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爱钱,你就勇敢地“追”

  徐小平: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新东方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著名留学、签证、职业规划个人发展咨询专家。

  1956年生于江苏泰兴;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1983年~1987年在北京大学任教;1987年~1995年在美国、加拿大留学并定居;1996年回国创建新东方咨询机构。

  我们每次谈钱,好像都需要加很多的限定词,这说明我们在潜意识中总觉得这有问题。谈钱应该如同我们谈爱、谈性,它是光明、美好、人性的东西。要像尊重异性一样尊重金钱。就像你爱谁就要追,爱钱,你就应该大胆地、勇敢地追。

  早餐也吃得起牛奶面包

  为什么要追求金钱?物质是人类生存基础。追求更舒适的生活,希望拥有更多的物质、金钱,这是人的本性。

  我在中央音乐学院念书时,有一次广播里播放描写日本普通工人生活的歌曲,当播放到早餐吃的是牛奶、香肠、面包时,那帮天才们都发出“噢......”的声音。

  与我同龄的人多是这样长大的:当我们表现出对物质、金钱的渴望时就会被喝斥“小小年纪不要想这些东西”;把被子盖得暖一些被说成是“修正主义”;想多吃点东西就是“好逸恶劳”。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整个社会启蒙,我们才认识到这种观念的错误,感觉到被欺骗了。全国人民都应该追求安逸啊,小康社会的标志就是要安逸啊。

  关于钱的4次刺激

  促成我的金钱观形成有4个刺激。

  第一个刺激,可以从“我生命中的第一个1万块钱”说起。那是1987年,我为出国去银行换美元时看到的,捏在一个日本女人手里的1万元外汇券。就像少年在青春期时突然被唤醒,我突然意识到财富的意义、力量,意识到我应该去追求财富。

  第二个刺激,是出国以后看到国外商品琳琅满目,他们的物质如此丰富,我们中国怎么就这么穷!

  第三个刺激,在国外我曾经非常穷,大街上几乎找不出一辆车比我的破,工资是最低的。但是,我当时一天的收入40美元,相当于我在北大两个月的工资。

  第四个刺激,来自我自己——北大教师要靠洗碗谋生。最初,去找工作的感觉就像要去卖淫一样。为什么觉得这份工作是侮辱?因为我当时对金钱没有正当的看法,觉得自己是知识分子就应当怎么样。

  骄傲的洗碗工

  有一次,一个和我关系不错、原来在国内当工人、1980年移民美国的厨师,突然对我发出善意嘲讽的笑声:“哈哈,北大教授也要在我这里洗碗。”我当时强颜欢笑地说:“毕师傅,在你手下洗碗我感觉很光荣,如果你觉得在你手下洗碗很丢人的话,那你就更丢人。”

  这毕师傅,正是靠和太太一起洗碗端盘子买了大房子,接了母亲过来,养了两个女儿,过着和平、安宁、充裕的生活。

  这时我的思想已经转变过来了。既然生活让我洗碗,我就骄傲地洗。我认为这挺高尚的。

  当母亲和祖国母亲都不能在海外保护我的时候,作为儿子应该自强自立还是应该叹息自惭呢?我选择了前者。

  追求财富

  1993~1994年我回国创业,做一个唱片公司,失败了。回到加拿大,我发现我创造财富的唯一机会在中国。

  1996年,有了新东方的机会,我就再次回来了。应该说,我回来不是为了创造新东方,而是为了创造财富、追求财富。当时回国虽然穷,但我觉得新东方有机会,新东方所在的中国有机会——创造财富的机会。

  有了钱干什么

  在北大时,我几十元工资还要养家糊口,很清贫,但是也很快乐。在国外很穷的时候,我会想清风明月不用一分钱买,但又全都为我所有——我有自己“原生的快乐”。新东方上市,看到财富成倍增长,我依然快乐。金钱观与金钱的数量没有关系。

  有了钱应该享受,并且分享。和清贫时想到钱立刻和“买个彩电送母亲”不同,现在,我会和搞个基金、做个有益的事结合起来。

  我有了钱,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给穷学生捐款。社会责任和个人目的并不对立,是一根藤上的两个瓜。我从小到大,心中充满社会责任、宏大理想。而承担社会责任,也要有经济基础。

  我在穷的时候就非常有名。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有钱时我是慷慨的,没钱时我也同样慷慨,我和大家分享财富和快乐。就像诗经里说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我儿子对财富很自信

  我们认识金钱的意义太晚。幸运的是,我们的后代对于金钱的认识越来越成熟了,正常了。

  2005年秋天,已经走出贫穷阴影的我带着两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搬到温哥华,临时住在简单的公寓里。一起从我特别有钱的朋友家里做客回来时,儿子说,无法想象我会住一个普通房子,无法容忍我会不能买一个大房子。我听了以后暗自叫好,儿子以后会有前途。

  让你随时做好吃不饱的准备,恰恰是我们这个社会对财富的恐惧、不自信的反映。我们曾经太穷了,所以才会有这种贫困焦虑。教育孩子时,我不要孩子准备接受贫穷,而是要他学会种种生存的耐力和能力,准备接受生活的种种挑战。我希望我们的后代不管处在哪个阶段,都有一种创造财富、积极向上的精神。如果突然没有钱了,我也会非常放心儿子,他一定能有尊严地活下去。

  我看到太多贫穷的、根本就没有财富意识的“精神的懒汉”,也看到许多想富又不懂金钱本质的“仇富者”。我们国家在金钱、财富观念的教育上面,还有漫漫长路要走。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