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杰西被任命为公司总经理那天起,一切都乱了头绪。尽管这是他一直梦想的职位,是公司对他20年兢兢业业的认可。“突然间,我有一种模糊虚幻的感觉,”他回忆道,“我不知该怎么安排每天15小时的工作。一个问题困扰着我:现在该怎么办?” 周围的人发现他像变了一个人,沉默、易怒。实际上,杰西在经历一场常见的职业方向感缺失危机,这是在达到职业目标后失去方向感所导致的。
有些人从来没有职业危机,但这类人相对较少。我们大多数人在职业生涯中都会遭遇一两次危机:工作中断,职场挫折,或一次重新定位。这些危机并不见得对人有害。我们甚至可以借此重新振作。因为职业生涯是在断断续续中前进,在痛苦中完善,在放弃和内心冲突中延续。化解这些问题能使人成熟,并迈向更高的台阶。
职业生涯起飞的助推器应该算是学校。作息时间、限制规定,对成绩的要求,“好学生”和“坏学生”的区分等等,在这些方面,学校和企业差不多。某些家庭对孩子学习的投入近乎疯狂的赌注。这意味着下一代必须去实现上一代的期望和计划。在另一些家庭,孩子不能接受高等教育,需要等待若干年才能进修,接受职业培训,最后摆脱“自学者情结”。所以,第一次职业危机会出现在23~25岁。
■ 25岁 对企业过分投入
第一份工作就像一次重生。这导致自我形象的转变,以及环境的变化:告别青春期,也告别父母舒适的家,选择并认同一种职业,认同一个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有些人不能告别过去,永远当学生以便逃避。另外一些人则埋着头,全力以赴投入实际工作。
失去曾经拥有的参照系统以后,他们不由自主地把精力过度地投入到职业生活中,沉浸在初次拿到薪水的喜悦当中。他们过于迎合企业,把自己所熟知的模式套用在工作中:家庭模式(讨好上司,要当最被喜欢的那个,或是最叛逆的那个);学校模式(取得优异成绩,将文件准备得完美无缺,星期日也在家里按时完成作业)。这个时期会导致身体极度疲惫:生物钟节奏发生变化,同时还要承担起新组建的小家庭的责任。大多数情况下,年轻的职业者经历过第一次失败以后,便跨过了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阶段。
■ 30岁 跨越第一次失败
“我起步很快。”总经理办公室年轻而优秀的助理丽丝回忆道:“大家都说我很出色,对我的每一个微小创新都给予赞赏。可后来,我换了个部门,在那儿,我的人气指数一落千丈。”因为严重丧失自信,她寻求职业心理辅导。丽丝的故事反映的正是30岁危机。
犯错误、不能每次都达到目标,这是正常的事情。但是,一心想干好工作的年轻职业人,不会容忍自己出错;一旦出错,自我价值感则迅速降低。企业都是奖励作出贡献的人,谴责失败者。
事实上,正是失败成就了我们的经验和能力,使我们的潜力得以开发;失败让我们增加承受力,让我们把真实的自己从职业目标中剥离开来。
跨越失败意味着我们应当拥有这样的想法:很多事情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应当谦逊地承认,老板、消费者或同事不一定有和我们一样的想法,一样的目标,并且我们对此也无可奈何。承认失败可以让我们在职业生活中更上一层楼。
■ 40岁 领导者的责任和孤独
大约从40岁起,职业生涯的主要危机开始爆发,有时候像地震一样剧烈。它的来临恰逢生活的其他方面变得平淡乏味,比如夫妻关系,家庭生活,生活方式,等等。
40岁的职业人士已有15~20年的工作经历,他在工作上得心应手。他开始有白发,也开始承担责任。他失去了一些幻想,明白了企业既不是家也不是母亲,自己并非总是完美的,别人不会完全像自己一样行事......
一位38岁的部门经理说:“我工作上很满足,却再也睡不着觉。我反复问自己:我要一辈子都干这个工作吗?我有什么用?我是一个好领导吗?”
当领导意味着承担责任,也势必带来新的痛苦:不被人爱的痛苦。不论职务大小,有了责任的人都体验到孤独。许多管理层的人士为了在孤独中寻找平衡而表现出这些行为:唐璜式的游戏人生,强迫性神经症,突发性抑郁症,身心疾病,间歇性躁狂症。
总的看来,他们对工作仍然过度投入:他们失去了自我,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所担任的职务。在社交晚宴上,“您做什么工作”式的提问把人的社会定义局限在职业和外表。遇到企业突然裁员或者调整岗位时,他们感到自己像失去了身份和地位一样。50岁的到来也是如此情景。
■ 50岁 接受年轻人的挑战
50岁时,职业人士将会遭遇来自年轻人的挑战。后者更活跃,没有情绪困扰,更适应不断快速变化的环境。如果他想保持自己的领地,就需要再一次转换角色,把自己变成年轻人的良师益友。
许多人在这时把自己转变成咨询顾问,培训年轻人,承担起社会职业责任。52岁的信息工程师雷蒙正力争赶上技术变化的脚步,他忿忿不平地说:“我不能接受被排挤出局!年轻人有技术能力,可我有更深的资历。我的经验就是一张王牌。”
想缩小这个巨大的差距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更何况有些50岁的人发现自己已找不回最基本的能力,而且无力顺应时代的变化。
如果50岁失业,就会很难找到工作。他已没有能力重新定义自己,也没有勇气跨越这个障碍,因为他早已“像柠檬一样被榨干了”。对这个年龄的领导者来说,他们僵化的运作方式已经过时,被任命在养尊处优的闲职上。
不过,也是在这个年龄,他不用再证明什么,敢于冒险创建自己的公司,或者彻底改变自己的职业方向。另外一些人,因为他们30年来对企业出色而忠诚的服务,继续获得微薄红利,但退休年龄的到来对他们来说,确实是职业生涯的终结。
■ 60岁 告别职业生活
职业生活的最后一次危机出现在60~65岁。它也是由内心幻想与外在真相之间的矛盾引发的。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的玛丽,不仅养大了孩子,还是一名出色的营销人员。一下退休了,她难以接受:“太不公平了!脑子里,我还是40岁的样子,还有成堆的事情要做,我一直忙忙碌碌的。现在可好,我该如何打发时光呢?”
在很多证券交易所,时常有一些闲不住的退休人员买卖股票。他们靠这个打发退休后的无聊日子。工作就像烈性毒品一样,也会让人上瘾。
退休危机把对死亡的担忧提前表现出来,受害者首先想到的是拒绝承认现实,要不惜一切代价留在潮流中,然后会变得抑郁,甚至人格解体。比如一个退休的公务员说:“我遇到别人时,都不知道该怎么介绍自己。”
职业危机大体上都是过渡性的,能给人成熟和自我更新的机会。但也可能发展为对自己的一次深刻质疑,并由此引发出更为严重的问题,这就需要有治疗师来帮助。
然而,尽管大多数人愿意寻求帮助来解决心理、性或人际关系上的问题,但对于工作中的问题,他们常常独自面对——仿佛工作和家庭属于两个不同的星系。这个不正确的分界使得问题被拖延数月甚至数年。
职业生活是全部生活的一部分:因果关系的逻辑是一样的,对家庭生活有效的办法,对职业生活也同样有效。
认识你自己,然后掌握命运
徐小平—中国著名的职业规划和人生发展指导专家,在错综复杂的咨询实践中提炼出一条基本思想和方法,就是古希腊“认识你自己”这句话。他在《仙人指路》这本书中写道——
你是否能够正确“认识你自己”的兴趣、能力、激情、欲望、压力、好恶、理想......并把这种对你自己的认识,融化灌输到你在职场上的追求与奋斗当中,这是决定你奋斗成败、生活质量、人生价值的核心要素。
认识自己的方法是:以你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一个中心”,以你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为“两个基本点”,从这里出发,寻找你一生的职业定位。
急剧变化的中国职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标准,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运动产生眩晕,变化产生迷惘。无数的中国青年,在十年寒窗之后正准备享受苦练之后金牌的荣耀时,突然发现他们原先精心瞄准的那些神圣的人生目标,突然之间成了错误的靶子,成为失败的标志。
以前,从来没有一个时代让身处其中、受过良好教育的一代青年,既拥有那么多激动人心的机会,又面临那么多进退两难的选择;既享受那么多经济繁荣的实惠,又遭受那么强烈的心理失衡的痛苦。
无数的人生失败和挫折往往源于他们并不知道自己那个在职场上的“自我”是谁,哪种职业更符合他/她的本质。
更多人面对职场各种飘逸的锦旗和闪光的金牌,完全彻底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失却了最最重要的人生最高追求和终极理想:从政?从商?搞学术?搞实用?求名还是求利?短跑还是长跑?眼前利益还是长远利益......左右徘徊、声东击西、一步一个踉跄,人生没有了中心价值,没有了根本方向,失去了自我......
北京宏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进行人力资源培训,并为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的一家专业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西街1号C座412号
客服电话:(8610)-52183273/52183283
网址:
《把握你的职业发展方向》
这本书在帮助读者设立职业目标的同时,更教会读者一整套职业决策技能。它不仅说明了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进一步带领读者通过阅读、思考、各种练习,认识工作世界,了解具体职业,探索自我,并最终作出正确的职业决策。书中还包括大量权威的职业量表及使用方法。此外,这本书内容全面,逻辑性强,语言富有激情,在科学性和学术性的前提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作者:(美)洛克 译者:钟谷兰 等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
定价:60.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