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三副面孔:弗洛伊德学说怀疑者

fixed" zzz="106707">

一生热爱音乐,拒绝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邀请,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在整个二十世纪,相对论光环之下的爱因斯坦由人而神,成为人们眼中长相奇特、性格古怪的科学天才。然而,隐藏在符号化脸孔之后的爱因斯坦其实是个集合多重社会角色、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物理之外,他的许多侧面不为人知。


  执著的小提琴、钢琴演奏者

2005年5月21日下午,首都博物馆多功能厅的弧形舞台上,温暖朦胧的灯光投射在两位身着黑色西装的外国人身上,他们斜偏的下巴夹着闪烁木器光泽的小提琴,一张一弛的右手拉出饱满圆润的莫扎特降E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这里即将开始的并非是一场音乐会,而是由英国大使馆文化处等三家单位组织的一次科学前沿报告会,主讲人是牛津大学实验物理教授布赖恩·福斯特先生,演讲主题是《超弦之音———琴迷爱因斯坦》。而小提琴演奏家杰克·理贝克演奏的乐曲正是爱因斯坦最喜爱的巴赫和莫扎特的小提琴曲。

随后的报告中,布赖恩教授告诉大家:“曾有人说过:‘在我看来,爱因斯坦如果不会拉小提琴,可能不会想出相对论。小提琴有一个在小空间里的宇宙’……”

音乐对爱因斯坦的研究和生活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据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一个真实的爱因斯坦》主编方在庆先生介绍,爱因斯坦5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3岁在他阅读康德的哲学著作同时也发现了莫扎特的奏鸣曲,从此坚持自学小提琴,小提琴也成为他最喜欢的乐器。

爱因斯坦对音乐抱有一种谨慎的尊重,迟暮之年,当抖动的手已经无法如从前一样灵活地拉小提琴时,他就更多地选择弹钢琴。一位朋友想把一把名贵的小提琴送给他,他却表示“我知道我现在的演奏水平”,于是婉言谢绝。

爱因斯坦的演奏水平外界评论尚有争议,有的人认为他的演奏相当了不起。也有些人认为爱因斯坦的演奏水平一般,这大多来自专业音乐家,可惜爱因斯坦演奏录音几无存世。爱因斯坦对音乐的重视与情感,甚至延续到子女的教育当中。他曾对儿子说,“你应该去音乐中寻找心灵的归宿”。

爱因斯坦对很多音乐家及其作品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最喜欢的音乐家是巴赫和莫扎特,他认为巴赫音乐的典型特征是典雅,而莫扎特则非常优美,相对而言,贝多芬的音乐“过于强烈”。

“不少科学家喜爱巴赫的音乐,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对音乐造诣颇深的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前所长胡亚东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