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生活的心理学经典故事:朋友的多少和内心的安全感成正比

  很多人都知道唐代王维的那首著名的边塞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作者驾着轻便的车,奉命去边塞慰问将士,经过居延。冒着满地飞卷的尘沙,一群归雁向着与匈奴交界的北方飞去。大漠中寂寥无物,一缕孤烟笔直地升入天空,极目望去,夕阳西下,就要落入黄河中,仍是异常得圆。出了汉塞,到了萧关遇到侦察的骑兵,才得知主将在燕然前线指挥作战。

  这首诗里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传唱千年,几乎是妇孺皆知。诗人在萧关看到的这幅塞外画卷,不知让多少人梦绕魂牵。然而,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地究竟在何处,有人说它就是今天宁夏的沙坡头,也有人说诗所反映的是一个很大的意象,不能将其拘泥于某一地,如果非得要定格在某地,那么站在兰州的皋兰山顶上或许更能体验到“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壮美景象。

  萧关,汉代关名。遗址究竟在何处,一些人却并不十分知晓。当地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众说不一,但有一种说法仿佛较为科学:萧关首先要有险可据,临近水源,扼守要道。据此,研究者指出汉时萧关应在今固原大湾乡境内。到了明代,萧关的所在地有了一些变化,但究竟在何处,研究者们至今仍争论不休。谁对谁错,无从知晓。但萧关在固原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甚至在当地出版的一些书刊上看到有人还将萧关当成固原的代名词。

  在固原,我们想得更多的是那些历史名人留给固原的诗句。千百年过去了,萧关遗址无从寻找,但那诗句还在,还十分响亮地回荡在我们的耳畔。

  岑参、卢纶、杜甫,还有张 ,一个个朝我们走来,他们或白发苍苍,或英姿飒爽,或忧伤不已,或感慨万端。

  岑参说: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卢纶说:今来部曲尽,白首过萧关。

  杜甫说:萧关陇水入官军,青海黄河卷塞云。

  张 说:出得北萧关,儒衣不称身。

  ……

  他们从这里走出,向西向西再向西,将唐朝的边塞诗推向了一个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度,萧关在他们的身后就像一个台阶,一个诗歌的台阶,让他们一步步地走上诗歌大厦的最顶端。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