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的生命需要解冻

  半个月来一直把《催眠之声伴随你》放在枕边,每晚只读一小段,舍不得一口气读完。我觉得每一段埃瑞克森的催眠故事,就是一片神奇的药,不仅帮助我减轻了一些紧张和焦虑,使我安然入睡,仿佛还能在睡梦中植入正向的能量,让我醒来时神清气爽,重新充满动力地投入这个世界。

  但要不要给《催眠之声伴随你》写点东西,我却有点犹豫。说实话,我怕有些读者会被它吓着——心理治疗家对人性的洞悉达到如此精妙的程度,的确让人心惊;我也担心另外一些读者会看轻它——面对心灵的疑难杂症,治疗大师的举重若轻,很容易被当成是雕虫小技。

  比如有个女孩被父母带来见埃瑞克森,她15岁了还在吸吮手指。埃瑞克森先把父母请出咨询室,然后告诉女孩,每天晚上在父母专心读报和缝纫的时候,要坐在他们身边,调上闹钟对着他们尽情吸吮20分钟手指。到了学校,看到令她不爽的老师或同学,也要大吸特吸。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女孩就死活不肯再履行这一义务,忙着去干更有意思的事情了。

  这个治疗过程看上去太简单了,但每一步都是埃瑞克森精心设计的:把父母送出咨询室,代表着放逐压制、不接纳、没耐心的权威,尊重女孩是一个独立个体;他要女孩故意在父母和讨厌的人面前吸吮手指,将这个无意识的行为重新建构为一种表达内心愤怒的方式;他将吸吮手指变成一个非尽不可的义务,使女孩不胜其烦,最后自己决定终止这个行为。他没有对女孩进行分析,更没讲任何道理,女孩的行为却有了变化——因为她的潜意识已经被扰动,那里的一些信息已经被重写。

  催眠,是一种探索和处理潜意识的方法。在潜意识的深海中,有我们过往经验形成的漩涡暗流,也涌动着巨大的生命潜能。埃瑞克森就是一个运作人的潜意识的高手,他从生活中撷取故事,也为来访者讲故事,并通过催眠,改写了一个又一个人的生命故事。他仿佛是舞台上戴着白手套的魔术师,对着空中吹一口气,或者抖抖身上的披风,就能在台上变出俊男美女来(人内在的改变自然会影响到外在,有效的心理治疗的确会使人变美,以至于埃瑞克森夫人都不无醋意地对丈夫说:“你专门治疗金发美女吗?”)。但舞台背后的大师是什么样的?他又是如何洞悉“人”的奥秘?他经历过哪些人生的历练,这些历练又怎样帮助他成为一个催眠治疗的大师?

  书中罗森博士的注释,把这些令人称奇的小故事与心理治疗机制联结起来,原来一个好的催眠治疗师,亦是对“人”本身充满好奇和关怀的人,他能将每一个个案都当成第一个个案,而不是用理论和概念去标定个案,用主流知识去遮蔽鲜活的生命。正是这样的赤子之心,使埃瑞克森在幽暗中看到微弱的闪光,在混乱中找到潜在的结构,在荒芜中发现隐秘的小径,为受限的生命“松绑”,把悲剧改编为喜剧,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在这本书里有100多个故事——别人的故事,但我保证你一定会读到自己的故事,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一部分生命被冻结在那里。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