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跳楼自杀的原因一:
理由一:就读时的经济压力
广东一个英语系的女学生,家里很穷,穷到冬天需要把单衣一件一件的往身上套。最后她自杀了。其它有什么理由先不谈,贫穷绝对是原因之一,经济窘迫把一个生命逼向了尽头。还有的大学生靠家里卖房子、卖家当供读书,但是贫困地区的那点钱,对高昂的大学学费、杂费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坐在课堂里,担心的是下周的生活费,下学期的学费,这样读书谁都会感到绝望。虽然现在有奖学金,助学基金,援学贷款....真正帮助到的人还是少数。没钱读书是受罪,大学生贫穷到自杀,社会也应负上不可推卸的责任。
理由二:故步自封的大学教育
自古以来都说:教书育人,但现在的大学中,教书很多,育人却不够,特别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更是空谈理论,不着实际,没有进入到学生的心灵,如今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上已经是一片苍白虚无的荒漠。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革新的速度,大学生要适应社会,适应将来,就必须要求大学教师们认真的分析大学生的和社会实际之间的关系,寻找到他们将来融入社会的切入点,这是思想教育的关键,但是,这样的工作,我们大学教育做了多少呢?扩招、扩招!生源扩招了,你们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扩招了吗?
理由三:心理承受能力的脆弱
如今社会竞争激烈,为了找到一份工作,许多学生拼命学习,却越来越没勇气面对未知的将来,出点小问题就留下遗书就寻了短。只抓学习的同时,社会各方面却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教育,许多学生表现出社会经验不足、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特点,稍遇挫折就容易走上极端之路。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除了关心学生的成绩外,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时刻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节,最好多用点生活经验磨砺他们的意志,粗壮他们的神经。
理由四:不完善的大学生就业制度
现在的就业市场实在混乱,对大学生就业缺乏统一的保护规范,前些日子就有600元底薪聘请大学生的,我们还经常看到出一些诡异的招聘题来考验我们大学生的,甚至还出现了招聘单位问人家有没有对象的新闻,这些招工方式简直是歧视。如果大学生就业市场规范了,他们能够平等的竞争,那么他们的心态就会处于一种平和的状态,就不会走向极端,大学生自杀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未来失去信心的表现,之所以失去信心和我们现在的就业市场混乱有很大关系。
理由五:压力导致精神抑郁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26岁的衡阳籍在读博士生孟懿从研究所教学楼7楼纵身跳下,打乱了研究所工作人员在一楼会议室的学习,也夺走了他自己年轻的生命。他在遗书中称自己的自杀原因是“厌世,想偷懒,精神抑郁。”他还在遗书最后说:“虽然上天想挽留我,但我已经是箭在弦上了”。他选择不归路的原因是研究所科研压力过大。别说读博士的,大学生学习压力大的情况比比皆是,、考硕、考硕博连读,虽然没压力人才很难培养出来,但是可不可以考虑一下学生的承受能力。他们就象高速转动的马达,顶着千万斤的金属支架,金属都有疲劳的时候,何况是人?
理由六:冷漠的社会文化氛围
现在打造的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的影响确实恶劣。一个是“贵族文化”氛围,看看如今反映青春生活的电视、电影,哪个不是珠光宝气的,有几个是反映奋斗、拼搏、朴素、进取的?很容易让学生把它拿来和现实对比,自然会产生悲观心理。第二是冷漠生命的文化氛围,暴力影视就是证明,难道人的生命就随便被暴力侵犯?很容易让人产生对生命的淡化。第三个是奢侈文化氛围,讲究吃穿成为人们的时尚,这种时尚的结果是导致人心灵的空虚。悲观、漠视生命、心灵空虚、是产生自杀情绪的催化剂。
理由七:情感的纠葛
学校里曾经流行过一句话,“昔人已乘宝马去,此地空闻旧人哭。”是对当代校园爱情的生动写照。现在大学生喜欢速食爱情,却不知道留下的后遗症有多么严重。在校时恋爱,毕业就分手的情况很普遍,感情本来就是双方面的,不好预知结果。最后有的走的洒脱,有的却放不下,有些生活经历不够的大学生就钻了死胡同,发生了自杀的悲剧。一方面是现代人对感情问题的草率态度,把爱情当作游戏;一方面是自我保护意识的薄弱,身心受到了的极大欺骗,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流行文化里的爱情,让现代大学生爱情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也让一些还没来得及改变,或改变不够彻底的走上了不归路。
理由八:厌世,自杀的诱惑
韩国,日本有很多自杀网站,前一段时间中国也有,它们宣扬的是厌世就弃世,对世人影响很大。大学生偏偏又是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群体。面对四面的种种压力,对未来的茫然,学生们无所适从,根据去年对杨浦区3000名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调查显示,25%以上的被调查者曾经有过自杀的意念。深圳大学中文系大一女生小许刚选择了跳楼的方式结束生命,过了六天深圳大学建筑系即将毕业的学生小张也跳楼自杀了,理由都是患忧郁症,有强烈的厌世情绪。心理障碍、生理疾患、学习和就业压力、情感挫折、经济压力、家庭变故以及周边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都会让学生因为厌世而自杀,全社会都应重视大学生的精神障碍问题,关注的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最后,我想问大学生们一句话“有死的勇气,为什么没有活的勇气?”,就算社会没有对你们“活的勇气”提供足够的营养,你们难道就不能自己找到“活下去勇气”的理由?列举这么多大学生跳楼自杀的理由不是为了让你们为之哀吊,是为了你们坚强地面对这些问题,自强不息地,精彩地活下去。
大学生跳楼自杀的原因二:
2014年3月7日,厦门南洋学院一名17岁女生从女生宿舍楼7楼坠亡,调查发现该女生轻生的原因是舍友抢了她的男朋友,可谓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呀。2014年4月2日,厦门南洋学院一名大二男生从学校宿舍7楼坠下身亡,调查发现该大学生自杀原因是愚人节女友提分手,由于接受不了此刺激而跳楼。4月16日,广东中山大学一名风华正茂的硕士研究生在宿舍内自尽,该研究生自杀前留有遗书,说明了他选择自杀的原因是,在父母期望、学习和工作上的压力下压得喘不过气,于是走上了不归路。4月21日山大泰山学院大一新生因个人情感问题跳楼自杀,这类案例不绝于耳,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家教是失败的”。
大学生自杀原因分析:
原因1:来自学习上的压力。每年五六月,大学生毕业论文限期快到,在这种压力下,很多学生们百感交集。专业统计发现,60%的自杀者此前处于抑郁状态,90%的自杀者有心境障碍。学习上的压力最终导致抑郁症,当一切都被认为“自杀可以解决一切”的时候,轻生事件就开始了。
原因2:来自工作就业方面的压力。毕业以后,很多大学生才发现能从事的工作和自己的想法落差竟然如此之大,甚至被认为是完全达不到预想值。面对着者种种压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感觉被压得喘不过气,而选择了轻生这条路。很多大学生并不像中描述的一样——压力出动力、遇强压则出高能。面对现实的压力,总是想太多,画个圈子自己跳进去,最后也把自己埋葬了。
原因3:感情问题导致的抑郁和压力过大。因于极度受伤、挫折和气愤之下引发的自杀案例也不在少数。大学没有像中小学那样禁止谈恋爱,很多大学生初涉感情,心灵也是非常脆弱。
避免大学生轻生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1、早发现早心理治疗。很多人发现自己变得抑郁,但无法和别人沟通表达自己的异常,因为像“自杀”这种话题很避讳。因此,我们需要有个最好的朋友,谈谈心情,及时表达。
2、媒体报道学生自杀案例禁止描述自杀过程。大学生自杀事件经常成为一些新媒体炒作的题材,严重影响高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为媒体,则应践行负责任的自杀报道—尽少描述自杀方式,不将自杀戏剧化或崇高化,尽量多提如何帮助亲友,如何联系危机干预中心,如何拨打心理援助热线等自助助人的信息。
3、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职能缺失。现在很多大学里承担学生心理咨询的一般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但很多这类部分的工作人员只是为了应对工作,而不是实实在在地为大学生设身处想和解决心理问题。
4、加强责任教育。刘德华的《回家真好》中有一句“回家之后才发现自己真的重要”,自己不只是为了自己而活,更应该肩负起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没有责任感的人,不是无所事事,就是厌世轻生,每个大学生都应该由自己的责任所在,才能奋发图强,为社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