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日媒体争相报道:日本9h胶囊酒店,为加班到天昏地暗的上班族提供睡觉的地方,而这个连“窝”都称不上的地方规格是2米×1米×1.25米,比北京老户型的厕所还小,腰都直不起来。看过这则报道的人大都不寒而栗,仿佛看到了明天的自己。
《心理月刊》与数字100市场调查公司和北京交通台在北京、上海、广州合作,做了一项关于工作时间的调查,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的占90.96%,其中23.7%的人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难道在生活中,我们只在乎工作吗?
“当然不是!”这是34岁的单丹对提拔自己的老板的回应。这位4岁孩子的妈妈性格坚定,在外企财务部任职,被公认为是能力超群的人。在得知老板希望自己升任香港分公司的财务总监时,她选择了婉拒,这让老板十分困惑。
实际上,这是单丹与丈夫在深思熟虑后一起作出的决定。她说:“不论是提高工资,还是职位升迁,都不能和生活的平衡相提并论。为了家庭生活得到保障,我用了很长时间才构建了现在的平衡,而且每周末我会去参加手工陶艺坊,这个也适合孩子,今年下半年我们要做个展览。我可不愿工作在我的生活中增添更加紧张的节奏。”
其实,她过去很懂得如何往上爬,每两三年她都成功地往上升一级。“把灵魂卖给工作,换来工资单底部更大的总数。”这种新型的浮士德契约在单丹看来显然是个骗局。对于这个拥有和谐家庭的人来说,生活与工作的平衡更为重要。
我们为什么如此热衷工作?
单丹的选择并不是一个特例。在获得升迁、承担更大责任和害怕为工作耗尽心血之间,我们到底应该在生活中为工作留下什么位置呢?根据《心理月刊》网站上的调查,作为选择一份工作的首要因素,对职位的兴趣和工作的氛围分别占36.05%和28.14%,均超越薪酬待遇(25.43%)成为人们更加关注的因素。
有一些价值观正在跌落,工作正在丧失其神圣性,它已不再处于生活的中心,也不再是唯一衡量、确定和证实个人价值的因素。相反,对平衡的向往变成生活中天经地义的事情,因为它能够使人更加彻底地实现自我绽放。
这是一个崭新的问题,上一代人不会如此忧虑。贺爸爸今年65岁,曾任天津石化公司总工程师。他说:“我们那个时代也忙,但是对收益、效率的要求没有今天这么苛刻,而且对职业的无限投入丝毫不会损害家庭生活。现在周末我听见女儿的手机响,都替她揪心,很怕是公司打来的又让她去加班。她都30多岁了还没个男朋友,她说忙得顾不上,我真是理解不了。”
每年都会有企业高管因为超负荷工作,导致健康出问题甚至英年早逝。他们在病榻上自问:成功真值得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吗?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失业率一度上升,有多少人在为企业“付出了一切”之后,却因重组、国际化遭到解雇,并因此在内心深处觉得自己毫无价值?但是现在再来看调查数据,“你觉得把更多精力投入工作而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值得吗?”依然有64.69%的人回答:值得。而被调查人群中有87.28%是女性!
那个骁勇善战的背影是女人
有些女性朋友,因为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远大的抱负,在职场上像男人一样骁勇,她们对于每天工作12小时毫无惧色,即便面对晚上9点开始的工作会议也毫不退缩。心理咨询师钟谷兰对这个数据非常感兴趣,并且感同身受:“中国是女性就业率最高的国家,超过95%,这就决定了女性的职业角色在社会角色中的最大化,而对于“男女平等”观念的偏颇认知却让人忽略了男女性别的差异和需求。
对于工作的狂热,是人对于身份认同的需要。每个人在介绍自己的时候,通常首先会说出自己的职业身份。如果人没有了工作,那么‘我是谁’的疑惑就随之而来,职业身份与一个人的存在感、认同感、成就感息息相关。”
路星语曾在一家通讯公司担任部门经理。她说:“我每年能挣至少40万元,总是像个疯子一样干活。几乎每个晚上、每个周末,我都在加班加点,脑子里满是客户、预算和商业计划。5个月前,总经理以精简机构为由宣布撤销我的部门。这个决定让我无比震惊。不过,激动的情绪后来逐渐平息下来。这次解雇让我有机会反思过度投入工作的荒谬。这个让我付出如此大牺牲的工作,到底为我带来什么呢?”
即使获得职场上的成就和权力,女人还是会纠结、矛盾:我真的要像男人那样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吗?在家庭关系中,女性仍然承担着至少60%以上的家务,尤其在有孩子的家庭中,在孩子身上投入的时间就要更多。在24~45岁的被调查女性中,有50%的人希望每天的工作时间能在5个小时之内。显然,在职业活动需求(这是她们自立和实现个人价值的源泉)和私人生活之间,女人始终想要找到一种和谐。她们的梦想在于不必再忍受那些最初被男人和为男人设立的标准。对此,荷兰女性劳动专家玛丽·维埃林克说:“要想从家务中解放妇女,必须首先从工作中解放男人。”而钟谷兰建议:女人首先要完成的是自我内在的解放,认定自身最主要最核心的角色。当代女性被太多社会角色绑架,这源于老师、家长、社会长期的要求和评判,而作为女性特有的自我目标和生活意义却被抹杀了。
职业的神圣化已发生转移
作为人的存在的强烈诉求,如今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人们希望在工作之中和工作以外都享受发挥自己才情的快感。在调查中,53.96%的人想要提前退休,因为“要尽早有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
人们在思考如何在赢得工作的时候,不会因此失去自己真正向往的生活。对于上一辈人来说,人生的价值和成功集中体现在工资单和前途之上,而在当代人眼中,职场逐渐成为一个背叛父辈的世界,它就像股票的走势一样捉摸不定,很多人只愿意在工作中投入尽可能少的时间。劳动的道德价值已经逐渐被不时发生的经济危机和身心健康危机冲垮了。
32岁的人类学家和作家索莱娜表达了同龄人的心声:“劳动本身已经不再是一种价值,似乎我们已经摆脱了很多东西。我们不再有远大的抱负,不再信奉理想主义,我们首先关心的是自我的绽放。这才是最重要的。互联网的革命向我们证明,事物的发展只会越来越快,一切都将是可以丢弃的,我们有如此多的信息,如此多的书籍绝对的事情越来越少,只剩下‘活在当下’和‘自我绽放’了。总而言之,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对社会的评判说不
难道,现在的人彻底放弃了对职业成功的追求了吗?法国里昂管理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教授弗朗索瓦兹·达尼说:“在人类社会中,个体始终受到自身安全需要的指引。企业总是逼迫个体为了成功不断超越自我,因此个体在工作中承受着一种难以置信的强大压力:必须保持较高的竞争力,时刻满足劳动力市场的要求,维持良好的关系网络,等等。所以,人们希望用私生活来平衡职业生活这个充满危险的领域,就不会令人意外了。这是另外一种对社会的评判说不的方式。
对所谓“竞争力”的否定,是现在人新的向往。招聘专家们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但是他们在招聘启事中并没有删除“挑战”、“竞争力”等字眼。某外企人力资源经理LISA说:“是否一定要把‘竞争力’排除在职业要求之外,我想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各个岗位的具体要求不同,如果是创意型的岗位,那给予他/她生活层面的空间自然会多,但如果是做销售、做行政就是要有硬性的考量标准,而且我不认为工作与家庭、与生活就是水火不容的。我并不能回避,在今天,工作就是一项有挑战性的事情。”
职业的神圣地位虽然已经开始遭到质疑,但仅仅是个开始。然而,生活的意义愈显重要,这是一个势不可当的趋势。按照哲学家、社会问题专家多米尼克·梅达说:“这并不意味着工作所代表的积极、挑战自我、进取、自立、安全、物质成功等价值观完全消亡,但毫无疑问,人们对工作的看法已经有所不同了,它再也不能吞噬人的整个生命了。现在,工作只是保障自我绽放的众多元素之一,而其他元素和工作一样重要,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这显然有益于人类的未来。”
核心表达
■ 人们不再为工作作出“牺牲”。现代人蔑视并背叛了他们父辈的职业生活。
■ 经济形势改变了人们的看法。人们开始寻找新的价值。
■ 女性改变了各自与工作的关系。她们要求任务得到更合理的分配,不论在家中,还是在办公室里。
1.你每天工作多长时间?
■ 5小时以内 9.04%
■ 8小时 67.23%
■ 12小时 20.53%
■ 12小时以上 3.17%
2.你觉得女性在当今的职场上正扮演着什么角色?
■ 没有特别的感受 17.98%
■ 职场中的辅助力量 22.90%
■ 独当一面,甚至比男人做的还棒 52.71%
■ 太强势,太不像女人该做的 6.40%
3.你觉得把更多精力投入工作而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值得吗?
■ 没想过 13.08%
■ 值得 64.69%
■ 不值得 22.22%
4.你觉得那些已经获得足够财富的人为什么还要继续努力工作?
■ 还嫌钱赚的不够多 2.72%
■ 事业是他们的人生理想,乐在其中 79.70%
■ 他们也想退休,但是身不由己 10.64%
■ 除了工作他们无事可做 6.93%
《快乐工作精彩生活:平衡工作与生活的神奇秘诀》
作者:(美)朱莉·摩根斯坦恩
译者:白春昭
海天出版社 2007-01
为什么我们不停地工作,却不能取得别人那样的成绩?为什么我总要延迟下班?为什么下班回家后我还处在工作状态?作者借助自己服务对象的真实案例,通过对来自不同行业以及不同职级的当事人采用不同工作方法产生的前后差异进行对比与分析,用34个生存与成功策略和9大能力向我们揭示平衡工作与生活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