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焦虑-令人焦虑的职业

令人焦虑的职业-1

  ■ 张玲,北京市急救中心医生。穿上工作服,鲜血和死亡是她每天都会面对的。她用她的能力,挽救了一些人,看到悲哀的时候,也看到了幸福。正因为如此,她更加觉得人一定要珍爱生命,好好地活着。

  ■ 涂重航,日报要闻版晚班编辑。他要把住报纸印刷前的最后一道关,对版面上的每个字、每张图片负责。不只一次,在版面送印后,他还会觉得大脑仍处于麻麻的状态,心在突突地跳。这种工作的满足感,就是第二天看到文字已变成铅字。

  ■ 王红侠,北京海淀寄读学校班主任。最初,她看到孩子们把这么好的青春都给耽误了,除了急还是急。有时还被捣蛋的学生气得大哭。现在她的心态平和了许多,她知道教育本身就不是立竿见影的。要允许孩子犯错误。

  ■ 杨智,国安队主力门将。守门员是最后一道防线,必须看得很清楚,由始至终精力都要很集中。但精神集中身体却要放松。压力大的时候,身体会有点硬,会影响扑球的动作。守门员更要知道怎么保持状态的稳定。

  ■ 王奕,维传凯普广告公司总经理。在这个行业,来自客户的要求是每时每刻、24小时的。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没有自己的生活。压力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在这样高压的工作中,如果不是出于喜欢,是很难支持下去的。

  [张玲:看到悲哀也看到幸福]

  张玲,33岁,北京市急救中心医生。十年前进入急救中心工作,两年前到法国巴黎医院实习一年。曾经的柔弱女孩,今天成长为身手矫健、救死扶伤的急救医生。

  我其实是胆子特别小的人,现在还怕虫子。如果在电视上看见一个悲惨的情况,我就会赶紧捂上眼睛,躲开。但是穿上这身工作服,鲜血和死亡是你每天都会面对的,这就是你的工作。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非常有成就感。我用我的能力,挽救了一些人,看到悲哀的时候,也看到了幸福。尤其是心肌梗塞的情况,如果我们抢救及时,病人完全能够恢复过来。而假如没有我们,病人百分之百会死亡。

  近几年随着机动车的增加,车祸也增多了。车祸现场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折磨,场面是残酷的:车辆扭曲,人死伤的状态特别悲惨,就像现实生活中的一部恐怖片。到现在我也害怕去车祸现场。一来电话说是车祸现场,我心跳肯定加快。工作起来,硬着头皮也得上。我会鼓励自己:你不能害怕,必须面对,你应该给病人生命。当然焦虑不会影响工作。我表现得冷静从容,动作娴熟麻利,还能向家属头头是道地解释。家属或围观群众说些“您真棒,一看就是干急救的”溢美之辞,我就会特别高兴,有种满足感。

  经常近距离地接触死亡,我常常会感慨生命的脆弱。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如果一个八九十岁的老人,一身是病地去世了,我甚至会觉得这对他来说是一种解脱。但很多非常年轻的生命死于意外事故,比如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我会特别惋惜,可气、可恨又着急。这时候你就特别震撼,就觉得人一定要珍爱生命,一定要好好地活着,好好地享受生活。

  目前,我们面对的另外一个现实是:医患矛盾。我们经常会遭受家属的误解,甚至谩骂。急救医生容易成为病人家属发泄情绪的目标。这是我们焦虑的主要原因。比如,你正在积极抢救,别人一句“你不就为了收钱吗”,就让你感到特别寒心。出车多累没事儿,背着急救箱爬20层楼,我不会叫苦,一宿不合眼,都没关系,我最渴望得到的是家属的理解。

令人焦虑的职业-2

  [涂重航:和时间赛跑]

  涂重航,28岁,北京某日报要闻版晚班编辑。三年来,他每天晚上要在短时间内从层出不穷的海量新闻中准确无误地筛选出十几条新闻,满足几十万读者的阅读需求。
我们这工作就是和时间赛跑。但仅仅说是和时间赛跑,还不足以说明在午夜12点临界点时的感受。那就像排爆警察在处理一个定时炸弹,时间定格在此。一到这个截稿时间,必须做完版面,否则就会影响出报,就会被罚。

  作为晚班编辑,我下午三点半上班,开始在几百条新闻中选出十几条。选择的过程就是揣摩读者心态的过程。一直要想:这条新闻感动了我,会不会感动读者?这条新闻足够重大,能引起读者广泛争议吗?这条新闻足以替代另一条吗?而新闻层出不穷,有时已做好版了,又来了更重要的新闻,就得马上重新制作。这时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免得在全盘打乱时,出错。每到凌晨一两点,做好的版送往印刷厂,自己还会提着一颗心,希望对每个地方都仔细处理过,没有什么差错。那时,不只一次会感觉脑子麻麻的,心里突突地跳。回家后,紧绷的神经很久都松弛不下来,躺在床上大脑还非常兴奋,睡不着。

  责任编辑把的是最后一道工序的关,要对版面上的每个字、每张图片负责。前面记者的稿子出错可以原谅,但到了我这儿,就要挡住。我就像一个质检员,看到每个稿子都要有怀疑精神,要核实。稿件如果出错了,见报后就不可扭转,会有几十万读者看到,使报纸失去公信力。每天早上在家,我最害怕接到电话,接到单位电话就意味着有重大错误发生。重则下岗,或者影响到报社的前途。

  有时我会很怕自己麻木,看到新闻不再兴奋。快节奏的工作不能要一个精神迟钝的人,每天必须要有紧张而饱满的精神状态。但人总会变老,我做编辑三年了。随着报社采编人员的新老交替,自己前年还在单位平均年龄之下,今年已成了大龄人,心里也会有点恐慌。当然,每当看到前一天的文字变成铅字,就会有种满足感,这就是我能打起精神、再投入到当天工作的力量。

令人焦虑的职业-3

  [王红侠:教育不是立竿见影的事]

  王红侠,30岁,海淀寄读学校班主任。从首都师范大学一毕业就选择到寄读学校当老师,八年来,她每天教书育人的对象,是一群需要24小时看管,令社会和家长头疼不已的青春期问题孩子。

  我是首都师范大学毕业的,一开始工作就在这里,八年了。到第五年的时候,我们做过一次心理测试,我测出来的结果是抑郁症。当时我说这不可能,我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可那时的状态就是不快乐。那年带的班,孩子们都对我特别漠然,厌学。他们都觉得你爱来不来。每当上完课我觉得天都是灰暗的。我到这来,不是想混日子,是想把课讲得很精彩。当时就觉得:唉,生活怎么成这样了?不应该啊!那时回家后还经常跟家人发脾气。

  到这里来的孩子,多是十四五岁,之前都在被人冷落的角落里。有的是夜不归宿、几个月不去学校上课的;有的跟父母关系紧张;有的跟老师发生顶撞、滋事打架;还有贩卖毒品的。他们有些的父母就是在押犯。这里是半军事化管理。孩子们刚来的第一周会非常抵制,跟老师发生冲突。最初,看到孩子们把这么好的青春都给耽误了,我除了急还是急。有时被捣蛋的学生气坏了,还一个人回到办公室大哭一场。现在我的心态平和了许多。教育本身就不是立竿见影的事。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允许反复。这就是孩子。出现问题就去解决。

  在这里,班主任每周要值两天班,24小时跟学生们在一起,时刻保证十几个孩子都在视线之内。办公室和教室只隔着一面玻璃,老师要做到不能有盲区。否则,孩子们就打起架来了。还有打群架的,或者在厕所里打黑架。晚上也要跟他们住在一个大宿舍里,就像幼儿园大班似的。这种管理,不仅是体力活,脑筋绷得也特紧。一天下来,感到自己就像一滩泥,什么都不想干了。

  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善良的一面,都需要被爱、被认可,问题就在于你怎么去开启他的这一面。这些孩子特别懂得感恩,你对他们尊重,反过来他们就会维护你。所以我留在这里一直工作到现在。

令人焦虑的职业-4

  [杨智:精神集中,身体放松]

  杨智,23岁,现为北京国安队主力门将。性格温和、笑容阳光的他,做的却是很需要霸气的守门员。年轻的他在球场上要时刻集中精神,严守球队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是站在球门前的最后一个人,压力肯定大。要是让对方进了球,那多少肯定跟我有关系。前面的队友可以失误,因为他们失误了还有后面的队友。可守门员是最后一道防线,我必须看得很清楚。我由始至终精力都要很集中,守门员就要这样。虽然精神集中,但是身体要放松。压力大的时候,身体会有点硬,会影响扑球的动作。平时训练能做的动作,这时一紧张,可能就扑不好。就容易给人家进球,或者受伤。

  我最怕乌龙球。球会突然改变方向,我根本反应不过来。如果老是有球射门,我要不停地挡球,也会觉得挺烦的,有点害怕。而点球的时候,要猜测对方的心理,还要有斗志。作为守门员,他们都说我缺少霸气。我尽量去改,能改就改。但我的性格是这样(温和的),也没办法。自己做好一点吧。

  去年是我进国安的第一年。那时如果上半场失误,就会影响我下半场的状态。但其他队员会鼓励我,教练也会鼓励我。刚打完比赛那会,我会自责,会琢磨自己的失误。今年比赛多了,失误少了很多。即使有失误,也不会影响我的状态。在国内联赛中,我很少会出现紧张。但在国际比赛中还会。因为国际比赛打得少。如果主场怎么样都赢不了球的时候,我压力就挺大的,就会希望队友能进球。

  作为球员,状态不会一直很高,或者很低。我状态低的时候,就尽量不去想太多。越是想太多,越可能表现得不好。比赛肯定有赢有输,再好的队也有输的时候。守门员状态要稳定。关键是看你怎么去保持。这就要平常训练得好,不能受伤。有伤病的话会影响状态。还有心理上要调整好,自己放松,打打牌,聊聊天。不能老想着球。就像别人一样,如果天天对着工作,就会失去灵感。换一种方式可能就会不一样。作为运动员来说,我身体其实不太好。现在我特别注意休息和饮食。比赛之前我就不吃自己承受不了的东西。

令人焦虑的职业-5

  [王奕:压力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王奕,34岁,北京维传凯普广告公司总经理。从事广告业10年。现在负责一家70人本土广告公司的整体运作和全面管理。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可能半夜赶回公司,帮客户解决问题。

  我们是一个服务行业,来自客户的要求是每时每刻的。我和公司所有的客服人员都需要24小时开机。客户一看到负面报道,会随时给我们打电话。我们随时可能半夜赶回公司,帮客户解决问题。

  这份工作的确压力很大。我每天比员工提前一个半小时上班,早上7点半到公司,晚上至少工作到8点。每次朋友约我吃晚饭,我都不知道会不会有时间,周末的时间也不确定。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没有自己的生活。压力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我们的压力来自于客户越来越成熟。我经常会买一些品牌的书或是管理的书送给客户看。他看了之后会跟我们讨论,说书里面有三个观点,我不太同意,你觉得呢?或者说书里面有个工具很好,我们是不是用它?他们读得那么仔细,我们也必须如此啊。

  时间永远都不够用。没有一个广告“案子”是有足够的时间的。去比稿,去获取客户,准备时间往往只有两三周。这个市场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一切工作都要很快。永远要站在客户之前去考虑他的需求。

  挑战也是无限的。我们可能要在一个月内熟悉一个客车的行业,下一个月又要去熟悉挖掘机的行业,再下个月要去熟悉牛奶或是月饼。必须要从学习中磨练出能力。我们非常注重学习,让客户来给我们做行业知识培训,或是自己请人来做。如果你不了解你所服务的客户,一交谈他就知道了。而在我们的文案中,如果是一个数据写错了,也会造成失败。但在高压力下工作的话,肯定会造成疏忽,或者工作变形,这是在所难免的。
从1996年开始到现在,10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在广告公司工作,我算是第二代广告人吧。现在我有一半时间在做业务,另一半时间在做管理。我管理着70人的一家公司,而管理不是我的强项,因此我在不断地学习,正在学中欧工商管理学院的EMBA课程。在这样高压的工作中,如果你不是出于喜欢,是很难支持下去的。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