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孩子-少点自责,你可以做个好父母

  尼科尔·法布尔(Nicole Fabre),法国精神分析学家,儿童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著有《童年的创伤》、《孩子试图告诉我们......》、《我不喜欢分离》等书。

  我太严厉专制!会不会扼杀孩子的个性?

  “不准咬手指头!”“别到处乱画!”“不许在浴室泼水玩”......整天跟在孩子后面,左一个不行,右一个不准,这些对任何一个当父母的来说都相当不容易。然而,尼科尔·法布尔肯定地说:“给孩子立规矩,并让孩子养成遵守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人精神上的必需品。没有界限,我们就会脱离正轨,陷入混乱。确立规则,并不间断地提醒,能让孩子把这些规则内化,从而逐渐培养自律的能力。让孩子幸福,并不是对孩子的冲动放任自流,让他/她随心所欲,相反,是让孩子学会引导并控制自己的冲动,避免成为冲动的奴隶,是让孩子学会与‘常规’和平相处。也就是说,能够让孩子在所属的群体中不会有束缚感,不违背礼节等现行交往规则。”

  什么时候父母亲会变得过于严厉专制呢?“当然是当父母经常性粗暴地对待孩子,对他们吼叫,让孩子当众出丑,挫伤孩子的自信的时候;或者不分青红皂白地打骂他/她的时候;有时也是父母因为害怕在孩子面前丧失权威,而拒绝修正一个很明显的错误或不恰当的决定的时候。规矩一旦被打上‘绝对’或者‘荒谬’的烙印,孩子就可能冒险去嘲弄这些‘禁止’和‘不准’。”

  如果想让孩子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那些反复灌输给他/她的原则,家长必须依据环境、时机以及孩子的年龄不同而改变“禁止条款”。比如,允许孩子在假期里可以晚点睡,在爷爷或姥爷家能多吃些零食—但要求孩子在平时或在家里恢复良好的习惯。

  我工作太忙!孩子会不会觉得被抛弃?

  大多数母亲都觉得自己不称职—不管是否工作真的很忙,她们都会自责。“如果人们内心出现这样的疑问,我觉得,首先要提的问题是:什么算‘太’,与什么相比较?你们是确实有太多的工作,还是有太多的自责?”

  与其去参照一个被假设为正确的标准,不如相信孩子的态度。“一个缺少关爱的孩子会表现他的不满。他会明确提出‘爸爸妈妈陪我玩’或者一些父母无法满足的要求。有些孩子会赌气、不理睬大人或者做噩梦,而有些孩子则通过干坏事来吸引父母的注意。”

  如果孩子确实有这些表现,那么父母应该尝试把工作放一放(至少是暂时的),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如果实在腾不出更多时间,那么就应该确保在孩子身边时能全心投入,而不是三心二意,要避免总是接打电话、看孩子不感兴趣的电视新闻等。在做饭的时候,与其把孩子放在电视机前,不如让孩子和你一起待在厨房里,你可以边做饭边和孩子聊天。

  尼科尔特别强调:“与孩子的身体保持接触非常重要,喂孩子吃饭,和孩子游戏,给孩子洗澡按摩...通过身体接触能缓解孩子的不安全感。”

  我没钱买他/她要的东西!孩子会不会因此而痛苦?

  “这个问题的关键并不是有没有能力去满足孩子的需求,而是源于和别人攀比的压力。”尼科尔认为,父母需要跟孩子探讨的问题是:不管爸爸妈妈富不富裕,孩子都不需要和所有人一样拥有同样的东西。“挫折和失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有益的。因为孩子必须学会从‘已经拥有的东西’中获得满足,否则有可能变成一个永不知足的人。”

  如果孩子和班上的同学间存在某种大的社会差异,那么父母需要采取更为微妙的方式来处理。因为孩子并不仅仅通过“我有什么”来出众,也通过他/她的语言或者行为方式。“所以,我们要保证使孩子有勇气去承受自己与别的孩子不同。

  这很重要。必须跟孩子说,他/她不需要为自己的状况而感到羞愧或局促不安。但是,如果孩子的确很难调适时,最好还是给孩子换个学校,换个环境,防止孩子产生抑郁情绪和自卑感。”

  真正要让孩子明白的是,不管发生什么,重要的不是我们有什么或者没有什么——你可能没有最新款的NIKE球鞋,但是你会吹笛子,你还知道史前恐龙的种类,这些更有意义!当然,这也应该是父母内心的真实想法。

  我离婚了!会不会给孩子造成终生创伤?

  没有伤痛的离婚是不存在的。“孩子都不喜欢分离。”尼科尔解释说:“孩子既不喜欢被隔离,也不喜欢看到别人分离。但如果让孩子在没完没了的争吵和父母分开之间选择,他们会更倾向于后者。”

  所以说,别“为了孩子”去维系已名存实亡的婚姻。“其实,父母假装相爱是给孩子带来的最坏的‘帮助’。如果你希望孩子将来婚姻幸福美满,最好是表现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因此,重要的是“成功离婚”。首先,父母应该试着统一意见—在孩子面前说话要得体,避免在孩子面前互相诽谤和贬低。其次,“孩子面对这种情况有时候会困惑,他们会琢磨‘爸爸妈妈相处得挺好的,为什么还要分开’,这时候就需要跟孩子明确解释:虽然爸爸妈妈选择不再一起生活,但这并不会阻止爸爸妈妈互相尊重。”

  另一个基本原则:不可以用孩子来攻击你的前夫/前妻。即使你非常愤怒或悲痛,也绝不要忘记“孩子是一个人,不是一个赌注。没有必要让孩子了解父母离婚的内情,也不要逼迫孩子去做‘爸爸好’还是‘妈妈好’这样艰难的抉择。”

  最后,有必要给孩子一些指导,帮助孩子适应新的生活—他/她的新卧室在哪里?他/她会不会换学校?他/她什么时候可以再见到离开的爸爸或妈妈?即使父母做到以上所说的一切,也并不能免除父母离婚给孩子造成的悲伤。但是,至少可以不让本就痛苦的分离变成孩子心灵上的创伤。

  Voutch的漫画:健康成长的孩子

  来源: 译:雪梨

  Voutch,法国著名漫画家。著有漫画集《萨王纳草原之王》,《爱情永远辉煌》,《生活的大漩涡》等。他在法国《观点》、《花花公子》和《虹》等杂志上发表有的大量幽默漫画,其诙谐、冷峻的风格,颇受读者喜爱。

  ——狄奥,你是一个好孩子。可是我希望你还能更好,比布沙尔家的儿子更棒!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