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活在当下......在这个过于躁动的世界里,禅宗的基本观念又可以为我们所用了——它变成抵抗压力的好方法。禅宗对时间的理解非常精细和微妙,它教我们控制时间的流动,而不是被时间所控制;它告诉我们,时间只是一种幻觉,一个相对的概念。禅宗大师认为,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片天地,在那里时间不再流逝,空间无限广大,遥远的距离不复存在。
最近10年~20年以来,社会上流行的是如何做个“高效能、高效率”人士,电子记事簿不离手,眼睛盯着手表,为了取得出色成绩、职业成功,我们要全方位地支配时间。
现在,到了重新审视时间的时候了,哪怕只是以个人幸福为目的。要想每天实行“此时此刻”原则,获得掌握时间的新本领,我们首先要改变的是自己的内心状态。
艺术地掌握时间
这个本领,从艺术角度来看,就是完美地掌握一门技巧,投入到此时此刻的灵感中,并忘记时间的存在。这需要我们懂得,我们并不能控制世间的一切,给自己和别人留出时间是明智之举。
学习掌握时间这门艺术不能用秒表计算。艺术家们知道怎么做:他们生活在时间之外,根据自己的创造激情来安排每天的生活。他们真正的工作,就是不断提高艺术技巧,注意倾听世界的声音。他们随着内心的节奏生活,常常不需要休闲娱乐来放松。对他们而言,享受时间就是享受自由,并把这种享受表达出来。
在这个新的时间/空间里,对抗是徒劳无益的。看看那些武术大师们:他们不是同对手对抗,而是通过吸收对手的动作,借力打力。与其同时间抗争,还不如吸收它。如果我们不把时间当作对手而是当作盟友的话,它就会变成一个创造性的空间,一个属于自己的时间,任何内容都可以放入,所有的活动都可以共同存在。
以下是重新认识时间本质并且将它发展为生活艺术的6个方法。
确定重点
“生活里什么对于我而言是最重要的?”这是第一个应该向自己提出的问题。要给出答案,就请拿出一张纸,列出所有你除了工作以及基本的家庭生活之外所从事的活动:体育、木工活、散步、电视、购物、聚会、阅读、电影、园艺、社团活动、义工,等等。然后在这些活动中列出4项:
A.这项活动对于你是至关重要的
B.它对于你重要,但不是最主要的
C.它不那么重要
D.它浪费时间
你可能发现,你花了很多时间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它们重重地压在你的肩头,让你几乎都要认不得自己了。列在C和D一栏里的活动,你要立即清除,然后围绕A和B栏里的活动重新安排你的时间。记得遵守两个基本原则:重点活动应该是具体、准确的,这样你才能立即看到正面的结果。它们应该是能够简单完成的,而且给你带来快乐。
益处:这个基础练习能帮助你明确自己的想法,让你重新掌握自己的生活以及时间安排。
忘记手表
没有手表的生活是完全可能的,比如你可以时不时查看一下手机。看不见指针有一个好处:你看到的是这一刻的时间,不是表盘,不用盘算还剩下多少时间。某个清晨,故意忘记手表的存在。你先会感到一阵恐慌,好像投身到丛林中而没有任何生存用具。需要的话,可以在街上向路人询问,或者看一眼办公室里电脑显示屏上的显示,在家里时就看一眼厨房的挂钟。
益处:这个练习可以让你慢慢脱离从外部认识时间的做法,而重视来自身体内部的感觉,更加珍惜眼前。
创造仪式
只要停下一会儿工夫,你就可以完成一种仪式。仪式自古有之,无论是无神论者还是宗教信徒,无论是集体的还是个人的。举行仪式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跟自己以及内心的力量取得联系。因此,它在身体平衡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每天早晨坐下来冥想10分钟;每天下午4点休息一会儿喝杯茶;点上一支蜡烛,为家人的健康默想1分钟;全家人一起读一篇故事;外出去散步一次......仪式的形式并不重要,只要它不是走过场,不是被我们应付就好。我们在头脑中想着“此时此刻”,带着这个念头去完成它。
益处:你集中精神,关注自己的思想和意念,仪式能帮助你在这段时间内保持真空状态,释放内心压力,为接下来的生活重新找到信心。仪式让你停止前一项活动,你正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过渡到下一个活动。
放慢动作
选一个你能够机械操作的日常活动(如洗澡、收拾衣服、做园艺等)。开始前,做一次深呼吸,将动作放得非常缓慢,就像处于失重状态一样。集中精力关注你的姿势,你做的每个动作,你手里拿着的物品,以及你与物品的接触。然后将注意力放到你的肌肉以及你的呼吸上。你会发现很多以前从来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比如说水在肩头滑过的感觉,衣服在柜橱里散发的味道,青草在脚下温柔地摩抚......
益处:放慢动作可以让你几分钟内恢复内心的平静,同时帮助你更新感官的感觉,重新体验周围的环境。
停止习惯
习惯让你感觉不到现在。当然,有些习惯让我们节省时间,但同时也让我们的警觉和自我意识昏昏欲睡。看看哪种活动已经变成你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改变这项活动。比如,你总是每周六下午5点去购物,那么就找一次在下午1点去买东西;你周日中午总是给家人做饭?那就叫一次外卖吧......换一条路去上班,试一家新的食品店......
益处:这种态度可以让你明白,当你知道自己有很多选择时,你会活得更好、更充实。以后你就会越来越喜欢给自己或给别人一些意外的惊喜。
什么都不做
这的确会令人觉得焦躁不安。你就是“什么都不做”,顶多是坐在咖啡馆的露台上,然后等待。等待什么?什么都没有......这种时间上的停顿,艺术家们都很了解。对他们而言,在自由自在中,灵感可能说来就来了。一天当中,时不时停下来一会儿。坐在厨房的一角,或花园的长椅上,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体会当下,然后告诉自己:“我什么也不做。”
益处:这种“心灵空闲法”可以让你告别日常节奏,放任自己的思想天马行空。“什么也不做”是恢复你内心感受的一种方法,给你新的灵感,让你聆听自己的直觉。
《过好每一天》
作者是台湾心理学教授,倡议将心理学和禅学融于日常生活中。从禅学的观点来看,人的烦恼源自贪婪、嗔怒、愚痴、傲慢、疑虑和邪见6种执著。人一旦犯了这些错误,容易产生烦恼、紧张和焦虑,引起精神生活的退化、压抑和崩溃,甚至会失去理智。这本书能够让人获得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发挥潜能,过好每一天。书中包括5个主题:认真把生活过好;把握养心之道;及时疗伤止痛;缓解焦虑和紧张;挣脱忧郁情绪。
作者:郑石岩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 15.00元
小孩也会很忙
如何尊重孩子的节奏?以下是临床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师达娜·卡斯特(Dana Castro)的一些建议。她著有《家中一团糟》一书。
1、不要把紧急状态强加给孩子
这需要你严格约束自己,注意说话的方式。哪怕你为了去学校接孩子奔波了一整天,也不要使用诸如“快点”、“没时间了”等词语。最好的办法是先在心里准备好:“我要去接孩子了,所以我要冷静下来,重新调整自己。”然后花几分钟放松一下。如果有什么突发情况,也不要紧。相反,放慢速度会让你从孩子那里得到回报,因为他也会更安静。
2、不要让孩子的日子过于繁重
要学会休息,躺在沙发上看看书,或者是与人闲聊。不要在脑海中总是有个记事簿。一对每天生活满满当当的父母,会间接地告诉孩子时间并不存在。在这种不断刺激和发展下,越来越多的孩子同他们的父母一样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紧凑的记事簿。但是他们需要真正的休息,而且不比大人少。
3、教会孩子利用空闲时间
如果是一个很活泼的孩子,一个认为自己的时间就是拿来活动的孩子,你没有办法强令他/她什么也不做。那最好是去帮助孩子安排自己的时间。比如说,当孩子告诉你他/她很无聊时,告诉孩子可以画画、翻阅杂志或者是玩玩具......换一种更为内在的活动。享受时间是为了自己,仅此而已。
精神分析需要耐心
如果说有一个地方,时间是绝对的主人,那一定是在精神分析领域。首先,这种治疗方法要求我们几年内都要忍受它。因此它不应该被推荐给那些没有耐心或者讨厌慢节奏的人。其次,我们来做分析,是因为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时间坚持不往前走。跟爱或者性有关的那些痛苦、忧愁、问题似乎永远都是来自于孩童时期。它们甚至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过去,或者是上一代人那里。精神分析是一项关于记忆和重建记忆的工作。
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弄清楚我们内心冲突的原因,我们没有办法事先知道。一切都取决于我们抵抗真相的强度,因为真相对我们的自我来说不一定是美好的。几个月的分析工作停滞不前,以至于我们想放弃,或者是换个治疗师。然后突然,一个梦境、转瞬即逝的一幅画、或者是分析师的只言片语,分析又可以继续了。如果说精神分析是与时间有关的,那么它也是时间之外的时间。在这段时间,我们只关注自己。这是一段停止的时间,用来思考、构建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