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不正面提出自已的要求

  我儿子11岁,读小学四年级。他是36个月才开口叫爸爸、妈妈的,但他在智力、听力各方面都没有问题。3岁自学认字,现在能看电脑软件书自己操作。最近几年,我发现他提任何事情,从不正面要求。比如,他想吃肯德基,会一直说:妈妈,肯德基是垃圾食品,是吧?直到我反应过来为止。我不止一次告诉他可以明确说出来。这是否说明他很没有自信?我们该如何引导呢?(安徽 思竹)

  李子勋回复:

  与你的担心相反,我很欣赏你孩子的智力,他哪儿是没有自信,而是做任何事情都喜欢是被父母允许的,因此也不会承担责任。问题是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同样的问题有没有学校的老师也给你反映过呢?如果孩子只是在与你的关系中才表现出这样的行为色彩,是否需要分析自己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中让对方形成了一种刻板的思维模式。有两种情况:一是父母过多的灌输非此即彼的观念,让孩子内心纠缠在对与错、是与非的思考里,孩子的内心还没有被理性结构好,他所感觉到的存在比成人复杂一些,非此即彼的言语会让孩子内在感觉混乱。或者父母的言语过多绝对化,让孩子害怕出错,他有了糟糕的欲望又需要父母的认可,所以才这样缠绕般地求证,直到内心感觉安全为止。

  另一种情况可能是针对像你儿子这样有些特别的孩子。孩子学语言的过程也是孩子开始理性思维的过程,学习言语越早的孩子适应这个社会的能力可能要快一些。原因是言语传达着一种人类普遍的知觉模型,熟悉这些知觉模型孩子就熟悉了成人的世界,因此在生命早期看起来会显得聪明一些。但语言能力过早的发展会阻碍孩子的右脑发展,在十六七岁以后会出现智力发展变慢,而言语晚的孩子在那个时候却会出现智力的高速发展。原因是在未被言语污染前,孩子是倚赖天赋的直觉对世界做反应的,这种对存在自然反应的模型一旦成熟就可以让孩子具有较大的独创性,不受言语刻板模型的束缚。古人言:“贵人语迟”,说的也许就是你的孩子3岁才开始说话,意味着他有可能是个智力超常的人。小时候,这种孩子内心会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他们无一例外表现出在现实适应中或多或少的焦虑,甚至表现内向。允许他跟随直觉走,认同他的感受,陪伴他而不过早教导他,也许更适合他的成长。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