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共舞-我的情绪练习曲

  “我的身体越来越敏感,情绪调整越来越快,负担越来越轻。”

  AMY,38岁,生活教练

  24岁离婚之前,我的生活中几乎没有“痛苦”两字。这之后,世界一下子就崩溃了。

  相夫教子的小日子我也满足,但命运不让我有了。于是我来到北京。为了忘记痛苦,我拼命工作,从早上7点到晚上10点。你不是觉得我不好吗?我就要证明给你看:我很出色!——我以为离婚是因为他嫌我不够好。

  我28岁已经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运营总监,2003年辞职时是棕榈泉的市场销售总监。别人尊重你,老板欣赏你,可名片上的名头与我有什么关系?

  我内心特别空虚。当时我的背特别痛,每天要吃三四片止痛片,早上不喝两杯咖啡眼睛根本睁不开,一堵车就狂躁得恨不得把窗户砸开。身心的痛苦再也盖不住了,但我还以为是压力导致。

  于是我隐姓埋名去做设计师,开了家居店,后来又开了个小酒吧。我有车有房,有足够养自己的钱,可是我还是不高兴。相反,我那时候简直是躁狂型抑郁症了——我几乎每天晚上都吐,一吃饭就吐;我头晕,看着天花板上的灯就在不停旋转;颈椎严重变形,需要做手术了;背像铁板一样硬,一星期做3次按摩,还是疼得睡不着觉;脸色铁灰,脑袋昏沉,情绪也是乱七八糟的。员工看到我从远处走来就发抖。

  我原本不是那么大脾气的,是因为身体让我太烦了。身体的不舒服让我有了更多负面情绪,负面情绪又让我身体更不舒服……我真不知道自己怎么回事了?!做女强人不行,做小女人还是不行,我彻底找不着北了,绝望了,崩溃了。

  2005年,我状态最糟糕的时候,朋友约我一起去听成长课。这之后,我就成了“课虫”。开始我每个月都要上三五天清理情绪的身体课程。能量、灵气、按摩、舞蹈、呼吸、萨提亚冥想,放松你的头,放松你的脚趾头……才知道,原来我还有这个部位,原来我还有这么多细微的感觉。

  逐渐,身体变得敏感起来。现在,当我向我的按摩师抱怨身体不舒服时,他总说:你已经挺好的了,刚才那位客人按了一个半小时,还不如你的1/10呢。

  呼吸课对我帮助很大。通过呼吸,头脑停下来,身体就完全打开了。各种感觉、储存的记忆,全冒出来了。痛苦、恐惧、悲伤、厌恶、憎恨……表达的情绪就像气球里的气,被针一扎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放松的、美好的、爱的感觉。

  2008年,我母亲从发现癌症到去世前后的6个月,我上了至少12次情绪释放课。“我爱你、我恨你,你怎么能把我抛弃……”我每次都会抱着演我妈的人或空椅子哭得昏天黑地。和母亲共同回忆这些年的点点滴滴时,也会两个人一起哭。这之后,我的悲伤就少了很多。这些悲伤的过程,对我来说是很好的疗愈。

  这些年,我都在有意识地清理原来的情绪垃圾。我仍是情感丰富、“情绪化”的我,但是情绪不再是失控的状态,破坏关系的、摧毁性的情绪基本上没有了,我更多是在感受情绪。我还是会生气,但是情绪能量调整变得越来越快。

  以前和老公吵架,我可以30个小时不出屋,哭、睡、不吃东西,只喝点水——我要发泄我的不满,我老公就绝望了。这次我们又吵架了,我哭了半小时,睡了半小时,情绪就过去了,结果我化了妆高兴地和他一起出去吃饭。他说:宝贝,你真成长了。心灵成长的路,真的让我开心了很多,负担越来越轻。

  推荐方法:表演瑜伽,释放情绪

  清理情绪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持续地、带着觉知地释放情绪非常重要。以下练习会对您有所帮助。建议每天早晨起床后、晚上入睡前各做5分钟。

  1、笑佛式——释放抑郁

  可以模仿任何一种大笑,要笑出声音来,感觉到横膈膜随之振动。腹部往往聚集着很多情绪。笑可以释放紧张,还能积累正向的能量,改善情绪低落的抑郁状态。持续1周,你会发现自己看待世界的方法已发生了改变,自然发展出一种幽默感。

  2、叹气式——释放愤怒

  想象自己是一个智慧老者,深深吸气,然后大声地叹出去。叹气,可以将能量调动到头顶,再通过声音和吐气叹出去,完成一个能量循环。如果做100下,愤怒、火气就会顺着叹气声流走了。感觉能量集中在头部时,也会有所帮助。

  3、哭泣式——释放悲伤/委屈/恐惧

  回想一个悲剧或伤心事,也可以像饥饿的婴儿一样发出哭泣的声音,并喃喃自语。同时手握成空心拳或杯状,轻轻敲击胸腔部位。

  眼泪能够释放痛苦,敲击会让积压的能量松散开来,人会感觉轻松很多。对经常感觉胸闷、呼吸短的人尤其适用。

  “音乐带着我去看心里的每一个房间,除了负面的,还有美好的”

  唐瑶瑶,24岁,实习音乐心理治疗师

  “要尽可能地出色。”这是从小我父母对我的要求,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我直觉地认为要出色就必须理智,不情绪化。那些年,我练成了压抑情绪的高手,并且几乎不会愤怒。

  可是,努力出色的结果就是快乐吗?大四那年的冬天,我负责组织学院的一个实践报告会,之前要准备很多资料。我很努力,那天晚上的汇报也特别成功,大家的反映很好。但就在我放松下来的那一刻,我体会到的不是喜悦,也不是成就感,而是莫大的悲伤和委屈。我居然开始大哭!因为和周围的气氛太格格不入了,我就跑到卫生间,蹲在地上,哭了几乎一个晚上。

  像这样的情绪爆发,差不多一两年就会有一次。每一次都来势汹汹,每一次也都莫名其妙。别人不知道我为什么哭,连我自己也不知道……

  因为专业学习的缘故,我参加了GIM(音乐引导想象)的培训。那次,老师带领我们在音乐中体验自己的情绪,并且让我们去面对、触碰自己的消极情绪。这对我来说很困难,因为我一直是压抑和逃避的好手啊!几乎从记事开始,对别人来说能轻而易举表达的愤怒,对我自己来说却比登天还难。但是随着渐进的练习,我开始真正把自己投入进去,那些捉摸不定的、被忽视掉的东西,一点一点变得清晰。我开始触碰我的愤怒,还有愤怒背后的委屈、恐惧、渺小、孱弱……它们那么陌生又那么熟悉,我一下子明白了,我的爆发并不是莫名其妙的。那些被我匆匆压下的情绪根本没有走,而是藏在我的身体里,隐隐作祟,蓄势待发。

  那段时间,因为第一次那么深入地探索自己,以前所有的负面情绪都往外蹦,我撑不住了……我开始头疼,脑袋里像有一个东西不停地晃荡。

  我的导师高天给我做了一次治疗。他让我选择两个乐器,分别代表着“我自己”和“我的头疼”。在高老师的引导下,我和一个同伴不断交替地用这两个乐器来对话。我向我的头疼宣战,我问它为什么要折磨我,我要警告你,我觉得不爽,我很委屈……没想到我会哭得那么厉害!声嘶力竭,好像马上就要休克了一样。因为不断变换位置,再加上情绪汹涌而出,到最后,我的腿都软了。下课以后,我已经没办法自己走回宿舍。结果转天醒来,脑袋里的那些东西不见了,我的头也不疼了。

  可是,那些天,我似乎又陷入另一个极端。因为过于沉浸在刚刚被我发现的负面情绪里,无法自拔,我觉得整个世界天昏地暗,一片混乱与糟糕,甚至觉得自己也很糟糕。我就像个刺猬一样,谁也不想理,一点小事都能激起我的叛逆和怒气——我变成了我以前害怕变成的人。

  就在这种很拧巴的阶段里,我一次次地梳理和体验着自己的情绪,一次次地向我的督导、治疗师和GIM小组的姐妹们倾诉。在她们的接纳和陪伴下,我渐渐意识到,无论我是刺猬也好,糟糕无能也好,那都是我的一部分。

  我慢慢接受了自己也可以懒惰,可以做不好事情,也可以悲伤,可以不那么懂事……而音乐带着我去看我心里的每一个房间,除了负面的,还有积极的,美好的……

  现在,正面的情绪也好,负面的情绪也好,我把它们看成是一个信号,在它们的引领下去关注自己内心的需要。当我不再害怕它们的时候,压着我的东西好像也忽然不见了,我体会到了一种从没有过的轻松和自由,连身体都变得松弛下来,不那么紧绷了。

  推荐方法:

  ■ 向音乐敞开自己

  在音乐心理疗法中,很重要的是“向音乐敞开自己”,这个练习平时也可以做——

  1、选一个自己感觉舒服的姿势,放松身体。

  2、音乐,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去。在音乐的带领下,让情绪跟随音乐流动起来,感受音乐的流动、自己情绪的流动。

  ■ 用音乐调节情绪

  原则是“同质”——悲伤时就听悲伤的音乐,焦虑、愤怒时就听激昂亢奋的音乐,可以使相应的情绪得到释放,从而达到内心平静。比如——

  焦虑时,听巴赫的G小调《幻想曲和赋曲》,圣桑的交响诗《死亡舞蹈》。

  忧郁时,听莫扎特的《B调第40交响曲》、西贝柳斯的《忧郁圆舞曲》。

  急躁时,听亨德尔的组曲《火焰音乐》、罗西尼的歌剧《威廉·退尔》之序曲《风暴》。

  压力大,听艾尔加的《威风凛凛》、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

  疲乏时,听维瓦尔第的大提琴协奏曲《四季》、《春》,或亨德尔的组曲《水上音乐》。

 (原载自《心理月刊》2007年4月号)

  一呼一吸间,当我不再试图操纵自己,而变为观察时,情绪也和呼吸一样自然起来。

  推荐方法:

  ■ 观察呼吸,观察自己

  我们每时每刻的呼吸,其实包含着许多信息,昭示着我们情绪上的波澜。在对呼吸的观察中,心灵会逐渐平静下来,不再被激烈的情绪所主宰。当注意力集中时,心思也会变得警觉、敏锐,更有洞察力。

  1、尽量选择安静封闭的环境。

  2、禁语,将心专注于气息上,延绵不断地觉知气息的出入。不要刻意控制气息,而要如实地观察气息的进入、呼出。

  ■ 3分钟呼吸空间

  这是适合于日常生活中运用的一种迷你内观技术。当你感受到不愉快的情绪时,身体出现紧绷或紧缩的感觉时,呼吸空间技术可以帮助我们稳定自己的情绪。

  进入觉察。保持挺拔、庄严的站姿或坐姿,最好能闭上眼睛,将觉察导入内在,快速扫描。自问:我此时此刻的体验是什么?有什么想法掠过脑海?心情如何?身体感觉怎样?

  集中。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的生理感觉上。近距离感受呼吸在腹部的感觉——腹壁随吸气而鼓起、随呼气下沉的感觉。随吸气呼气的过程,将自己锚定于当前状态。

  扩展。将觉察范围扩展至全身的感觉,比如姿势、表情。如果觉察到任何不舒服,通过深呼吸将它们消融在每一次轻柔而开放的吸气和呼气之中。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在呼气时对自己说:“没关系不管它是什么,既来之,则安之。”

  (摘自《改善情绪的正念疗法》)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