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庆科 孟庆茂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100875
《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6月11卷3期
【论文摘要】 历史上罗夏墨迹测验(RIM)一直被视为投射测验而用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它,使其偏离了客观化的发展方向。综合罗夏系统则又回归到了实证的研究道路。综合系统仍视之为一个不完全结构化的、间接的测量方法,因此在人格研究中有独特的作用。关于RIM虽然仍有争议,但其科学研究价值已基本得到公认,目前要做的工作是发展它和完善它。
【论文关键词】 罗夏墨迹测验 综合罗夏系统 投射 自陈量表
罗夏墨迹测验(Rorschach Inkblot Method,简称RIM)是历史上争议最多的心理测验。自1921年由Hermann Rorschach创立以来,它一直是临床心理学界用得最广的心理测验之一,20世纪40和50年代它几乎成了临床心理学的同义语。但怀疑和批评它的人也很多,批评者认为它不具备必要的心理计量学特征,主张废除这一测验技术。对RIM批判和怀疑主要是因为人们将它与精神分析理论联系在一起了。70年代以后,RIM的发展走向了整合的道路,人们对测验与精神分析理论的关系进行了反思,重新界定了测验的性质,并开展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将测验引向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发展道路。
1 RIM的早期发展
墨迹图片并不是Rorschach所发明。在他之前,泼墨游戏早已在瑞士民间广为流行,人们将墨泼在纸上,对折后形成不规则的对称图形,然后看谁的想象最别具匠心。最早对墨迹图片进行心理学研究的有Justinus Kerner(1857)、Binet(1895)等,他们尝试用墨迹图来研究想象力。这些研究侧重分析反应内容,而没有探讨反应与人格的关系[1]。
1.1 Rorschach的研究
Rorschach早年研修医学,毕业后成了一名精神科医生。他自小就擅长泼墨游戏,并曾获得了“Klec”(意为墨迹图)的绰号。成为精神医生后,他开始用墨迹图研究精神病人。Rorschach在墨迹图片的研究中采用了客观的方法。他采纳了格式塔学派的观点,认为测验主要涉及了知觉过程,并将此测验的性质界定为“图形解释测验”。测验只要求被试报告出他从图片中看出了什么,而不要求对图形作过多的解释。Rorschach认为被试的反应是在整合刺激图形引起的感知觉和已有记忆痕迹的基础上形成的,包含的心理机制有感觉、记忆和联想。他把测验主要当成一种知觉任务,认为被试完成这一知觉任务的结果体现了其心理机能。
Rorschach并没有从投射的观点研究墨迹测验。在谈及与精神分析的关系时,他明确地指出:“不能认为本测验是一个探索无意识的工具,它在最好的程度上,也比其他更加深奥的心理学方法如梦的解析和联想实验差得远。这是不难理解的。这个测验不在于引出‘来自潜意识的自由之流’,却要求适应外部刺激,要求‘现实机能的参与’”。.
测验的解释也是以定量方法为主,初步确立了测验的常模。被试被分成正常人、弱智、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癫痫症、脑器质性病变6个大组,每一个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