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的原因

  同性恋的原因一:

  为什么有些人会成为同性恋者?为什么有些人会偏好同性间的性行为?目前仍末有明确而肯定的答案,也欠缺能被严谨验证的完整理论。不过生理因素、家庭因素和动力因素都能提出一部分的解释。

  一.生理因素

  现在越来越多証据証明生理因素乃同性恋的主要成因。研究结果显示,以下的因素与同性恋有着莫大的关系。

  胎儿期生殖腺中男性荷尔蒙的缺乏或过多。

  中枢神经系统的性别特定分化出了问题,决定性取向的脑部中枢有了障碍。

  成长过程中男性的荷尔蒙(睪丸嗣)过少。

  女性若有过多的男性荷尔蒙和生理过少的动情激素(女性荷尔蒙),已证实较可能 成为同性恋或双性恋者。

  有高比例的同性恋者,其精子数目偏低,畸形精子的出现率偏高。

  综合说来,男性大脑中负责性取向的中枢神经系统若未能与身体其他部位同时男性化,男性荷尔蒙的分泌出了问题,则他成为同性恋者的可能性大增;女性若有过多的男性荷尔蒙和较低的动情激素,则易成为女同性恋者。

  二. 家庭因素

  佛洛伊德派的学者将同性恋归因于儿童时期的压力,特别是一个强势、过度保护的母亲配上一个软弱、无力而又有敌意的父亲,会使得男孩缺乏对男性形象的适当认同。依心理学家Bieber和其同事的研究(1962),认为以下原因使男性成为同性恋者:

  缺乏对父亲的性别认同(sexidentify),而对母亲过分依赖。

  母亲表现出对其他女性的不信任,而把这种情绪移转给儿子。

  周围有太多的女性,如:母亲、姊姊、姑姑、阿姨等,使该男孩的思想言行都倾向于女性化,而习惯于女性的行为模式。

  父亲希望生个女儿但生的却是儿子,因此有意无意地把他教养成女孩。

  一个经常被父亲轻视责骂、被贬损了男子气慨的儿子。

  双亲对性都有恐惧感,对性有强烈排斥;在这种家庭里成长,使孩子对性产生了歪曲约观念,因此成长后不易适应异性恋的生活。

  做母亲的过分宠爱儿子,造成母子间异常的情感连结太强,使做儿子的相信: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比得上他的母亲,足以成为他的配偶。

  造成女同性恋的原因却不同,失去母亲未必会造成同性恋,但不稳定的家庭环境、父母不和则会影响。

  女性有情绪受创的经验:例如被强奸,或被卖为雏妓,认为自己无法与男性相处、缺乏安全感,认为自己和男性相处会不胜任、不相信男人、或痛恨男女间的关系。此外,部分女权运动者也有因敌视男性而出现同性恋行为的例子。

  母亲让女儿有畏惧做女性的感觉,或父母强烈希望她是男性,并安排明显的男性性别社会化经验。

  三. 心理动力因素

  一个人如何发展他的内在心理自我(intraPsychic),对其性取向和性认同有明显的影响。一个人的性别体认包括:性别认定(gender identity)、性别固定(gender stability)和性别一致性(gender consistency)(张春兴,1989),同性恋者的主要问题是性别认定出现问题。由于生理的需求和亲子的互动,婴儿至儿童期经由大人的接触、抚育和照顾,逐渐发展出对自己身体的基本态度,并培养出对自己性别取向的整合及整体认识。正常的情况是:他或她明了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接纳自己的性别,并扮演合适的性别角色行为,但同性恋者在这方面的发展有了障碍,不能符合一般人的期望,未能扮演与原来生理性别一致的社会角色(Gadpaille,1989)。

  从整合的观点来考量,性偏好可能来自重复扮演自己小时受侵犯的经验,也可能学自电视等媒体所播映的性偏好行为。随着年龄增长,人们会从社会化过程中评估那种方式较可能实现也较能被社会容许。对大部分人而言,性偏好的需求在社会压抑下,逐渐转变成一种性幻想,而学会用正常性行为来纾解性需求。但对有偏好性行为的人来说,他们也有正常性行为的能力,平时性偏好行为可以被控制或压抑、隐藏起来;只有在压力下或内心冲突发生时,特别会出现这些偏好的性行为。

  同性恋的原因二:

  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异性相吸”在大自然中显而易见,但瑞典科学家近日的一项研究,揭开了“同性相吸”的谜底。科学家发现,人的体味中存在两种名为“AND”和“EST”的荷尔蒙,正是它们唤起了人类对情欲的渴望,这项发现还揭示了大脑反应是男同性恋的关键要素。

  人类可以“闻”出合适性伴侣,男同性恋对此更加敏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理气味———体香,但这种气味通常不易被自己闻到,只有别人才能深切感受,特别是异性。

  据说,拿破仑从战场上回家之前,就写信给妻子约瑟芬,要求她在其回来之前不要洗澡,原因在于拿破仑特别喜欢约瑟芬未洗澡前散发幽香的胴体。

  美国有个叫基威尔的男子,其貌不扬,奇怪的是,有不少女性很愿意和他亲近,据一位与他交情很深的女子说,与他亲热是想闻到他身上散发出的像蜜糖般的香味,这种气味令人心旷神怡。体香对人类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难道真的存在某种神奇物质能让人产生魅力吗?

  近日,在最新出版的《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来自瑞典卡罗琳斯卡大学医院的研究小组,在斯德哥尔摩的研究室中提炼出两种睪酮衍生物,即“AND和EST”。研究小组负责人萨维克指出,人的体味之中确实存在吸引爱人的物质,它会直接引起人类大脑的反应,产生性冲动。

  AND是睾丸激素的变种,它从男性汗液中排出;EST则与雌激素有关,主要存在于女性尿液中。研究还发现,存在于男性汗水中的化学物质AND,对男同性恋和女异性恋者都会产生相同的刺激,但对异性恋男子却不起任何作用。专家认为,“这项发现揭示了大脑反应是男同性恋的关键要素”。

  选择配偶时,人们依靠与性别相关的气味分子来激活脑部情欲区域。

  在低等动物中,两性性活动与性选择的信息主要依靠气味来传递,许多哺乳动物在发情期中都会散发某种特殊气味,以吸引异性同类。在选择配偶时,大多数动物依靠与性别相关的气味分子来激活脑部负责交配的区域,这类分子被称为外激素。

  荷尔蒙在老鼠动物上的作用已经被科学界认可。研究发现,荷尔蒙讯号会透过动物鼻腔中一个叫“犁鼻器”的结构抵达大脑下视丘区域,从而吸引异性个体,影响动物的交配行为。不过人体中的荷尔蒙作用向来是生物领域的争议话题,不少科学家对它在人类活动中是否扮演相同角色持怀疑态度。人体虽然也有荷尔蒙接受器,位于下丘脑前端,具有唤起性意识的功能,但没有神经连接到大脑,生物学家因而质疑人类对荷尔蒙究竟会不会起反应。

  萨维克等人早前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荷尔蒙对异性的脑波、血压、脉搏、呼吸等生理现象可产生奇妙的效果,从而产生性吸引。女性闻到AND或男性闻到EST时,大脑中控制性行为的下视丘区域就会活跃起来。也就是说,荷尔蒙确实能通过大脑反应影响人体的荷尔蒙分泌。

  而AND和EST在男女体内则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用气味吸引异性,一方面又对异性产生“性趣”。研究人员称,荷尔蒙能被人体中的梨鼻器觉察到,不过这种信息要先经复杂途径转换成情感信号后才能传递到神经系统,使中枢神经系统情感调控区域的血流量增加,放电增多,从而调节人体自身的情感行为。人们因而会对异性产生迷恋般的好感,沉醉于爱人熟悉的体味中。

  实验表明,男同性恋会因汗味而相互吸引。

  对“异性相吸”的原因进行解释后,最新的研究进一步拓展到同性方面。这一次,萨维克等人请来了12名女性,12名异性恋男性,以及12名同性恋男性,对这3组对象进行观察试验。

  研究人员分别让他们闻微量的AND、EST分子,以及其他气味,包括熏衣草油、雪松油、丁子香酚和丁醇。然后用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观察他们的脑部活动。研究结果显示,当每一种无标识气味呈现时,研究对象都能清楚地分辨出来,对此,萨维克并不认为这些研究对象大脑中的反应存在任何有意识性:“刺激产生的模式并不意味着认知性处理。”性能鉴定测试和磁共振扫描显示,普通气味刺激的是所有测试对象大脑中负责嗅觉的部分,而AND刺激的是女性和男同性恋参与者大脑中负责性行为的部分,EST对男异性恋也同样如此。

  萨维克进一步指出,涉及深层的性吸引力时,人类的鼻子会作出判断。一旦闻到AND,同性恋男人和异性恋女人脑部性意识区域的血流会增加,而对异性恋男人却没有效果。相反,EST会使异性恋男人脑部相应区域活动加剧,而对同性恋男人和异性恋女人无效。

  “和异性恋男子组形成对比的是,同性恋男性与异性恋女性同样都对AND起反应,下视丘都呈现活动的现象。”萨维克小组写道。其中尤以下视丘后部的活动最强烈,而这部分在动物中恰好是“和性行为最有关系”的区域。至于熏衣草等普通香味,3组试验者的反应没有不同。

  研究报告指出,“这些发现显示,相较于一般的气味,我们的大脑对于这两种一般认定的荷尔蒙反应不同,这也显示出性取向和下视丘神经元之间存在关联。”不过同性恋女性的反应并没有出现在研究报告中,对此萨维克表示,同性恋女性的研究数据“非常复杂”,目前还需谨慎处理。

  研究发现,异性恋男女都更喜欢女同性恋的气味。

  美国费城“莫内化学感官中心”的查尔斯·维索茨基博士在这个发现的基础上进一步猜想:既然气味可以促进异性相吸,那么人体天然的气味是不是也会决定人们的性取向。

  为了证明该想法,查尔斯·维索茨基博士组织了24名男女异性恋参加了一项为期9天的试验。在这9天当中,每一个人都要用无味香皂和香波进行全面冲洗,同时避免食用大蒜、孜然和咖喱这类气味浓重的食品。经过9天消毒之后,每人在腋下夹一块消毒棉球。夹一天之后,这些棉球被放在瓶中储存,另外找来82名男女同性恋和异性恋组成一个气味鉴别小组,小组成员将根据一定的标准从体味瓶中选择自己认为最有吸引力的气味。

  研究发现:异性恋男女大都为异性恋男性的气味所吸引。同性恋者多为同性恋的体味吸引,当把男同性恋与女同性恋的气味放在一起比较时,异性恋男女更喜欢女同性恋的气味,相反男同性恋则更喜欢男同性恋的气味。维索茨基博士说,这个发现证明,男同性恋更喜欢男同性恋的体味,而女同性恋和异性恋女性对体味的反应各不相同。也就是说,人们对气味的喜好和憎恶不仅与气味的来源有关,而且也与个人的性倾向有关。

  一些科学家认为,萨维克等人的研究分别在人体荷尔蒙和人类性特征两个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新的研究表明,同性恋的男人和异性恋的女人对男性气味分子的反应是相同的,它显示了性倾向编码在大脑中的一种可能方式,可能意味着人类性活动的许多特征都源自嗅觉。但也有科学家提出,对此结果尚需谨慎对待,因为同性恋男人对雄性外激素敏感的原因,可能并不是鼻子天生对雄性外激素有反应,而是与男人保持性关系所导致的后天结果。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