约有60毫克),比牛奶巧克力中的含量要高出很多,后者含15毫克;至于白巧克力,是不含咖啡因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白巧克力里根本不含可可豆。
能量食品里的咖啡因
在一些速食的能量食品中,特别是运动型的,含有咖啡因。其含量按规定是必须在包装上加以标注的,因品牌各异。有一种叫瓜拉那(guarana)的巴西野莓,也含有咖啡因,很多人并不了解,而它的咖啡因含量是咖啡里的两倍,是世界上咖啡因含量最多的植物,它的提取物被用在某些能量食品中。
可乐及功能饮料里的咖啡因
一听可乐中约含30~60毫克的咖啡因。所谓的功能型饮料标注的含量高达80毫克,这个含量通常还包含了其他兴奋剂成分。这些苏打饮料是孩子们咖啡因摄入的主要来源,所以孩子们一天的饮用量不应该超过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