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表达,就要符合自我——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
木子美
性观念开放,没有具体职业,近来在距离城市不太远的某处“隐居”。2003年,她在博客“遗情书”中描写自己与广州某著名歌手一夜情经历的网络日志被转载到西祠论坛,继而全国各媒体争相报道、采访。有些性专家认为,此事件之所以引起如此轰动和争议,是因为她“消费男人”的观念有力地挑战了旧有的男权社会价值观。她被迫辞职,《遗情书》出版后也很快被禁。
我是2003年6月19 日开始写博客的,当时写的人还不太多。我就是在写日记,有性就写性,没性就写生活。写日记以前我就是性专栏作家,“欲望城市”那种风格,也会写自己的性经历。就像一个专栏作家的日记和她专栏内容也比较关联那样,我在日记里写性是很自然的事情。性对我来说不是隐私,至少不是我的隐私。他人看了会有何反应?我不太关心。
日记被贴到西祠以后,大家的反应,我还是觉得意外。意外的是,网民与日志作者本来有种默契的关系——看了就看了,不会拿你的日志去一个媒体网站制造话题,夸大其辞——却被某个别有用心的人打破了。我直接删了那篇,保护自己。博客继续开放继续写。我不是那种你一说我就服从的人,有一种“我想写我就写”的想法。本来我是娱乐的心态,可是后来一些门户网站利用这个在炒作,有些网站组织专家学者连续几天大规模批判,上纲上线。我一下子不爽了,就把博客关了。
对于别人的看法,我没想那么多,在几个采访中作了解释,解释完了就完了。再后来我就不接电话了。反驳?解释很多次了,没什么好反驳的。媒体很成功啊,可以随便引导读者。群众愿意喜欢媒体制造的人物就去喜欢吧。我没法干涉别人的判断力,也没兴趣帮他们提高。
我妈没看过日记。当时,我就和她说“最近我发生了一些事,但你不要担心”,我妈也就常规地嘱咐一下。我有告诉她大概是什么事,但她不见得有兴趣看日记的具体内容。我妈在我18岁以前就告诉我,不管我选择了什么,我自己要负责。所以我们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别人的看法……别人很希望我在意,是吗?每个人都有兴趣当法官,是吗?每个人都有兴趣每天网络暴力,是吗?我做了什么,我自己会负责,所产生的影响,我也会自己承担,不用别人操心。“不恰当……”的日志我已经删除了,我不觉得有别的要解释。不恰当就是写到名字侵犯隐私嘛,不写名字的就不用删。
现在来看,我也觉得我当时的处理很恰当啊,没做错什么啊。该解释解释,别人惩罚你就接受惩罚,很公平,也很让人满意啊。都是别人来找我冲突,我态度还可以啊,很配合的。单位要辞退我,我就完成最后的工作,然后写好辞职信,也没去争辩——他们也有道理,我可能给他们带来了麻烦,那我就让人安心好了。没工作又不会死。我脾气虽然不好,基本还是善良的人。
变化嘛……我貌似还是很倔,性格很难改的。要表达,就要符合自我,就是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这件事只是让我更顽强,更自我。
我应该也有说话的禁忌,也有很多敏感点,会忽然生气。用某些人的话说就是“女性受迫害狂”,换一个说法就是“女王控”,就是不喜欢被男人的某些高高在上的观点冒犯,所以有时也容易跟人起摩擦。有次很好笑,我看到腾讯主页的博客部分推了好多篇歧视女性的文章——那堆标题是比如女大学生如何被包养啊,剩女如何不堪啊,感觉很不尊重女性——我马上给他们的高层写了封投诉信,后来他们就好点了。当然我不是以木子美的身份,是以普通读者身份投诉的。我的确对女性主义比较敏感。有时男人可能浑然不觉,我却会在意。男人经常觉得我不尊重他们,所以他们生气——比如跟他们做爱不可以写,尤其不可以写表现不好,不能嘲笑,不能挖苦,不能有消费意识——因为他们习惯了消费女性。
“我就是想告诉大家,除了职业相对特殊,我和大家一样也有过不去的事情”
李慧珍
职业歌手,2000年因患脑垂体肿瘤隐退,2006年复出并接连推出新专辑。在各种访谈节目中,她直言不讳生病对自己身体的影响,每次谈起已去世的父亲,更是泪流满面。2009年8月,她更出现在中央电视台12套的心理访谈节目中,和妈妈一起,回顾了自己对暴力的父亲的仇恨与最终在内心里和解的过程。
对于我上心理访谈,很多人感到惊讶,歌手、艺人的确没有上过这种节目。这个节目跟我的性格其实很贴切:我性格很直接,不会隐瞒。所以,我不会觉得有不妥。我想法真的很简单,就是想告诉大家,除了职业相对特殊,我其实也是个普通人,和大家一样也有过不去的事情。在我看来,有像我这样问题的朋友也不在少数。
妈妈也提过:会不会不太好?我说:为什么不讲?事情本身不是不存在,讲出来还有可能会帮到别人,对吗?我跟大家讲自己经历、心态,其实也是告诉大家事情解决可以有其他的方式。看到这期节目的有些朋友在我的博客上留言说,很能理解我的心情,因为和我的经历特别类似……可能大部分看电视的朋友一看就过了,也可能会帮助到10%的人。
什么是负面影响?家丑让人知道了?比较要面子的人可能会比较在意。要面子是把双刃剑,有时其实总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要认清楚要面子什么时候是好的,什么时候是不好的。
如果是23岁以前,我可能会犹豫,是否要说出这件事。那一年,我突然病倒了。我自己也在琢磨,我这么年轻为什么会生这种病?因为不开心。这种病与情绪压抑有非常大的关系——心情不好,引起内分泌失调,影响激素水平,导致生病。
我17岁就独自来北京,可是理想与现实落差太大,发展不顺利,又因为要面子,很多情绪宣泄不出来,就得自己扛着。7年里我没有流一滴眼泪,也感觉不到任何细微的东西,什么都冷眼旁观。有段时间我甚至觉得自己像是得了自闭症。当我病情开始稳定,也把父母接来住,之后发生了很多事,包括父亲的突然去世。2004年1月到11月,我觉得自己就是在病中修炼,很多事情一下子就想明白了,就可以放下了。父亲去世我没有哭,但2006~2007年间,只要上节目一谈父亲我就会崩溃地流泪。可能之前压抑的情绪通过做节目释放出来了。我觉得:把事情说出来,有时其实就是治病。
坦诚、直接的性格,让我拥有无数的朋友。与很多人,第一次见面就可以像朋友一样。我的朋友就是这么来的。很多歌迷朋友会说,哦,原来你就像我姐姐一样的。我说:这个感觉就对了。我喜欢说话,非常在意与人沟通——我们就剩下这些了。被人了解不是坏事嘛。我更愿意和身边所有人打成一片,不愿意一个人默默坐在角落里,别人觉得你神秘,你自己却很不开心。如果做艺人就要改变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导致我不开心,那我宁愿不要做艺人。
当然,也有时候因为嘴巴太快造成问题。比如举例的时候不小心就把别人的秘密说了出来。所以经常被朋友骂,经常要说对不起,我男朋友天天说我……慢慢我就记住教训了,嘿嘿,现在举例就不举名了。
我个性本身很直接,但是也慢慢琢磨出一些与人相处的技巧。生病后那一两年,妈妈搬来和我一起住。那么长时间没有在一起生活,我必须重新学会和妈妈相处。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坦诚。我发生任何事情都会跟妈妈讲,从不回避、隐瞒,也会问她意见,让她知道她的意见对这个家也是很重要的。对一些重要的事情……就像我朋友讲的:其实你知道答案,也知道怎么去做,提问题有时候只是为了让答问题的人爽一下,(让对方说出自己要说的话)有时就能解决问题。矛盾发生时,沟通也要适当选择时机。前提是你知道,自己是想要解决这个矛盾,不是去增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