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心理学:有趣的案例分析

  导读:为什么有时候对很熟悉的朋友,也会突然叫不出名字?为什么爱上别人,自己却不自知?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与心理学密切相

  关,文中用心理学对生活中常见的几个现象作了解释;

  1、有时遇见熟悉的朋友,话到嘴边,居然忘了对方的名字

  原理:个体在学习中对刺激给予编码处理时,他同时将之编码为形码、声码、意码(文字如此,人物也是如此)。在语文学习时短期的记忆的编码以声码为主,长期记忆的编码则以意码为主。

  分析:对熟悉的同学,我们已将他(她)与意码建立了直接联结,而不象最初认识时需将精力放在形码的记忆上,我们一见到他(她)就直接在脑海里潜意识的反映出与其性格相符的词,譬如:乐观、开朗、或内向、忧郁,即为意码。若此时声码的解码无法进行,或声码无法与意码、形码建立联结,自然就叫不出对方姓名。

  2、有一个男孩追了一个女孩很久,女孩有一天睡觉之前突然喊道:“完了,我不记得他长什么样子了!”室友们便坏坏地笑着说:“完了,你爱上他了。”

  分析:当女孩慢慢开始接纳男孩时便会将注意力集中到意码的编码上,将其编入长期记忆。此时女孩会更多的思考与意码相关的人品、气质、性格,而可能忽视了对其形码的检索,即会出现一时不记得他相貌的现象。平时你是否会经常在某一时刻不记得爸爸、妈妈或男友的长相呢?因为在熟悉之后,你会更关心与个人魅力有关的意码,而非形码。

  3、一个人在失恋之后,为使自己振作起来,会马上投入另一段感情。这是不错的疗伤方法。

  原理:遗忘干扰论

  分析:遗忘是新旧经验彼此干扰的结果。投入新的感情,经历新的感情体验,能够干扰对前一段感情的记忆,从而达到干扰遗忘的效果。

  4、一对有家庭暴力的夫妇来做心理咨询,丈夫真心爱妻子,却又总对其施加暴力,之后又会十分后悔。心理医生让他们面对着座谈,像在家里一样的谈话。经过1个小时之后,医生发现妻子很会说,而且总是很有道理,丈夫却总是无辞可对,面对妻子的责问手足无措。

  原理:据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观点,行为由强大内部力量驱使或激发,人的行为从继承来的本能和生物驱力中产生,且试图解决个人需要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剥夺状态、生理唤起以及冲突都为行为提供了力量,就像煤给蒸汽机车供应燃料一样。在这个模型中当机体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它的驱力降低时,它就停止反应。

  分析:当丈夫与妻子发生口角时,由于妻子一直都说的在理,而丈夫却处在语言剥夺状态。当处于尴尬的紧张情境下,就会用打人这一行为来降低紧张度。但行为有可能是被不在意识范围内的动机所驱使的,所以打妻子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与爱妻子并无矛盾。

  当人处于被剥夺状态时就会变得不理性,会恢复小孩的幼稚心理,打妻子为了获得“战争胜利”好让妻子闭嘴。就像小孩在商场里为得到玩具,躺在地下哭是一样不讲道理的手段。人类往往可以把一切畸形的行为都与小孩的行为相类比,因为一切畸形的行为都是由不成熟的思维导致的。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