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问题的征兆一:
当孩子出现了以下问题,做父母的可要注意了,很可能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前兆。一定要找到适合的方法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慢慢说出内心的感受,释放心理压力,重新回到健康状态中来。
1、拒绝吃饭
专家提醒,家长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如果出现厌食现象,可能是孩子的情绪出了问题,家长应认真对待。如果对此忽视,就有可能发展成饮食节律紊乱。作为父母,此时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吃饭,而是应该经常改变饭菜的种类,鼓励孩子帮你做饭,帮你准备他爱吃的饭菜。如果他在饮食方面的不良倾向持续很长时间或体重减轻很多,应及时看医生。
2、说谎和欺骗
5岁左右的学龄前儿童有时会撒谎,但他们通常并不知道他们行为的后果。大一点的孩子在已经能够分清真假的情况下也会撒谎,这大多数是因为他们受到很多的压力。最好把诚实的重要性和说谎的后果讲给孩子听。如果说谎已成了他的一种习惯,你就应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了。
3、攻击性行为
每个人都知道咿呀学语的孩子也会发脾气,但这些行为总是古怪的。语言能力有限的儿童,减轻压力的唯一方式就是咬、激怒或欺负他的玩伴。造成这种行为的原因虽然和电视上的暴力情景不无关系,但孩子的愤怒更可能源于心情压抑,这就是说,你应该尽量少一点地告诉他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否则只能增加他的压力,因为孩子需要无忧无虑地玩耍,做自己想做的事。
4、过度忧虑
孩子看到电视里飓风灾难的报道后而害怕飓风是情理之中的事。同样,学生害怕临近的也是正常的。但如果他们害怕所有的人和事就不正常了,他们越感到软弱无助,害怕的东西就越多。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征兆二:
1、攻击
这类孩子整日东奔西跑,经常搞恶作剧,喜欢讽刺挖苦别人。对美好的物品毫不爱惜,摔打成为癖好,表现出攻击性。
2、焦虑
指 突如其来的没有明显身体原因的恐惧状态。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过于敏感、食欲低落、无端哭闹。这类儿童陌生环境反应敏感,而担心害怕,甚至恐惶不安,哭闹 不停,常常担心被别人嘲笑,对尚未发生的情况,产生过分的关注,并伴有无根据的烦恼。对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显得过分焦虑。
3、多动
儿 童的心理行为可以表现在儿童的行为上,有些儿童出现“多动症”。主要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受到严重影响等几个方 面。好动具体来说是喜欢跑动,或爬上爬下,摇椅子转身,离位走动,叫喊或讲话,引逗旁人,小动作不停,如咬铅笔、咬指甲、咬衣角等。注意力不集中方面具体 来说,上课时不能专心听讲,注意力涣散,易受环境干扰而分心,在课堂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凝神发呆。自控情绪的能力差方面具体来说,表现为幼稚任性,克制 力差,易激怒或冲动。情绪不稳,为了一些小事就喊叫或哭闹,脾气暴躁,常根据瞬间冲动行事,不考虑后果,可能突然做出一些危险举动及破坏行为。
4、恐怖和失眠
恐怖表现在对某些事物或情景产生惧怕和逃离的心情,如怕打雷闪电,极度紧张,抱头乱窜。儿童对于一些没有危险或基本没有危险的东西也感到害怕,而且这种害怕十分突出,儿童由于恐怖而出现回避、退缩行为。失眠的孩子入睡困难,睡中不时惊醒、大声哭闹,甚至梦游四方,但白天回忆不起来,只觉得精力不足,情绪不稳。
5、恶劣的人际关系
儿 童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他们与父母、教师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从这些人际交往中可以反映出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健康的孩子乐于与人交往,善于和同伴合作 与共享,理解与尊敬他人,待人慷慨友善,也容易被别人理解和接受。心理不健康的儿童一般没有融洽的人际关系,往往由于个人心理不健康等原因,与人产生交流 障碍。不能与人合作,对人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有猜疑、嫉妒、退缩现象,不能置身于集体,与人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