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随地捕获的手机影像,为我们和他人的相处提供了新的方式。在什么范围内传播它们,却可能决定了它是联结情感的纽带,还是一种潜在的危险。
有图有真相:我和芙蓉姐姐在一起!
记得在北京西三旗采访完芙蓉姐姐,请她到附近的“九头鸟”餐厅吃饭,很多人认出了她,一个男青年冲到我们的桌前,语无伦次地冲着她问:您是芙蓉姐姐吧?芙蓉姐姐含羞默认。男青年激动地坐到姐姐身旁,掏出相机,右臂向上高高举着,更加激动地宣布:请允许我跟您合张影!只听手机轻轻地“啪嗒”一声,他和芙蓉姐姐的影像就定格了。“我要传给我的朋友们!”
坐在对面的我被惊得目瞪口呆,也很是后悔:我虽然采访了芙蓉姐姐,却没有用手机拍摄一张照片或是一段视频;这个男青年就爽歪了,他有图有真相:我和芙蓉姐姐在一起!
我们都是影像主编
不是每个人都随身携带相机,但却会随身带手机——它现在已经因随时随地的拍摄功能,被称为“第五媒体”,也让每个手机使用者都成为了这一新媒体的影像主编。谁的手机里没有收藏着几十张拍摄的照片和视频呢?
有人每天自拍一张自画像,有人天天自拍自己的着装,有人总拍同一只鸟或是同一棵树,有人拍好吃的,有人拍树干,还有人就拍身边走过的美女帅哥新手妈妈手机里更有宝宝第一次翻身、第一次会笑的视频,上班时想念宝宝,就让保姆用手机即时传来宝宝的笑脸;恋人们更是互发即时影像给对方,甚至是自己的裸照;3G时代了,远方的父母也能够即刻与远在异地他乡的儿女们视频通话……
大千世界,用手机拍摄什么的都有,无外是围绕着我们每个人的四重关系:自我,他人,社会,自然。而且用手机传播,只消按一组数字发送。关键的问题是:手机里拍摄的影像,你通常发给谁?
绝大多数人:只给相关者,包括只给自己
32岁的苏晓晓每周都拍一张自己乳房的照片。她得了乳腺增生,她想拍下自己的乳房每周的模样。但她不会传给任何人,包括他。“不想让他看到这样的影像。我只给我自己。它只对我自己有意义。”
孩子的照片,梅子只给自己的直系亲属发。“现在这个时代,互联网这么发达,你永远不知道你的影像会被他人如何利用!”特别是当听说有些孩子的照片和视频被人编辑进黄色录像中,她就更谨慎了。
也许每个人都会在某个年龄阶段拍过或者想去拍一些很隐私的影像。
潘英的老公是一个对生活永远有燃不尽激情的画家,“他对自然很敏感,一到草原、密林这样的地方,他就会想做爱,这让他感觉爱情很完美。”
每一次,潘英的老公都会用手机拍下一些亲密的镜头,他们喜欢回味这些有些晃动不稳甚至略带偷窥性的画面。
这些画面每次拍摄完就进了电脑的隐藏文件夹,“这是我们两个的秘密,它在我们眼里是美的,在别人眼里,也许就是无法接受的肮脏和变态吧。”
如果是朋友或是陌生人的影像呢?
Eva曾参加自己密友的告别单身派对,当晚她用手机拍了现场的几十张照片和近10段视频:男主角给女主角送大捧的玫瑰花,给她戴上闪闪发亮的钻戒,还讲述了一段动情的也极其幽默的买钻戒的故事但Eva只把她拍的这些影像发给闺密!
她清楚地知道,她不能在任何地方发布她拍摄的闺密的照片和视频,因为关心这位闺密的男人和女人还是不少的:她的追求者们,还有她的前同事以及认识她的好多人,都想知道她嫁给了一个什么样的男人,而她并不希望广大的人民如此清楚地知道他是谁!
我们采访的绝大多数人都清晰地意识到,手机影像并非社会新闻,它有特定的传播范围:只给相关人看,甚至只给自己。
那些有公共价值的影像
但绝大多数人又同意,绝对有很多手机影像是具有大众意义的,可以被最大化地共享的。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系讲师陈廖宇,是“黑匣子”手机视频网站创办人,他拍摄了国内第一部手机电影。他拍的很多手机影像都公开在网站上——因为,它们全部都有公共的意义和价值。
他曾经每天用手机拍家门口的一棵树,坚持了3个月。当他把这些图片聚集在一起时,那些原来单调的照片,就变成了一本记录树木变化、时间流逝的活相册。它们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知道,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感动。
还有什么手机影像可以公开呢?我们采访到的答案如下:用手机拍摄的社会性事件及画面(有些西方报纸的新闻图片用的就是手机照片),动物世界中的所有镜头,大自然风景,建筑,城市,美食,等等……
被跨界传播的视频门
然而网络上烧得通红的各大视频门事件,还有卫校女生上传的解剖室内抱着婴儿尸体的照片,以及那些层出不穷、直截了当的性爱影像……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手机影像所引发的强大冲击波。进入3G时代了,手机影像究竟会是沟通的纽带,还是一条危险的导火线呢?
浙江慈溪职高“摸奶门”视频中,女生要求拍摄者将手机“拿掉”,但一个男生回答说:“反正就给我们班自己看,又不给别人看。”结果,视频最终跨界传播,网友人肉搜索出女孩的QQ博客,女生崩溃得想自杀。
2009年8月初,周立波的太太张洁向某大型网站提供了几段视频,揭露周立波曾经吸毒。从这些视频里大家看到:周立波睡眼惺忪、精神不振,不停地对着镜头说话……
我们的隐私随时可以被暴露在公众视野中,一个私人的事件随时可能演化为公共事件。这让我们意识到:曾经安全的关系,也有可能成为定时炸弹。
危险还是纽带,界线是关键
手机影像,在一定的界线内,它就是一个联结的新纽带,是移动的新影像媒体,带给我们真实而当下的感动。而超出这道边界,尤其是进入公共传播领域,它的破坏力就会被无限放大。
林紫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Linda认为:在这样一个即时记录的时代里,记录的权限、分享的界限就是一个新的问题。她认为,手机影像的原则应是:记录应该是被对方允许的,而分享也应该是在被认可的范围内:比如私人之间的传阅、观看,而只有在不涉及他人隐私的情况下,影像才是可以被大众分享的。只有把握了这个传播的界限,手机影像的记录和传播才能带给大家愉悦感,才能把我们每个人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