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菜

  我问伯母什么是“一世菜”?伯母说:“有些蔬菜,比如南方的芋头、北方的土豆,自己没什么味道,哪怕只加一点点油盐,就很美味可口。它们像米饭、馒头,让你一辈子吃不厌,可以陪伴你一生。”

  一个芋头一条命

  不久前回南方老家,爸妈带我去山上的农家乐。看到路边地里长着一丛丛绿色植物,细长的茎上顶着片心形的大叶子,随着微风摇曳,煞是优雅,便问:“这是滴水观音?”老爸说:“是你最爱吃的芋头啊!11月底挖出来就能吃上新鲜芋头了。”我大吃一惊,实在没料到长相毛毛糙糙、被归为“粗”菜的芋头,居然有如此美丽的“前世”。

  在普遍种植芋头的南方省份,人们不大瞧得起它,价钱一直很贱。芋头中淀粉含量极高,缺粮的年头被当作粮食来填饱肚子。关于芋头,老爸还有个常说常新的故事:1960年,上初中的他下乡支农,在一户农家搭伙,这家的大人因为孩子多吃了一个芋头便一个巴掌扇过去,最后还不解恨地骂了半天。要知道那时一个芋头就是一条命啊。

  即便性命攸关,归为粮食的芋头总不大受重视。人有的时候就是这么势利,除了要把人分出三六九等,对食物也不愿一视同仁,尤其视芋头、土豆、红薯等根茎类农作物为低贱;又信奉“物以稀为贵”,拿可有可无的东西当宝。而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由于其出身低下、无须花费太多就唾手可得,反而不拿它当回事。

  正餐甜点皆相宜

  对上一辈人来说,芋头是和“饥饿”、“食物匮乏”联系在一起的,对其实在缺乏美味记忆。我父母有着他们那一辈人的清教生活观,对芋头始终珍视,当它是上帝的赐福,生活好了以后更是拿出热情来料理芋头,精细地制作芋头,给它以礼遇。深秋时节芋头上市后,我们家餐桌上常出现一道芋头饭。先把紫皮洋葱丁和五花肉丁炒出油,再加芋头丁和香菇丁、虾米翻炒,香味出来后,加洗干净的大米翻炒,水分炒干后放入电饭锅,加少量酱油和盐、适量水,蒸熟后一股浓浓的香,在寒冷的空气里特别诱人。

  芋头的肉质很细腻软滑,被肉类的油脂裹挟着,很是温暖肠胃。此次回家,妈妈端出芋头猪蹄汤,汤色浓白醇厚,撒着几粒绿色的葱花——芋头一定要和肉一起烧炖,吸收了脂肪,肉肥而不腻,芋头自己也绵软可口,实乃双赢的合作。作为食材,芋头算是做到了至高的境界。

  芋头怎么做都好吃,当零食、甜品也合适。读书的时候,春节回外公家过年,晚上大家一起熬夜。10点来钟,总会有某个年纪大点的表姐变魔术般端出一碗蒸熟的芋头。孩子们围着炭盆烤火,撕下烫手的芋头皮蘸白糖吃,大人们在一边喊:“别跟饿死鬼一样!少吃点,不消化!”——这幅场景成为我脑海中和睦美满全家福的底片。

  在无锡大伯家,平素不怎么下厨的伯母为远道而来的我洗手做羹汤。她用白糖水煮了几十粒圆滚滚的芋头仔,熟后浇上一小勺金灿灿的糖桂花,就是餐后的甜品。

  伯母虽是无锡人,但年轻时一心只读圣贤书,1950年代上大学后响应号召,又做了新时代的铁姑娘,谈不上有厨艺,只是不会让一家人饿着而已。

  但她做这道糖水芋头却做得好,她说:“芋头是一世菜,再笨的女人糖水芋头也该会做的,我已经很偷懒了,芋头是在菜市场上买好的削了皮的半成品。”因为离得远,我和伯母至今也就见过两次面。

  一个土豆一餐饭

  还有一位姑父,他是陕北人,天天吃土豆他都不反对,走到哪里都要拿当地土豆和陕北“洋芋”作比较,结果总是后者胜出。其实他20岁就离开陕北了。他说芋头、土豆就是陕北人的“饭”。

  我很欣赏英国人尊重土豆的态度。英国历史学家给它很高的评价:土豆是种廉价为劳动阶级输送能量的食物。土豆是超市里最便宜的食品之一,但受到很好的礼遇,每个品种都干净整齐地摆着,像米面一样论“袋”出售:粉红的专用来烤的土豆;拇指大的“Baby”土豆;马利斯·派柏土豆;新土豆……

  吃土豆,中国人的味觉没那么细腻,烧炖炒煮,每一种口感都差不多。反倒是一向被嘲笑为连一套正确描绘烹饪的英语词汇都没发展出来的英国人,烤土豆、土豆饼、土豆泥派、中式炒土豆,发展出花样繁多的土豆烹调法。

  在英国时,爱上吃烤土豆。烤土豆是英国人的烤白薯,很多英国人把它当饭吃,懒人、穷人一个烤土豆就是一餐饭。英国土豆品种优良,淀粉含量高,做熟后吃起来糯糯的。当时住在爱丁堡老城,不远处的“烧鸡公巷”巷口有家烤土豆店,是我最爱光顾的小店。

  店很小,一个装沙拉的柜台,柜台里两个大烤箱;店铺连名字都没有,就叫“烤土豆”。每次去,排队的时候,就看橱窗上的菜单,琢磨这次要配哪种沙拉。排到跟前,伙计从大烤箱里取出一个硕大的土豆,在上面用刀划个大十字,拿餐刀抹大块黄油填进十字中,又洒些盐。

  罗马尼亚沙拉?没的说。舀了一大勺沙拉又塞进十字中。我捧着用厚厚粗纸包着的烤土豆,闻着黄油融化后的香味,心中立刻产生温暖踏实的感觉。

  烤土豆很便宜,一套不超过3英镑,乃平民化之极的食物。一个朋友讲起他爸爸,二战后经济恢复时期,冬季每天上学兜里都揣两个烤土豆,一直到中午隔着衣服都能感觉到土豆的温热,手冷了也伸到口袋里让土豆暖和一下。

  炸鱼薯条也上瘾

  我也爱屋及乌地接受了炸鱼薯条。炸鱼薯条在英式餐馆里是主菜,是和烤土豆并驾齐驱最受欢迎的外卖食物。一块裹了面糊炸过的鳕鱼,一堆粗粗的炸薯条,价钱不过2英镑多,炸鱼薯条始终是英国最便宜的一餐饭,流浪汉也享用得起。

  英式炸薯条比美式快餐店里的炸薯条好吃,用的是马利斯·派柏土豆,水分和糖分含量低,肉质密实适中,肉色乳白不易氧化变黑,炸了以后外部松脆、内里绵密,口感很好。

  吃炸鱼薯条上瘾后,走到哪里我都要去找当地的名店。很好找,大多数地方的地图上,会将本地的老店清楚地标出来。我曾在苏格兰西部马儿岛的行政中心托布莫里镇住了半个月,常常在码头上买炸鱼薯条吃。

  这家店就是个流动售货车,很方便地用刚打上来的新鲜鳕鱼制作,到下午鱼炸完了就收摊。后来才知道查尔斯王子曾给它颁了个王室的荣誉奖。呵呵,相当于吃了御膳房的炸鱼薯条。

  做烤土豆,将土豆洗干净扔进烤箱,调到200℃烤1小时,这期间拌点洋葱、菠萝、奶酪沙拉,还能看完一集电视剧。土豆泥,也很省事。土豆洗净,大个的对半切开,小个的连皮扔进水里煮,煮熟后撕掉皮,用捣土豆泥的专用捣碎器压成泥,混入少量牛奶或高汤、盐、胡椒粉拌匀,上面铺一层奶酪碎末,放进烤箱150℃烤10分钟即可。真是相当“偷懒”的做法。

  芋头烧排骨

  材料:肋排,芋头去皮切成滚刀块
  调味料:郫县豆瓣酱,葱,姜,料酒,生抽,油

  做法:
  1、油锅热后加郫县豆瓣酱、葱、姜,炒出香味后,倒排骨。
  2、翻炒排骨,直到锅内的油呈清亮状,加少量生抽、料酒。
  3、加水,没过排骨,直到排骨熟但还不是很烂时倒入芋头。芋头熟烂后,排骨也好了。

  心得:
  1、这道菜是四川人的家常菜,非常下饭。汤汁隔顿可以做面条的底料。
  2、排骨还可以换成鸡块、鸭块,就是餐馆里的芋儿鸡、芋儿鸭。
  3、削芋头皮的时候最好戴上手套,因为芋头的粘液中有一种过敏物质,会让皮肤瘙痒难忍。芋头块切好后如果不马上用,一定要泡在水中。

  烤土豆

  材料:4个大土豆,干香草碎

  调味料:橄榄油,盐

  做法:

  1、把烤箱调到最高温度,预热。在烤盘里刷上一层油放进烤箱加热。

  2、把洗净的土豆沿纵向切成若干片“月牙”。将每一块月牙刷上一层油。

  3、烤箱很热后,小心拿出烤盘,把土豆块洒落在烤盘上。注意,土豆块在烤盘上只能铺一层。

  4、在土豆块上洒上香草碎、盐,放入烤箱烤20分钟。通过烤箱上的玻璃门看到土豆变成金褐色,就好了。

  心得:这道菜选用的是46人吃的土豆分量。盐如果用粗粒盐更好,粗粒盐和干香草碎在超市的进口食品柜台有售。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