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topic网友Ella来信说:我观察到一些生活现象,应该如何从学的角度来寻找切入点并解释它们呢?比如安静的课堂被一声搞笑的手机彩玲打破,接下来彩玲声就此起彼伏;还有有名的旅游圈套,我们明知其中有诈,为何还看似顺其自然的上了当?为什么我们会不好意思拒绝所谓的免费香火,有什么办法可以不入圈套呢?有时坐在写字台上就想打瞌睡,这种疲惫感总是周期性出现,有什么办法提高自己的效率吗?-psytopic.com
Ella来信:
Psytopic:
你好!
我是Ella,观察到一些生活现象,应该如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寻找切入点并解释它们呢?
现象一:在课堂上,起初同学门十分安静地听老师讲解,突然有手机的短信铃声响起。因为是非常搞笑的铃声,所以大家都笑了。老师没说什么,接下来的五分钟里又有两三次其他同学的手机铃声响起。我身旁的一位同学竟然故意调出铃声。
其他同学是因为觉得自己的铃声也很有趣要让大家听一听,笑一笑,还是因为老师没有责备提醒第一名同学,其他同学认为无所谓,而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现象二:暑假我和同学去参观徽城古民居,有当地景点的一名导游带领。在古街的尽头有一座小寺庙,导游说若我们信佛可前去参拜。我们想既然已经到了此地不妨一探究竟。入庙后,其中唯一的主持立即要我们将包袋放在门口,送上两柱香,说是免费送给我们的。(这时我们似乎已经意识到不留下些铜钱就休想离开了)然后,他要我们在佛祖面前许愿,听着师傅的罄声虔诚地跪拜。我很急切地想将香插好完事,他却说,施主入庙时没有洗手,只能由师傅代插,还说要到偏侧的内室里为我们颂经。之后他让我笔上眼睛,为我颂经,又说随缘。他拿出护身符和功德簿,要我写下心愿,好让师傅他每日为我虔诚祷告。在填写了姓名、生日和心愿之后,当然还要填写香油钱、公德钱。师傅还说独木不成缘,意思要写两位数的金额。周旋一番,我们一共给了 4 元钱,离开了。
我们明知其中有诈,为何还看似顺其自然的上了当?为什么我们会不好意思拒绝所谓的免费香,有什么办法可以不入圈套呢?
现象三:每天放学后,坐在写字台前准备看书、写作业,时不时我会感到疲倦,很想睡觉,不免耽误了先前的学习计划。这种疲惫感总是周期性的出现,有什么办法提高自己的效率,让我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呢?
候敬回复以及其他网友支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