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辩证 内心和谐

fixed" zzz="630805">

阴阳辩证  内心和谐
□     郑日昌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节选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年3月上半月刊“专家论坛”
 
论文摘要:本文阐释了中国古代阴阳辩证思想对促进内心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启迪,并简要介绍了作者将现代西方心理学中的认知疗法与中国古代阴阳辨证思想结合创立的辩证认知辅导的理论与方法。
论文关键词:阴阳;辩证;和谐
 
 
和谐,是文明社会的主旋律。和谐,是当代中国的最强音。
  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已成为举国共识。社会和谐主要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主要是心的和谐,要与人和谐首先自己内心要和谐。简言之,和谐社会的创建要从我做起,从心开始。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升学就业,职场商场,婚姻家庭,邻里社区,子女教育,职务职称,无论工作、生活还是人际关系,矛盾冲突无处不在,竞争拼搏冷酷无情,加上天灾人祸、生老病死,在这重重压力下,怎样才能毁誉安然、荣辱不惊,保持内心和谐呢?
  和谐实际上是矛盾双方的动态平衡。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图是这种平衡的最好显示。太极图看似简单,其内涵博大精深,是对宇宙、物质、生命和精神世界本质的高度概括。
  图中黑色代表阴,白色代表阳,寓意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个复杂的系统。大至宇宙天体,小至基本粒子,均不是单一成分,而是由无数方位和无限层次的阴阳组成的对立统一体。
  图中白里有黑,黑里有白,寓意无论阴还是阳,都不是纯粹的单一体,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世界上的人和事,无不好中有坏,坏中有好,假中有真,真中有假。
  图中黑白两部分,酷似两条游动的鱼,寓意阴阳在相互矛盾冲突的运动中此长彼消,不断取得动态平衡。而其中的两个小圆,则代表与外部条件相呼应、作为变化依据的内因。
  概而言之,万事万物,皆有阴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动,相反相成。阴阳图的这三点寓意,恰与辩证法的思想完全吻合。
  寓意之一提示我们,看待任何问题一定要全面。遇事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人不能攻其一点、不计其余,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要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看待事物。要看到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凡事有利有弊。在大好形势下要看到阴暗面,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和光明。瞎子摸象的故事很富哲理。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无论对宏观世界还是微观世界,人类的认识都仅仅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充其量是管中窥豹的一孔之见。每个人、每个团体都有自己的盲点和局限性,意识到这一点,对增强理智、减少无谓争论十分必要。
  寓意之二提示我们,真理与谬误都是相对的。任何科学发现都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千秋万代永适用的普遍真理。把真理绝对化,追求绝对准确、绝对公平、绝对完美,好就全好,坏就彻底坏,这种看问题绝对化的人和片面性的人一样容易出现心理障碍。特别是一些所谓有知识的人,常常把知识当作绝对真理,不分场合地乱套乱用,这种教条主义者既害人害己,又误党误国。解决的办法是倡导相对论,废黜绝对化。学会在危险中看到机遇(危机),在痛苦中体验快乐(痛快)。领悟舍即是得(舍得),得即是失(得失)的哲理。认识到和谐社会需要公平,但公平永远是相对的,差别只能减少不能消灭,我们在争取公平的同时,也要学会接受不公平。
  寓意之三提示我们,万事万物皆在发展变化之中。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只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