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有自己的房子?

  也许我们都是女作家六六笔下的海萍和苏淳:无论生活在哪个都市,为了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蜗居”,而成为“新奴隶”。人必须拥有自己的房子这一信念,支持着我们为银行和开发商打工——这个期限可能是10年、20年甚至30年。在房子和我们之间,难道只有这一个选择?

  新房客与新奴隶

  《蜗居》热播的时候,英模文化ESEE的名模林菀,已经和父母在北京富力城后面的合生国际花园租住了3个月。一套130平的精装房,三室两厅,月租金6500元。

  这个在国内外移动着生活的姑娘刚到北京不久。她很孝顺,总是带着父母一起漂,在哪里都是租房住,现在,她的工作重心主要在北京和韩国首尔。去年8月,她在韩国拍了一部电视剧《首尔恋歌》,紧接着又拍了上海世博会首尔城市形象宣传片。下一站是哪里?也许是上海,也许是国外。“我不准备买房子。租房子让我更自由,可以根据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变化,选择地段,选择房子。”林菀说,并不是永远不买房,可能在未来,会在澳大利亚的一个小镇上买一所房子给父母,自己则继续满世界漂。

  《蜗居》中,小白领海萍则为了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而“奋身为奴”。“别人的生活我不知道,而我呢?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6000元,吃穿用2500元,冉冉上幼儿园1500元,人情往来600元,交通费580元,物业管理三四百,手机电话费250元,还有煤气水电费200元。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400元,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这些数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根本来不及细想未来10年。我哪有什么未来,我的未来就在当下,在眼前。”海萍对妹妹海藻说。

  林菀,是如今这个时代中越来越多的新房客代表;海萍,则是数千万甚至上亿中国“新奴隶”的形象代言人——虽然她是虚构的,但又何其真实!每个房奴都从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租或买,两种不同的选择,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更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在当下的碰撞。

  租的房子不是家?

  我们在《心理月刊》官网和搜狐女性频道分别做了问卷调查。“您认为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房子吗?”2000余人的答案分布如下:
  ——39.20% 是,必须的。安居才能乐业,有自己的房子,才有安全感。
  ——31.06% 自己的房子等于家。在租来的房子里生活,就没有家的感觉。
  ——25.00% 有钱就买房,没钱就租房,一样生活,一样是家,关键在心态。
  —— 0.14% 坚决不买房子,租房住更经济,也更有生活质量。
  —— 2.95% 移动的时代,移动的人,房子却是不动的,干嘛非要自己的房子?
  —— 1.62% 其他。

  ■ 正方:自己的房子才等于家

  女记者汪凌选择的答案是“自己的房子等于家。在租来的房子里生活,就没有家的感觉。”她在北京一直租房住,平均一年搬一次家。“虽然房子的质量还不错,但房子是房东的,我从没有这就是我的家的感觉。”

  汪凌说,“墙不是我的,我不会挂上从云南淘回来的印着东巴文的大红布,空间不是我的,我留不住四季的转换,也留不住闲适读书的某个下午。颜色、味道、声音、时间、回忆、画面什么都没有!”4年房客生活,竟然都像碎片,无法拼接完整,像风一样被吹散了。

  而且搬家也太辛苦了!每搬一次家,汪凌就在心中对自己说:我一定要买自己的房子!在房价一点点抬头的09年年中,她终于咬牙出手,在北京东四环的华侨城买了一套111.11平的房子,首付30万,贷款120万。“只要想到那个写着我是户主的产权证,我就很有安全感。”

  ■ 反方:家并不只是一个房子

  现居上海卢湾区、33岁的证券分析师苗力(化名),属于这个调查中0.14%中的一员,“坚决不买房子。”苗力同样是城市游牧者,曾在海口、深圳、北京、大连等城市漂过,这么多年闯荡股市,苗力一年光吃利息抵得上一个外企公司部门经理的年薪,身家足够买房了,他却从未动过买房的念头,迄今为止没有一处自有房产。现在他和老婆租着两房两厅的房子。

  对于那些倾血本买房的房奴们,苗力毫不同情,他用有些粗鲁的话评价道:买房子的人“纯粹是傻瓜”,他们太狭隘地理解家就等于一座房子。干嘛一定要有自己的房子?很多时候,它“影响的是自由。”

  苗力说,自己是一个天马行空的人,将来可能移民到国外,移动时代的人,家是带在自己心里的。“我绝不买房。”他还分析了房奴无法面对的现实困境:一旦意外发生,断供了,“你的房子就属于银行了,会扫你出门,而且银行可以无限追索这笔债务。”

  心理咨询师宫学萍认为:“我质疑房子的实际需要。拉康说,‘我们每个人都活在他人的欲望中,看看我们的生活,我们确实不断地把我们的欲望与安全感联结。在我看来,70年产权的房子其实和租来的房子没有太大的区别,这种不动产权没有意义。所有的安全感其实都是虚妄的。”

  生命教练王智则认为一定要有自己的房子这一观念,是农业文化遗留给我们的集体意识:“所谓贵族,就是有土地、房产、家业、奴仆等这些外在的有形的东西,这些农业时代物化的思想传承到今天,导致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有家产,有房子,有很多外在的东西,越多越大,就越成功、越幸福。”王智认为,房子只是一个生活的工具,不是生活的方向,不是生活的目标,也不是一个证明。

  被动的人生?

  这是一个移动的时代,不动的房子会限制我们的移动力吗?房奴的身份不会使我们的整个人生被动吗?

  ■ 正方:房子和人都是活的

  37.95%的选择:“我是自由的和流动的,房子是可以流通变现的。不会影响我的自由。” “认为房子是限制的人,可能是借口吧。”金晖说,即使是按揭的房子,也可以去交易,关键在于,你先从心里限制了自己。

  金晖是吉林省人,在长春有房产,又到深圳工作了三年,在深圳贷款买了一套房子后,又因工作需要去了上海,现在,又从上海回到了深圳。有时候租房,有时候住自己的房子。“人可以追逐着自己的理想去生活,一般不会受到房子的限制。”

  ■ 反方:房子限制了我的自由

  然而还有22.10%的人选择了“一套不动产的房子,确实影响了我的生活状态和我的选择,被动多了。”还有1.22%的人的选择是:“曾经有一个机会摆在我面前,因为房子我没有办法珍惜!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选择不成为房奴!”

  苗力说,他的好几位哥们儿,都在深圳买了房,全给窝那儿动不了了。IT工程师李晓强的心态也属于那1.22%的。他在结婚前买了房,付了40万的首付款,他并未感觉轻松,反倒抽了一口凉气,悔青了。他一下子意识到:自己已经被巨额债务绑架了,整个人生没有了弹性。就像盲人歌手周云蓬的那支《买房子》所唱的:

  买了一所房子,花了30多万,买房子的钱,全靠银行的贷款。从今天以后,不能随便请人吃饭了,不能多喝酒,不能去旅游。从今以后,我得努力地还钱,我要还清贷款。

  不管春夏秋冬,我要去上班;不管天塌地陷,还是要上班;不管洪水滔天,我要去上班;不管海枯石烂,还是要上班;我要拼命地还,我要拼命地还,我要拼命地还,我要拼命地还;等到有一天,所有的钱都还完了,头发也就白了,嘴里没有牙了……

  北大六院精神科心理治疗师姬雪松认为:“对于一些人来说,不动的房子确实是个限制。这可能是真的,但我认为它更可能是一个防御性的理由,就是认为是房子不让自己动的,是房子剥夺了自己的机会。这个限制,我认为——它完全视乎我们内心的需要,你认为有限制,它就有。你认为没有,它就没有。其实,房子作为资产存在的一种形式,在今天是可以移动、流通和变现的。老话说,房子是死的,人是活的,现在,房子是活的,人也是活的,人是可以离开房子,到处自由地行走的。”

  两个人在一起就一定要有自己的房吗?

  ■ 正方(女人):当然!

  赵玫与林浩结婚的时候,他们住在宿合里,只有一张床垫;当他们的儿子两岁的时候,赵玫明确地对丈夫提出:我们贷款买房吧?!我想要我们自己的房子。

  名校管理系硕士毕业的丈夫于是跟她算一笔经济学家算过的账,他试图说服赵玫:咱们可以一辈子租房住。赵玫对林浩的态度极其愤怒:你为什么是这样一个男人?你为什么不考虑我们整个家庭的未来?你怎么就不理解我多么需要安全感?!你想让我到老都住在别人的屋檐下?她对林浩绝望了,对于未来,也产生了巨大的不安全感和恐惧感,他们俩的关系也从此陷入了难以复合的地步。

  在这次的调查问卷中,我们特别设计了针对两个性别的两个问题。这是女人参与的多选题:曾经有一个女人发贴子说:“没房的男人请从我身边滚开!”您的态度是——

  —— 8.67% 我的态度也是一样的。不是势利,而是房子对于我们的幸福太重要。
  ——25.22% 这态度太绝对了。两个人一起奋斗一起付首付一起月供,虽然辛苦,也是可以的。
  ——11.92% 我主动爱上的男人可以没房,但若是相亲什么的,房子是必须有的。
  —— 8.43% 一个男人没钱买房,不能要;一个男人有钱却不愿意给你买房,也不能要。
  ——18.80% 我可以和没房的好坯子男人租房,但无论如何还是需要奋斗到一套自己的房子。
  ——13.95% 不认为房子和安全感以及家有必然联系。没房的男人只要优秀,有爱,可以租房。
  —— 2.51% 我现在和他就没有房子,说实话,我们的关系确实因此有阴影和不确定性。
  —— 9.65%一个男人有房子是吸引力之一。
  —— 0.81% 其他。

  ■ 反方(男人):我有压力,未解决!

  针对男人的也是一道多选题:您曾经感受到女人对房子的渴求带给您的压力吗?

  ——15.62% 她,还有丈母娘,都特别关心我能不能拿出婚房来!MD真希望我就是开发商!
  ——48.82% 不管结不结婚,男人奋斗出自己的房子车子是理所应当的。
  —— 6.25% 我懂得一点经济学常识,一辈子租房住经济上更划算,可她非要有自己的房子!
  —— 4.29% 因为眼下没房,短期内没有暴富机会有房,女友(或是LP)跑路了。
  ——11.32% 我有能力买房,可凡是问我有没有房子的女人,我都不要!
  ——13.67% 其他。

  从某种程度上说,丈母娘和未婚女青年推动了房价上涨这句戏谑的话,说出了一点点道理。

  就产权而言,我们只有一处房子,在北京。而从另外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在全世界都有家。老公认为,收入的20%用来还房贷还OK,如果花40%~50%就不值当的了,如果还要因此降低生活水平就显得太执着了。不是一定要有自己的房子,在别人的房子里过自己的日子,一样能过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因为房子说到底只是种物质的形式,是家的一个壳,而家人之间的爱、信任、关心、关系的融洽度才是家的核心。晚年被贬谪的苏轼说,此心安处是吾乡。心安了,当下就是天堂。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微信公众号推荐

相关推荐